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换索施工交通组织方案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11480780 上传时间:2023-09-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7.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换索施工交通组织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换索施工交通组织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换索施工交通组织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换索施工交通组织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换索施工交通组织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换索施工交通组织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换索施工交通组织方案(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斜拉索更换科研项目交通组织专项方案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斜拉索更换科研项目项目经理部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斜拉索更换科研项目项目经理部二一六年九月目 录1工程概述- 1 -1.1工程概况- 1 -1.2主要施工内容- 2 -2编制依据- 3 -2.1编制依据- 3 -2.2编制参考规范- 3 -3交通管制目的和必要性- 3 -4交通组织方案一- 3 -4.1桥面安全行车通道设计- 4 -4.2施工工期计划- 6 -4.3交通组织方案- 8 -4.4交通组织时间计划- 14 -4.5交通管制交通标志牌- 14 -5交通组织方案二- 16 -

2、5.1施工工期计划- 16 -5.2交通组织方案- 16 -5.3交通组织时间计划- 21 -5.4交通管制交通标志牌- 21 -6交通管制防护措施及应急预案- 23 -6.1交通管制措施- 23 -6.2交通管制应急预案- 24 -1 工程概述1.1 工程概况铜陵长江公路大桥位于安徽省铜陵市羊山矶下游600m处,是国家“八五”计划的重点工程,于1991年12月开工建设,1995年12月26日竣工通车。该桥全长2592m,其中主桥长1152m,桥跨布置为80+90+190+432+190+90+80(m),主跨为432m的双塔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桥面行车宽度为4车道共15m。桥型布置如图

3、1-1所示。图 11 桥型布置图斜拉索为扇形布置,每个索面有26对索,全桥共208根索,最长索约238m,最短索约53m。梁上的索距为8m,塔上1326号索之间索距约1.5m,313号索之间索距约2.0m,13号索之间索距约为3.0m。斜拉索采用平行钢丝拉索,拉索所用钢丝为7mm钢丝,抗拉强度为1600MPa左右。桥塔为H形塔,总高153.03m,桥面以上塔高105.5m,高跨比0.244,上横梁至桥面的距离为47.516m。下塔柱横桥向底宽20.4m,逐步向上放宽,至中、下塔柱交界的下横梁处,即放置梁处最宽为33m。中塔柱向上略收窄,至上横梁处宽26m,垂直至塔顶。顺桥向下塔柱底宽13m,逐

4、步缩小至7m,直至塔顶。塔截面呈八角形,在下塔柱中部以下,为四箱室截面,外壁厚1m,内壁厚0.5m。下塔柱中部以上均为单室箱截面,外壁厚1m。主梁采用肋板式截面边实心高2m,顶宽1.5m,底宽1.7m,全宽23m,板厚32cm,高跨比为1/194。全桥现状照如图1-2所示。a)桥梁正面照 b)桥梁侧面照图 12大桥现状照1.2 主要施工内容根据塔梁索的构造、塔梁的病害情况、换索对梁塔的受力影响方面考虑,更换5#塔(铜陵侧)江侧和岸侧的13号索(A13和J13#索,如图13所示),共计4根。江侧13号索(上下游各1根)岸侧13号索(上下游各1根)铜陵飞铜陵陵图13 待换斜拉索立面布置图为了完成斜

5、拉索更换施工作业,需要在塔顶设置塔顶门架作为旧斜拉索拆除下放和新斜拉索牵引安装的吊装设备,需要在塔外安装建筑挂篮作为塔端锚固区作业辅助平台和交通工具,需要在梁底安装梁底挂篮作为梁端锚固区作业平台,需要在桥面布设卷扬机和吊车。这些不仅需要占用一定的桥面行车通道,还存在高空作业。2 编制依据2.1 编制依据(1)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斜拉索更换科研项目总承包合同;(2) 铜陵大桥竣工图纸(湖南省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1995);(3)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斜拉索更换科研项目研究工作大纲(2016年6月);(4) 铜陵长江公路大桥斜拉索更换科研项目施工组织设计。2.2 编制参考规范(1)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

6、TG B01-2014);(2) 公路养护安全作业规程(JTGH30-2015);(3)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4) 公路交通标志和示线设置规范(JTGD-2009);(5)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GF90-2015);(6) 斜拉桥热挤聚乙烯高强钢丝拉索技术条件(GB/T 18365-2001);(7)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3 交通管制目的和必要性斜拉索更换施工期间,需要在桥面布设卷扬机、索盘、吊车等施工设备,这些施工设备在桥面布设均需占据桥面行车道。斜拉索更换施工需要在塔顶、塔外等位置进行高空作业,为了防止施工期间塔顶、塔外等位

7、置出现高空抛物,需要在塔柱附近的行车道上搭设安全行车通道。在旧索拆除后和新索安装张拉完毕前这段时间,因为少两根斜拉索,且梁底锚固区有开槽,根据设计要求需要对过桥车辆限速以保证桥梁安全,限速20km/h。4 交通组织方案一在快车道区域搭设安全行车通道作为通行车道,占用慢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作为施工作业区域。4.1 桥面安全行车通道设计4.1.1 桥面安全行车通道宽度设计在桥面施工区域设立安全行车通道防护棚,防护棚的宽度b原则上设置为整幅同车道宽度,但也可以根据覆盖现场实际行车道及人行道、非机动车道宽度为依据;原则上是优先考虑最低机动车道、非机动及人行道的宽度要求,再以此确定施工区域宽度。本桥换索期间

8、将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2车道,单个车道宽度为3.75m,则桥面安全行车道通道宽度为:3.75(行车道)+3.75m(行车道)=7.0m。4.1.2 桥面安全行车通道高度设计桥面安全行车通道高度主要是以机动车限高高度为依据,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规定:公路必须有一定的净空,高速、一级、二级公路是5.0m的净空要求,本桥面安全行车通道高速按照6.0m考虑,净高5.5m,满足规范要求。4.1.3 桥面安全行车通道长度设计桥面安全行车通道长度设置按照式(4-1)进行设计:l=kR+hb+kR (4-1)根据国家标准局高处作业分级(GB3608-2008)中的规定,作业高度hb分

9、为25m;515m;1530m及30m四个区域。坠落范围半径R分别为:a. 当hb为25m时,R为3m;b. 当hb为515m时,R为4m;c. 当hb为1530m时,R为5m;d. 当hb为30m时,R为6m。其中,高度hb为作业位置至其底部的垂直距离;k为安全系数。安全系数取1.2,桥面至塔顶105.5m,安全通道顶至塔顶距离为105.5-6=99.5m,则安全通道搭设长度l=1.26+99.5+1.26=113.9m,取115.5m满足要求。4.1.4 桥面安全行车通道结构设计为了满足桥面安全行车通道搭拆快速、自重轻,本工程采用钢管脚手架结构形式。断面结构形式为屋架结构形式,横断面图如图

10、 41所示,立面图如图 42所示,平面图如图 43所示。为了确保桥面安全行车通道搭拆不破坏桥面铺装,采用100cm50cm30cm的C30混凝土基础作为桥面安全行车通道的配重基础。立柱、横杆、纵平杆均采用双483mm的钢管脚手架,顶部铺设密目钢板网,规格为网眼宽T为9mm、节距t为25mm、丝梗厚度h为1mm、丝梗宽度b为1.2mm,作为底部的第二级防护;在钢板网顶部设置彩钢瓦,规格为YX25-210-840型压型板,作为底部的第一级防护;主要材料如表 4-1所示。表 4-1 桥面安全行车通道主要材料汇总表序号名称材质规格长度(mm)数量单位重(kg/m)单件重(kg)小计(kg)1立杆Q23

11、548360003083.32919.9746151.992横平杆Q235483100001543.32933.295126.663横斜杆Q23548350001543.32916.6452563.334纵平杆Q23548312000603.32939.9482396.885纵斜杆Q235483900763.3292.9961227.706钢板网Q2359*25*1*1.210401.801871.107彩钢瓦YX25-210-840型压型板10405.615828.638混凝土基础C30100050030015423.109合计483长度(m)4946.4重量(kg)16466.57钢板网(

12、m2)面积(m2)1039.5重量(kg)1871.10彩钢板(m2)面积(m2)1039.5重量(kg)5828.63混凝土(m3)C3023.10注:钢管脚手架扣件及其他零星小件本表未列。图 41桥面安全行车通道侧面图(单位:cm)图 42 桥面安全行车通道立面图(单位:cm)图 43 桥面安全行车通道平面图(单位:cm)4.2 施工工期计划根据施工内容初步拟定开工日期为2016年10月10日,根据工程进度计划,具体开工日期以业主下发开工令为准,相应节点交通管制时间顺延。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如图 44 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所示。交通导行从搭设桥面行车通道开始,至拆除桥面行车通道结束。图 44

1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4.3 交通组织方案根据铜陵长江公路大桥现场具体情况以及斜拉索更换施工的相关有要求,交通组织方案分为三个阶段:两侧双向单车道通行方案(第一阶段);上游施工中间双向单车道通行方案(第二阶段);下游施工中间双向单车道通行方案(第三阶段);两侧双向单车道通行方案(第四阶段)。4.3.1 第一阶段交通组织方案第一次交通组织主要是桥面进行安全行车通道搭设施工,采取两侧双向单车道通行方案,即封闭中间车道施工,行车道由双向四车道变为两侧的双向单车道。行车道宽度为3.75m。交通组织方式采用反光交通锥、桥面原有隔离栏杆等进行车道隔离,反光锥间距不大于5m。根据大桥现场交通量调查:早晨6:00

14、8:00双向共为865辆/小时;中午11:0013:00双向共为883辆/小时;晚上18:0020:00双向共为865辆/小时。其双向交通量小于1400辆/小时,桥面通车时速为60km/h,所以警戒线设置长度为1000m。上游过渡区、缓冲区、下游过渡区、终止区距离严格按照规范规定执行。第一阶段交通组织横断面布置如图 45所示,平面布置如图 46所示。图 45 第一阶段工作区交通组织横断面布置示意图(单位:cm)图 46 第一阶段交通组织平面布置示意图(单位:m)4.3.2 第二阶段交通组织方案待桥面安全行车通道搭设完毕之后即进行第二阶段交通组织,将桥面安全行车通道作为此时的行车通道,拆除5#主塔(铜陵)两侧120m范围内非机动车道栏杆,将双向四车道变为中间的双向两车道通行。行车道宽度为3.75m(上游)+3.75m(下游)=7.5m,上游施工区域宽度为5.55m。上游的慢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作为上游斜拉索更换施工作业区,下游慢车道作为上游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并在上游上桥口设立“上游施工,绕行下游”标志实现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的疏导。交通组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