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步用心感悟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483779 上传时间:2023-11-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步一步用心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一步一步用心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一步一步用心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步一步用心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步一步用心感悟(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步一步,用心感悟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为例浅谈古诗词教学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少年时代写下的一首名诗,诗人以朴实无华的语言,浑然天成的结构,深厚真切地道出了客居他乡亲人别离的思念之苦。由于这是一首古诗,课标要求感悟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其中蕴含的美好的感情。教学本课,我是这样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去感悟的。一、抓住“诗眼”,揭示课题感悟的开始诗眼是诗歌中集中流露和具体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词或语句,是理解诗歌的关键所在。学生是诗歌的阅读者,对文本内容的好奇与兴趣是学生阅读活动的重要起点。课堂伊始,我让学生读课题,抓住“忆”字,学生的初步理解是“回忆”,因为之前先了解了重阳节,现在通过诗题“九

2、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已对诗歌内容、诗人情感有所了解,而这些是从“忆”字中感悟到的,在诗句学完之后,又回归课题,再看“忆”字,此时,学生已能体会到“忆”字不只有回忆之意,更有想念、思念之意,从中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伤感和离别相思之苦,从而更深地理解诗题和内容。二、抓关键词,理解诗意感悟的过程凝炼性是诗歌语言的一大特征。古诗文研究炼字炼句,苏轼说:“(文章)诗赋以一字见工拙。”诗的语言最精炼,寓意最丰富,常常用一新颖独特的字眼就能创造出鲜明生活、韵味悠长的境界,同时,关键字词也能传递出诗人的情感。因此,抓住关键字词来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情感是非常有必要的。课堂中,我抓住了“独”、“异”、“佳节”

3、、“倍”、“少一人”等关键词,引导学生感悟理解,进而理解诗意。认认真真感悟,实实在在体会,学生读懂了“佳节”的热闹、作者的孤独,于对比之中体会到作者客居他乡之苦。三、放飞想象,入情入境感悟的升华想象是创造性思维不可缺少的因素,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想象开始的。”古诗词讲究含蓄,以少胜多,以有限传达无限,因而会给学生带来无限的想象空间。学习诗句时,每学一句我都会让学生展开想象,在脑海中浮现画面,尤其是学到“佳节”那句,我引导学生想象佳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少一人”的心情,使学生在想象中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引起了情感上的共鸣,可谓“入情入境”,既训练了想象思维,又加深了对诗的意境

4、的理解,使感悟在想象中得以升华。我还强调把这种方法用到其它古诗的学习中,做到学以致用。四、感情朗读,读出韵味感悟的见证古诗文以其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最丰富的寓意,最美的意境,诗的语言是要细细品味的,把那种意境、韵味读出来,所谓“三分诗,七分读”,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了朗读,朗读贯穿课堂的始终。首先,初读时,我引导学生试着读出韵味来;学习诗句过程中,每学一句,都应指导感情朗读;全诗学完,学生理解了诗的内容,领会到诗的意境后,再读,此刻,我就很明显地感觉到学生的朗读一次比一次有进步,这说明学生渐渐读懂了,理解了,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了。朗读,就是学生感悟的最好见证。就这样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去诵读诗歌;从从容容、真真切切融入诗人的情感之中。就这样一步一步,从从容容,引导学生用心感悟。希望自已能在语文教学之路上一直这样走下去,走出如诗一般的美丽,走出自己独有的风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