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48618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0.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春节的来历和习俗简短春节的来历:春节,是农历的岁首,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 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 现。自西汉以来,春节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春节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 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 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如何过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 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在春节这一传 统节日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大多数少数民族都有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 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

2、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活动形式 丰富多彩,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2006 年5 月20 日,“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 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春节的来历有一种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 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 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有一 年除夕,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乡亲们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东头一位老 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 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

3、而不 语。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 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将近门口时, 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 “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 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 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 讨老人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 法。(客家人的传说)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 更待

4、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 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的习俗:拜年现代社会通行的贺年卡在中国古代已经实行。早在宋代,皇亲贵族士大夫 的家族与亲族之间已使用专门拜年的贺年片,叫做“名刺”或“名贴”。它是把梅 花笺纸裁成约二寸宽、三寸长的卡片,上面写上自己的姓名、地址。各家门上粘一 红纸袋,称为“门簿”,其上写着主人姓名,用以接收名刺(名贴)。拜者投名刺 (名贴)于门簿,即表示拜年,其意义与现代贺年卡一样。燃爆竹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 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 “爆仗”、“炮

5、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 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 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 图个吉利。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中 国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贴春联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是有史为证的。春联也 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 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

6、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 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 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 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春联 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 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 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 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贴窗花与“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 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

7、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中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 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 “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 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 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 “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 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 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 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贴

8、年画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 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 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 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 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 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中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 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中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 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 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 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 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