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483775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摘要:班主任作为一个班级学生的教育者和指导者,应加强班内学生的人格塑造。要加强学生的人格塑造,班主任必须完善自我,做健康人格榜样;了解学生人格状况;在班集体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自觉注重对中学生人格的塑造。关键词:人格 健康人格 人格塑造我们如何教育广大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每一个中学班主任都必须思考的问题。我们要教育广大中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必须首先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使之把“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内化人生准则。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形成与发展重视不够。我们往往更倾向于政治品质培养,特别是在应试教育

2、的压力下,淡化了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较少注重中学生心理倾向、心理素质、健全人格等方面的导向与塑造,从而导致人格缺陷,人格的缺陷最终导致教育教学目标的难以实现和落空。中学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组织者、指挥者、领导者,是班级的主要负责人,不仅要关心学生学习的进步,更要关心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发展。班主任与班内学生接触多、了解深,在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方面不仅应该而且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论述人格和健康人格的基础上主要讨论班主任如何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 我国心理学界普遍认为人格是在个体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在社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稳定的、独特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心理结构。具体地说,我们可以把人格看作是一个

3、金字塔形的立体空间的心理结构模式。塔的底层是个体的先天素质,塔的每一侧面分别代表心理结构的三个子系统,即认知系统、情感系统、意志系统。每一面都有一个有底层向高层发展的过程。认知系统的发展从感觉知觉、注意语言、想象、思维;情感系统的发展是从一般的情绪(喜怒哀乐)较高级的情感(依恋、友谊、羞耻)高级情感(理智感、道德感)。意志控制系统的发展是从基本的生理行为的控制一般行为的控制高尚的社会行为的控制1。不同的理论家在论述健康人格时,提出了各具特色人格健康的标准,我认为健康人格的标准应该从这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加以衡量:1、认知方面,认知客观、准确,能客观、准确地反映现实,对客观世界有正确的评价;

4、有积极的自我认识,能正确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并清楚地知觉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能专注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人格健康的人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他们既注重目标和使命,但更重视现在的工作,有专注于工作和献身于事业的精神;有革新创造的变革精神,在充满竞争的现代中国,人格健康的人应不守旧,勇于创新,勇于挑战,勇于变革。2、情感方面,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人格健康者应该乐观、开朗,不应该悲观绝望,快乐应该成为主导心境;人际关系融洽,人格健康者应该懂得人与人之间要友好相处,尊重别人,关心别人,帮助别人;强烈的道德感,人格健康者因该有光明磊落的宽广胸怀,诚信不欺的正直精神。3、意志方面,意志坚强可控,健康人格者应具有不怕

5、困难、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有自我节制的调控能力;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人格健康者能独立行事,处事果断、坚决。二、班主任与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在以班级授课为主要教育管理形式的学校工作中,班级是对学生进行人格健康教育的最重要载体。班主任可以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其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导作用。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随时随地渗透性发展人格健康教育。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应该以塑造全班学生健康人格为核心和宗旨。因为学生只有具备了健康的人格,才能成为一个自我教育能力强的人,从自在的人向自为的人转化,才能有效实现教育教学的目标。班主任应经常思考和反思如何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自身的言行是否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

6、,养成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习惯。(一)班主任要要加强学生的人格教育,首先必须知道现代中学生存在那些人格缺陷。我国心理学工作者根据日本铃木清等人编制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修订出我国中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其中把中学生人格不良倾向分为八个方向: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冲动倾向。学习焦虑是指对考试怀有恐惧心理,无法安心学习,过于关心考试分数。这类学生占很大比重。这也是中国传统“考试指挥棒”压力下学生必然的心态,教育改革提倡“减负”,实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必须落到实处。对人焦虑是指过分注重自己的形象,害怕与人交往、退缩。这也是当代学生在因特网、游戏

7、机的围城中缺乏人与人之间交往、合作的弊端。教育者应该多鼓励这些对人焦虑的学生多参与文体集体活动,让学生们在团结的集体中学会人与人的交流、沟通。孤独倾向表现为孤独、抑郁、不善与人交往、自我封闭。这类学生产生这种心理的因素有:因家庭父母离异、单亲、父母对自己不关心等等,也有因自身生理缺陷或各方面条件不好而自卑,这就需要教育者以心换心地去让他(她)走出这些阴影,去乐观向上、面对生活。自责倾向是指自卑,常怀疑自己的能力,常将失败过错归咎于自己。这类学生是缺乏自信心的表现,教育者应善于运用“鼓励法”去调动学生积极性、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表扬其优点,做到扬长避短。过敏倾向表现在容易为一些小事而烦

8、恼,过于敏感。这类学生会产生多疑,钻牛角尖,走极端方向。其实是缺乏宽阔胸怀的表现。教育者应借用一些好人、好事或多让大方有宽阔胸怀的学生作他的伙伴去带动他,开导他,产生一种“模范典型”,学习别人好榜样的效应。身体症状是指在极度焦虑的时候,会出现呕吐失眠,小便失禁等明显症状。其实这是一种自身体质、心理素质差的表现,这种学生教育者应多鼓励其多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磨炼意志。恐怖倾向表现为对某些日常事物如黑暗等,有较多严重的恐惧感。这类学生多发于女生中,从理论上解决其心理必须通过科学知识的教育,让其明白一些后自然现象的实质。在实践中可以采用一些身体挑战的运动,如:越野、爬山、体能心理训练等。冲动倾向的

9、表现为十分冲动,自制能力较差,多发于一些心理较偏激的学生。这类学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教育者应常用这些冲动行为会造成的恶果去告诫这类学生,让其明白这种行为的惨痛代价是什么,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二)、班主任必须加强自我人格的塑造,这是班主任塑造学生理想人格的前提条件。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不是教育思想的抽象体现者,而是活生生的个体,他不仅帮助学生认识世界,而且帮助学生认识自己本身。这里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从我们身上看到是什么样的人。我们对于学生来说,应当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才有道德上的权利来教育学生。”教师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才能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出社会

10、所希望的合格人材。班主任人格的自我塑造涉及到方方面面,难以一言以蔽之。我看班主任人格自我塑造的关键是要改善对待生活和工作的态度,因为这是学生所能耳濡目染的。首先,要多改变自我,少埋怨环境。我们用七分的精力去埋怨环境、指责学生难教,可能丝毫也不能起效果,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但是只要省下一分力气去改变自己,就能使自己发生变化,找到改善环境的方法。埋怨环境不好,常常是我们自己不好,埋怨学生难教,往往是我们自己方法太少。其次,要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生活和工作。人面对既定的情境,可以选择多种角色,我们要选择积极的最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的角色。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就指出面对犯错误的学生,一位教师就可以扮演十几

11、种甚至几十种角色2。可以扮演一个大发雷霆的莽撞角色,自己生一通气,也使学生生一顿气;可以扮演一个不负责任的角色,听之任之,结果学生越来越淘气,老师威信越来越低;可以扮演经验丰富的教师角色,给学生分析吵架的原因,然后帮助学生订出吵架的措施,使学生佩服你尊重你;也可以扮演严父和慈母的角色,给学生以亲人般的温暖和关心,使学生在温暖中改正错误。第三,要多抢重担,少推卸责任。魏书生和青年教师谈心时就多次举了一个例子,在待遇相同的情况下,给你一副100斤和200斤的担子,你选择什么3。选择挑一百斤的担子力气是省了,但是增长力气的机会也放过了。另外,做为教师,要爱学习,有上进心。为人师者,要知识丰富,才能以

12、理服人,教师有上进心的表现,无形中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使之效尤。(三)、班主任在日常的班集体管理工作中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健康人格的教育和影响。第一、树立辨证的学生观。班主任要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培养具有健康人格的学生,首先涉及的问题就是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学生观的问题。所谓学生观就是对一定时代背景下的学生的总体观点和基本认识,它决定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学生观透视出一个时代、一种文化对作为个体的人的地位和价值的基本看法。作为教师要防止用静态的形而上学的观点看学生,要用辨证的发展的观点看学生,认识到学生的可变性;学生之所以为学生,主要在于他们的发展弹性大、可塑性强,每个教师都应对学生的可能变化和发展

13、到更高的水平充满信心4。要用全面的观点看学生,防止片面化,不能简单地把学生分为“好学生”和“坏学生”。出现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我们认识和分析学生的标准单一所造成。第二、变“训话”为“对话”,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意识。所谓“对话”不是那种“你问我答”的方式,而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不是教训与被教训、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应是平等的、相互谈话式的、充满爱心的双向交流关系,特别是在学生犯错误时5。一旦与学生之间进行自由的、开放的“对话”,就会突破过去那种“教师训话、学生听话”的僵化局面,就能使学生身心得到解放。这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是一种人性化的教育。此时你把学生当成了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人,

14、而不是盛载老师思想的容器,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使学生得到自尊,从而尊重他人,使学生乐于合作、独立自主。“对话”的反面就是“训话”,这是一种体现教师的权威、反映教师对学生控制的方式。这种方式往往会导致两种结局,或是使学生服从教师,从而丧失主体意识;或是遭到学生的反感与不服,从而使师生关系疏远,使学生向错误的纵深方向发展。第三、构建健康上进的的班级精神文化,多方面塑造学生人格。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事关班内每个同学精神生活的质量,是班内每一位同学自我教育的精神动力之源,有着不容忽视的教育力量。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担任班主任时就注意班级精神文化的构建,许多具体做法值得我们借鉴,这里

15、我简要介绍一些6。1、每天点燃一盏思想的明灯。思想之光,能照亮人的观念,照亮人的思想道路,照亮人的精神世界。每天抄一句格言警句到黑板上,有着独特的作用,能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有了这些格言警句的照耀,学生的精神世界一定会越来越明亮。2、座右铭和伟人传记。魏老师要求他班上的每一位同学在桌子右侧放一个五面体形状的座右铭,上面写清楚三部分内容:(1)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的名字和照片;(2)自己要追击的同学;(3)针对自己思想弱点写一句医治这一弱点的格言。魏老师还要求每一位同学在书桌里放一本伟人传记。尽管我们很难达到伟人的境界,但是以伟人的言行作为行为典范,显然有利于中学生的成长。3、坚持道德长跑写日记。写

16、日记有着多方面的作用,可以磨练毅力,可以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积累材料,提高写作水平,可以提高自我,改善自我。4、精神充电7。全班同学在一个统一的时间,全体起立,昂首挺胸,微闭双目,意念上想自己最崇敬的伟人,想这位伟人如何面对学习、如何面对工作、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这样充一充电,养成习惯,逐渐能使自己成为目光远大、意志坚强、勤奋学习的人。班主任如何塑造中学生的健康人格,还涉及到更多更广更深的内容,我这里只是谈了些个人肤浅的想法和体会。总之,我们做为班主任教师,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增强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以取得我们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用“人格”去塑造“人格” 人格又称为个性,是个体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