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控与绿建、LEED标准(修改)精简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480743 上传时间:2022-11-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64.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楼控与绿建、LEED标准(修改)精简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楼控与绿建、LEED标准(修改)精简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楼控与绿建、LEED标准(修改)精简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楼控与绿建、LEED标准(修改)精简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楼控与绿建、LEED标准(修改)精简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楼控与绿建、LEED标准(修改)精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楼控与绿建、LEED标准(修改)精简(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50378-2006(一)定义: 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 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节能、 节地、节水、 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建筑。(二)评分内容:六类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运营管理(三)评分标准1.住宅建筑等级项数要求等级一般项数优选项数节地与室节能与能节水与水节材与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9 项)外环境(8源利用(6资源管理料资源利质量(6(7 项)项)项)(6 项)用(7项)项)423324-534435364554652.公共建筑等级项数要求等级一般项数优选项

2、数节地与室节能与能节水与水节材与材室内环境运营管理(14 项)外环境(6源 利 用资源管理料资源利质量(6(7 项)项)(10 项)(6 项)用(8项)项)343534-4646456585756103.基本分汇总表建筑种类住宅权值公建权值指标得分节地与室外环境0.150.1节能与能源利用0.20.25节水与水资源利用0.20.15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0.150.15室内环境质量0.20.20运营管理0.10.15优选项得分基本分基本分 =指标得分 *公建权值 +优选项得分 *0.24.总得分汇总表评审要点分值设定得分基本分120创新点创新内容、难易程度、成套设10备与集成程度推广价值对推动行业

3、技术进步的作用、10引导绿色建筑发展的作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10益、发展前景及潜在效益总得分150评分总得分 =基本分 +创新点得分 +推广价值分 +综合效益得分(四)绿色建筑标准条款对公共建筑设备监控的要求公共建筑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 50189 2005 第、及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条规定。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规定的现行值。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

4、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系统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进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2005 第、条的规定。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 1

5、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 2%。个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 规定的目标值。5.5 室内环境质量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房间内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 中的设计计算要求。采用集中空调的建筑, 新风量符合现行国家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GB50189 的设计要求。室内游离甲醛、苯、氨、氡和 TVOC 等空气污染物浓度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 中的有关规定。室内采用调节方便、可提高人员舒适性的空调末端。设置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保证健康舒适的

6、室内环境。采用合理措施改善室内或地下空间的自然采光效果。设备管道的设置便于维修、改造和更换。建筑智能化系统定位合理,信息网络系统功能完善。建筑通风、空调、照明等设备自动监控系统技术合理,系统高效运营。办公、商场类建筑耗电、冷热量等实行计量收费。具有并实施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管理业绩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挂钩。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与 BAS 相关的条款:5.3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定风量全空气空气调节系统时,宜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同时设计相应的排风系统。新风量的控制与工况的转换,宜采用新风和回风的焓值控制方法。空调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设计工况,而且应考虑全

7、年运行模式。在过渡季, 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或增大新风比运行,都可以有效地改善空调区内空气的品质,大量节省空气处理所需消耗的能量,应该大力推广应用。但要实现全新风运行,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妥善安排好排风出路,并应确保室内必须保持的正压值。应明确的是: “过渡季”指的是与室内、外空气参数相关的一个空调工况分区范围,其确定的依据是通过室内、外空气参数的比较而定的。由于空调系统全年运行过程中,室外参数总是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之中,即使是夏天, 在每天的早晚也有可能出现“过渡季”工况 (尤其是全天24h 使用的空调系统),因此,不要将“过渡季”理解为一年中自然的春、秋

8、季节。在人员密度相对较大且变化较大的房间,宜采用新风需求控制。即根据室内 CO2浓度检测值增加或减少新风量,使 CO2浓度始终维持在卫生标准规定的限值内。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但可以作为室内空气品质的一个指标值。ASHRAE62-2001标准的第条中阐述了“如果通风能够使室内CO2 浓度高出室外在710-4m3 m3以内,人体生物散发方面的舒适性(气味 )标准是可以满足的。 ”考虑到我国室内空气品质标准中没有采纳“室外CO2 浓度 +710-4m3 m3= 室内允许浓度”的定义方法,因此参照ASHRAE62-2001的条文作了调整。当房间内人员密度变化较大时,如果一直按照设计的较大的人员密度供

9、应新风, 将浪费较多的新风处理用冷、热量。我国有的建筑已采用了新风需求控制(如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候机大厅)。要注意的是,如果只变新风量、不变排风量,有可能造成部分时间室内负压,反而增加能耗,因此排风量也应适应新风量的变化以保持房间的正压。当采用人工冷、热源对空气调节系统进行预热或预冷运行时,新风系统应能关闭;当采用室外空气进行预冷时,应尽量利用新风系统。采用人工冷、热源进行预热或预冷运行时新风系统应能关闭,其目的在于减少处理新风的冷、热负荷,节省能量消耗;在夏季的夜间或室外温度较低的时段,直接采用室外温度较低的空气对建筑进行预冷,是节省能耗的一个有效方法,应该推广应用。5.5监测与控制集中采暖与

10、空气调节系统,应进行监测与控制,其内容可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 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 能量计量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具体内容应根据建筑功能、相关标淮、系统类型等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为了节省运行中的能耗, 供热与空调系统应配置必要的监测与控制。 但实际情况错综复杂,作为一个总的原则, 设计时要求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具体的控制内容。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设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进行最优启停的功能。对于间歇运行的空调系统,在保证使用期间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提前系统运行的停止时间和推迟系统运行的启动时间,这是节能的重要手段。对建筑面积

11、 20000m2以上的全空气调节建筑,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空气调节系统、通风系统,以及冷、热源系统宜采用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 控制系统从 20世纪 80年代后期开始进入我国,已经经过约 20年的实践,证明其在设备及系统控制、 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且能够较大的节约能源, 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过程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就目前来看, 多数大、 中型工程也是以此为基本的控制系统形式的。冷、热源系统的控制应满足下列基本要求:1 对系统冷、 热量的瞬时值和累计值进行监测,冷水机组优先采用由冷量优化控制运行台数的方式;2 冷水机组或热交换器、水泵、冷却塔等设备连锁启停;3 对供、回水温度

12、及压差进行控制或监测;4 对设备运行状态进行监测及故障报警;5 技术可靠时,宜对冷水机组出水温度进行优化设定。1 前许多工程采用的是总回水温度来控制, 但由于冷水机组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该机组的某一部分负荷区域, 因此采用冷量控制的方式比采用温度控制的方式更有利于冷水机组在高效率区域运行而节能, 是目前最合理和节能的控制方式。 但是,由于计量冷量的元器件和设备价格较高, 因此规定在有条件时 (如采用了 DDC 控制系统时 ),优先采用此方式。 同时,台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 (1)让设备尽可能处于高效运行; (2) 让相同型号的设备的运行时间尽量接近以保持其同样的运行寿命 (通常优先启动累计运行

13、小时数最少的设备 );(3)满足用户侧低负荷运行的需求。2 设备的连锁启停主要是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性。3 目前绝大多数空调水系统控制是建立在变流量系统的基础上的,冷热源的供、 回水温度及压差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是确保采暖空调系统的正常运行的前提,当供、回水温度过小或压差过大的话, 将会造成能源浪费, 甚至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必须对它们加以控制与监测。回水温度主要是用于监测( 回水温度的高低由用户侧决定)和高 ( 低 )限报警。对于冷冻水而言,其供水温度通常是由冷水机组自身所带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对于热水系统来说,当采用换热器供热时, 供水温度应在自动控制系统中进行控制;如果采用其他热源装置供热,则要求该装置应自带供水温度控制系统。在冷却水系统中, 冷却水的供水温度对制冷机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