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480565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试卷(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第一卷 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答案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答案1、五一长假,小明高兴地实现了到元谋人遗址去参观、探究的愿望。元谋人遗址在我国( )A云南省 B贵州省 C浙江省 D陕西省2、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贝贝的头部纹饰,借鉴了我国原始居民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这种鱼纹装饰彩陶的制作者是( )A北京人 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小轩决定假期中和家人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2、他们应去( )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4、“禅让”是我国原始社会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这种办法实行顺序是( ) A舜禹尧 B禹尧舜C尧禹舜 D尧舜禹 5、标志着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的事件是 ( )A禹建立夏朝 B涿鹿之战大败蚩尤C汤战胜桀 D盘庚迁都到殷 6、山东省又称齐鲁大地,起源于西周的(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禅让制 D世袭制7、右图文物证明了我国哪个地区的青铜文明( ) A黄河流域 B珠江三角洲 C成都平原 D东北平原8、齐桓公能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最主要原因是( )A领土广阔经济富庶 B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C提出尊王攘

3、夷的旗号 D召集诸侯会盟9、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10、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成都平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11、“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人们最早可以用到这一成就是在 ( )商朝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12、2007年我国节假日进行了调整,端午节已被定为国家法定节日,这一天人们有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这是

4、为了纪念( )A扁鹊 B华佗 C屈原 D司马迁13、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A福兮,祸之所伏;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14、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节目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节目曾对右图中的历史人物进行过评述,下面说法最适合他的是:( )A他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割据局面,完成统一B他推行大一统措施,是西汉进入鼎盛时期C他的统治被称为“贞观之治”D他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15、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件的发生?( )焚书坑儒书同文,车同轨颁布“推恩令”张骞出使西域“罢黜

5、百家,独尊儒术” A B C D16、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外族入侵 D儒家学说 17、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18、西域地区(含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开始于( )A西域各国使节回访长安 B张骞两次出使西域C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D东汉政府任命班超为西域都护19、下列几位历史人物,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张骞 C蔡伦 D

6、祖冲之20、东汉末年,大将关羽曾被毒箭射伤,当时能为他手术疗伤的首选医生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李时珍21、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A尚书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22、在三国时期,台湾地区被称为( )A东鳀 B琉球 C夷洲 D扶桑23、发生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24、内迁的少数民族中,灭亡西晋政权的是( )A鲜卑 B匈奴 C羯族 D羌族25、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7、)A祖冲之神灭论 B贾思勰齐民要术C郦道元水经注 D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第二卷 非选择题(共50分)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1) 材料一体现了历史上那位政治家勇于改革的思想主张?(2分)其改革的结果如何?(4分)材料二:毛泽东说“百代都行秦政制”。(2)领会材料二的含义,秦朝统一后首创的什么政治制度被后世沿袭或继承?(2分)其具体内容有哪些?(5分) 27、材料一:汉兴,接秦之弊,民亡藏盖。自天子不能具钧驷(四匹毛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汉文帝)曰:“农,天下之本,其开籍田,朕

8、亲率耕。” 材料三:(汉景帝)曰:“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材料四:(汉武帝)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新的压着旧的),充溢露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请回答: 从材料一来看,西汉初年,国家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1分)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怎样的?(2分)从材料二、三来分析,汉文帝、汉景帝时重视什么?(1分)因此汉初出现了什么局面?( 2分)汉武帝时期,国家又有了新的发展,出现了什么局面?(2分)为了实现这种局面,汉武帝采取过哪些措施?( 6分)28、材料一:江南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

9、还可以从山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西汉史记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南朝 宋书请回答:(1)分析比较以上两则材料,说明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这种变化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怎样深远的影响?(2分)(3)从江南变化的原因中,你认为对我们今天经济发的展有何启示?(4分)29、材料一: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圣,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引自魏

10、书材料二:孝文帝曰:“今欲断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卒草,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言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各宜深戒”。引自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提出的中心问题是什么?(1分)(2)材料中的“平城”是今天哪个城市?(1分)魏主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1分)(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魏主迁都的主观原因是什么?(4分)(4)材料二中的“北语”“正音”分别指什么?(2分)(5)材料反映的改革起了什么作用?(4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ACADA BCBDC CCBAC DBCCB CCDBA二、非选择题26、(1)商鞅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

11、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秦统一奠定基础。(2)封建专制主义中央个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地方推行郡县制。27、(1)状况:经济萧条 原因: 秦末连年战争;秦朝暴政(2)重视:农业 局面:文景之治(3)局面:汉武帝大一统措施:政治:推恩令,削弱地方势力;文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太学;经济:统一铸造五铢钱、盐铁官营;军事: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28、(1)由荒凉、落后变为富庶。(2)北方人口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3)保持安定的环境;引进人才;引进技术等等(言之有理,酌情给分)29、(1)迁都 (2)今山西大同洛阳。(3)为了便于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巩固统治。(4)鲜卑语;汉语(5)促进了我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为统一奠定基础。第 7 页 共6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