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483148 上传时间:2024-02-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合璧的民居建筑摘要:宋氏小洋楼从建筑形式上来说,既有浓郁的闽南传统红砖民居特征,又兼具西方古典建筑风格,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保护和研究闽南宋氏民居建筑,对于地域文化的开掘和区域品牌的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关键词:民居;小洋楼;风格Abstrat:ThehuseftheSngsFailyfrthearhiteturalfr,bthhasthefull-bdiedinnantraditinalharateristifRed-brikivilbuiding,andtheesternlassialarhiteturestyle,displaystheuniqueartistihar.Prtetin

2、gandstudingthehuseftheSngsFailyhastheiprtantsignifianefrtheexavatingfreginalultureandthefiguringfreginalbrand.Keyrds:ivilianHuse;estern-stylebuilding;Style1历史背景泉州在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阿拉伯、波斯、印度诸国异邦来此经商、传教,购地建房的人数以万计,他们建造的宅第、店铺、教堂等,形式多样,随处可见,有的外国人与当地人通婚,定居泉州,于是民居建筑中就出现了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洋式的民居建筑,造型独特、平面布局灵敏多变、功能分区合理

3、,门窗、外廊其装饰洋味尤为突出。多数做法是以当地的传统形式为主,与外来的风格相结合,或并置相连营造。此类住宅适应当时从海外带回的最新建筑材料,有水泥洋灰、钢筋、水泥花砖、花玻璃等。这类建筑泉州大都称为“洋楼、“蕃仔楼,它们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代表着中西文化初期接触的出色成就。泉州西街116号的宋宅共分为两大局部,宋宅前面局部是清末所建,为泉州本地民居风格;后面局部,及宋氏小洋楼,为1915年辛亥革命以后所建成的欧式小洋楼。该建筑属宋氏家族所有。1915年,宋氏主要成员宋文普先生从印尼回到泉州,并从南洋地区今东南亚带回该建筑的设计施工图纸,并带回局部该建筑所用原材料,例如门、窗等。整个建筑由福建

4、本地经历丰富的工匠施工,并于1915年完工。经历92年风雨的宋氏小洋楼,期间略加以修复,但92年风雨和战火的洗礼,使该建筑目前只留下主体和破损的外廊局部,还有那历经风雨的历史痕迹。(图1)2中西合璧的建筑形式宋氏小洋楼位于福建泉州的西街,该建筑可作为福建沿海侨乡民居的一种典型代表。2.1拱廊式平面整个建筑由原来传统的单层院落演变成为两层的合院,二楼正面用欧式拱廊围合,使得整个建筑内部空间更加完好。所谓拱廊实为单片拱架,使整个建筑内外空间形象大为增色,这也是其特有的处理手法。拱廊式平面是小洋楼常用的平面形式,与西方所流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络,其形体多为方正,柱廊形式有单面或者多面等

5、形式,宋宅所采用的就是三面环绕柱廊的形式,可以起到空间过渡的作用,并且通过柱廊形式的变化可以使建筑物的形体产生虚实繁简比照以及丰富的光影变换等形式美的效果。小洋楼平面的面积仅有数百平方米,平面外形简洁明了,在变化上无强烈的大进大出,较为平缓。外形与内部功能严密结合而又不互相矛盾,使之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宋氏小洋楼的总体布局大致为中国传统古民居的“四房看厅式,有主客厅,两边偏厅和护厝房组成,主客厅后的后轩被作为楼梯间,这点与传统民居又有所不同。平面布置沿主客厅中轴线对称,平面简单实用,主次清楚,宽阔的客厅、廊贯穿全宅,组成各种不同情趣的院落,创造出丰富多彩的居住生活环境,周围布置水井两口,一为提供

6、饮用水,一为提供消防等用水,方便实用。(图2)2.2外廊拱架宋宅中最优雅的局部可以说是外廊拱架,整个拱架围绕着主体洋楼,周围立柱使用红砖砌成,配有独特的柱顶石,整体色彩清楚,错落有致,层次感强烈。整个拱廊属于西式风格,券型拱廊,细致的券顶雕花,绿色的欧式圆柱栏杆,建造工艺细致,红白绿色彩和谐的搭配,经历近百年的风雨沧桑仍显其优雅。拱廊在二层处与建筑楼板相连,整个拱廊内外联络着整个建筑,使得建筑显得完好而不封闭,开放而不暴露,很好地起到内外空间联络的作用。第二层西洋古典式拱廊和瓶式栏杆使得立面通透而又增加了层次,富有地方特色的雕花和山墙处理那么丰富了天际线。中西形式的巧妙结合,使得整个建筑活泼而

7、有生气。(图3、图4)2.3入口整个宋宅采用双层多柱廊作为建筑的入口,使得整个宋宅非常典雅,有着强烈的体积感,通过柱式平面和立面构成的变化产生了丰富的柱廊单元。图4)2.4门窗宋宅内部大多为木质构造,整个宋宅的门窗,楼梯等木质构建均是从南洋定制运回国内组装完成,做工较为精细,门窗雕花,刻线均是西式风格,又兼有闽南地区的特色。2.4.1双开门其中较为典型的是双开门,这在国内民居中的运用并不多见,使用双开门不仅起到分隔房间的作用。它使被分隔的两个房间既相对独立,又有着严密的联络。图5)2.4.2大门独特的大门设计,宋宅的入口大门较有特色,在大门上又单开一小门,可供一人自由进出,据考证可能是用于夜间

8、晚归人员的进出,方便而且美观,独特的外形可以看出其独具匠心的设计。图6)2.4.3窗户窗户的形式作为建筑的重要元素,在宋宅中也表达了其特有的风格,木窗大多设两层窗扇,内为木质细方格窗,外围玻璃窗,窗套形式丰富,给人以一种厚重感,窗花的形式多样,雕刻细腻,装饰性很强。泉州民居户外的窗户都用石板砌成窗框和隔条,内层加配可以开关的木板窗。宋宅的窗户与泉州本地民居相似,除此之外还在窗外采用铁条栏杆,这个设计在当时可以说是较为时髦的西式风格,而且假窗与真窗的结合较为和谐,较好地丰富了建筑的立面造型又兼顾采光通风,一举多得。图7)2.5楼地板内部楼板和梁同样均为木质,木质地板冬暖夏凉,利于通风透气,木质大

9、梁下面采用木质面板吊顶,配合技术精湛的木刻雕花,整个吊顶美轮美奂。图8)2.6屋顶宋宅在屋顶的处理上采用西式小洋楼常用的多坡屋顶,其屋顶设计也相当讲究,从高处俯视,红砖红瓦,使建筑产生上下错落的形体变化并呈现出优美的建筑轮廓线,在屋檐下还设有多个通气窗口,小巧玲珑,不仅利于建筑内部通气,也丰富了造型需要。2.7墙体材料与形式2.7.1红砖外墙这是宋宅中西合壁的最正确写照,红砖墙是泉州民居较为普遍的墙体形式。红砖材料的名称、规格和用处,一般都有标准。墙面嵌砖,用松枝烧制的红色“雁只砖又称胭脂砖质地坚硬,色彩艳丽,尤其是堆码烧制而成的砖面斜纹,使砖墙更富有自然美。在正立面和侧立面上,整垣墙用几种规

10、格的红砖,经过泥水工横、竖、倒砌筑,拼叠出优美的图案花纹,其色泽古雅,光洁得意。2.7.2出砖入石宋氏小洋楼利用建筑材料本身的物理属性、材料的质地,运用砖石混砌,即“出砖入石技术,构成了特殊的天然“点状美感。“出砖入石手法,常在建筑的北立面所采用,它是利用碎砖石混筑的墙体是泉州民居建筑中墙体砌筑最有特色的一种。据记载:“泉州在明万历年间,有一次发生八级大地震,市区民房倒塌许多,人们就利用倒塌的残砖碎石,进展有规那么的混合砌筑。石为竖砌,砖为横叠。砌筑到一定高度后,石块与砖互相对调,使其受力状态平衡,墙厚40左右前后砖石对搭,用土浆水泥粘合,其大块白色条石与小块红色清水条砖穿插组成变化多样的不规

11、那么构图。这种“出砖入石的建筑材料搭配,很好地利用了石材外表与砖外表所形成的绝妙色彩与质感比照,从而造成了一种独特的装饰美感。同时,这种石块与砖缝所形成的点、面、线相结合,在民居墙面上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美感。白色花岗岩与红色清水砖的结合,无论是石、砖的明暗度比照,还是两者色彩上的和谐共融,以其中所表达的缓和与冲突的意境,都是红砖厝的别具风格之处。图9)2.7.3精巧的雕饰艺术由于福建闽南地区的石雕技术出名全国,因此雕刻在该建筑中也被广泛的运用。在建筑的立面上,尤其是正立面的砖花,用红砖组砌拼贴成各种图案,和使用红砖墙雕刻壁画,这也是闽南一种特有的装饰手法,其门洞口的雕花均表现出中国闽南传统的石

12、雕工艺,其技术精湛,造型优美,很好地表达了地方的特色,也表现了闽南居民对石头与雕刻所特有的感情。图10)2.8朝向在古代,建筑朝向确实定,除气候日照和环境景观外,还涉及到政治文化方面的因素,南面意味着皇位官爵与权利的象征。因此泉州民居不得朝向四正方向。而是多取以24分位罗盘定向的除朝四正方向外的其他方向作为房屋和大门的朝向,否那么认为煞气太重。泉州民居一般以向南微偏西为多,这一取向夏天可得凉快的东南风,是最理想的朝向。宋宅在朝向上也并非正南正北,而是南偏西5,这和当地建筑朝向一致。3结语以上乃宋氏小洋楼与泉州本地民居的联络和区别。深藏在小巷中这座具有近百年历史的小洋楼,已不再如当年那般“鹤立鸡

13、群,但它作为泉州古城现存为数不多的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近代标志性建筑物,仍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它所折射出的时代信息,不仅包含了人文历史和建筑历史,更多地表达了当地的文化积淀。宋氏小洋楼在建筑学中具有独特的建筑款式、风格特征和装饰语言,集红砖建筑以及西方建筑各种独特的风格款式于一身,它表达了区域的文脉和风貌特色,延续着当地生活的传统风俗,既是传统民居中的瑰宝,又是值得现代建筑设计借鉴的珍贵财富。对于延续城市文脉,创造富有地域文化韵味的现代建筑有着深远的意义。参考文献:1黄金良.泉州民居.海风出版社.1990.12张千秋.泉州市建筑志.中国城市出版社.1995.12.3曾经民,李佳福.风水文化与泉州建筑.福建建筑.1995年01期.4周红.蔡氏红砖厝民居建筑艺术风格与装饰装饰.2022年03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