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理学试题(同名23712)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479776 上传时间:2023-03-22 格式:DOC 页数:57 大小:2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法理学试题(同名23712)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法理学试题(同名23712)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法理学试题(同名23712)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法理学试题(同名23712)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法理学试题(同名23712)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法理学试题(同名2371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法理学试题(同名23712)(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法理学试题 ( 同名 23712)法理学试题一、单项选择1. 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C)。A. 统治阶级意志 B. 阶级斗争状况 C.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历史传统2. 由国务院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称为( D)。A. 行政规章 B. 行政法 C.法律 D.行政法规3. 在我国现代法律制度中,狭义的法律是指( C)。A. 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 B. 不包括宪法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法律文件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 D.全国人大制定的基本法律以及基本法律以外的法律4. 被认为是法律的由国家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包括( C)。A. 国家行政机关的裁决 B. 审判机关的判决 C.立

2、法机关制定的法律 D.公安机关的逮捕证5. 法的调整的对象( A)。A. 行为关系 B. 思想社会关系 C.利益关系 D.各种社会资源6. 法之所以具有特殊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在于法是( B)。A. 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B. 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2C.上层建筑之一 D.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7. 法律创制的主要方式是( B)。A. 民间社会逐渐形成 B. 国家制定和认可 C.国家领导人颁布 D.天才人物的创造8. 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C)。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具有国家意志性的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强制性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由严

3、格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9. 法在其生效期间是反复适用的,而不是仅适用一次;它所适用的对象是一般的人而不是特定的人。这些都表明了法具有( D)。A. 强制性 B. 统一性 C.权威性 D.规范性10. 法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 B)意志。A. 社会 B. 共同 C.集体 D.个别11. 法与其他社会规范的根本区别在于( D)。A. 规范性 B. 物质制约性 C.意志性 D. 国家强制性12. 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法律关系主题之间的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两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下列有关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相互关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没有正确揭示这一关系 ?( )a. 权利和义务在法律关系中的地位有主、次之分

4、3b. 享有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履行义务c. 权利和义务的存在、发展都必须以另一方的存在和发展为条件d. 义务的设定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答案】 b【解析】 本题考的是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该题也可以放在本章第二节分析。从价值上看,权利和义务代表了不同的法律精神,它们在历史上受到重视的程度有所不同,因而两者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是有主、次之分的,在特权社会,往往强调义务本位,在民主法治国家,则往往强调权利本位,义务处于次要地位,法律制度较为重视对个人权利的保护,此时,权利是第一性的,义务是第二性的,义务设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权利的实现。可见, acd 正确地揭示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而

5、b 则颠倒了权利和义务的主次关系,不符合现代法治国家的精神,所以,该说法是错误的,应选 b。13. 下列关于公民权利能力的表述,有哪一项是错误的?( )a. 权利能力是公民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一种资格b. 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能是相同的c. 公民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4d. 权利能力也包括公民承担义务的能力或资格【答案】 b【解析】本题考的是公民的权利能力。权利能力,又称权义能力、权利义务能力,是指能够参与一定的法律关系,依法享有一定权利和承担一定义务的法律资格。公民要想成为法律关系主体,就必须具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然而,公民的权利能力不同于行为能力。具有行为能力首先必须具有权利能

6、力,但具有权利能力,并不必然具有行为能力,也就是说,在每个法律关系主体构成资格中,这两种能力可能是统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根据享有权利能力的主体范围不同,可以把公民的权利能力分为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前者是一国所有公民均具有的权利能力,而后者只授予某些特定的法律主体。可见,并非“所有公民的权利能力都是相同的”,故 b 为正确答案。为了进一步说明问题,现在举个例子推翻 b 的表述,公民权利能力有一般权利能力和特殊权利能力之分。如婚姻法关于男女结婚年龄的规定即为特殊权利能力,没有达到法定婚龄(男 22 周岁,女 20 周岁 )则不具有结婚这种特殊权利能力,该事例足以证明 b 是错的。14.

7、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登记结婚,婚姻登记机关依法予以登记并发给结婚证书,产生魏明与桂敏法律上的婚姻关系的事实在法学上被称做什么? (b )5a.法律事件 b.法律事实 c.事实行为 d.事实关系【解析】 本题考的是法律事实。 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一定的条件,其中最主要的两个条件是法律规范和法律事实。法律规范即指法律的依据,而法律事实则是指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事实。法律行为则不同于法律事件,它是一种意志行为,指因当事人的意志而发生的法律关系的产生、 变更和消灭的那一行为, 二者有别。此外,事实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实施一定行为时在主观上并没有设立

8、、变更和消灭法律关系的意识,但由于法律的规定,同样会引起一定法律后果的行为。综上分析, a是错误的,因为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结婚登记,引起法律关系的产生, 是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需要当事人一定的行为才能成就,而法律事件是指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而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c 是错误的,因为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结婚,两人在实施行为时,主观上具有确立婚姻法律关系的产生的意图,因此,不属于事实行为。d 是错误的,因为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需要一定条件,该条件与事实关系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d 应予排除。b 是正确的,从本题分析,魏明与桂敏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结婚登记,当

9、属于法律事实中的法律行为,但由于6本题中没有设计法律行为的选项,因此只能选择 b“法律事实”,作为本题的答案。15. 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 ( )a. 限制行为能力人之间的法律权利和义务关系b. 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关系c. 政党社团章程所规定的权利义务关系d. 无效的合同关系【答案】 c【解析】 本题考的是法律关系的概念。 d 所述及的无效合同关系虽不能在当事人之间产生合法的合同关系,但依我国民法及其他法律,因合同无效导致一方当事人损失的,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返还财产、赔偿损失等权利义务关系,新合同法为此还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实际上,这是一种法律关系,故d 不能选。 a 中法律关系

10、为民法通则等法律所规定;b 中奴隶主是通过制定法律的手段建立奴隶主对奴隶的占有使用关系的,因此属于法律关系的范畴,不能入选。16. 根据法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为标准,法可以划分为( A)。A. 根本法和普通法 B. 国内法和国际法 C.一般法和特别法 D.实体法和程序法17、在法治社会的国家权力体系中应当居于最高地位的是:( B )。7A司法权 B 立法权 C 行政权 D 军事权18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是指:(C)。A18 周岁以上的公民在法律面前平等B. 人民在法律面前平等 C.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 D居住在中国境内的人在法律面前平等19贯彻

11、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一原则,适用法律时:(B) 。A就不应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B 仍然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C有时也要以党的政策为指导 D 法律应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20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这项原则的含义之一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自己的职权,不受:(C ) 。A权力机关的干涉引 B. 上级司法机关的干涉 C.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D政党、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21下列诸项中正确的说法是:( C )。A法的执行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公职人员 B在我国,人民法院是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的惟一的专门机关 C.在中国,司法权不仅包括审判权,而且包括检察权 D法

12、律效力,即法律的约束力,指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按照法律规定行为822.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 ( C ) 。A社会主义法的基础 B. 社会主义立:法的基本原则C社会主义法的适用的基本原则 D宪法的总的指导思想23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其含义之一是指:(D)。A公民在立法上平等B 人民在立法上平等C公民,在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上平等D 公民在法的适用上一律平等24: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主要区别是(A)A. 法是国家意志的表现B.法是人们的行为规范C.法具有约束力D.以上均不对25:法的作用总体上包括(D)A. 指引作用和评价作用 B. 教育作用和预测作用 C. 强制作用和教育作

13、用 D. 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与执行公共事务26: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A )A. 统治阶级所处时代的物质生活条件B. 国家的意志C. 统治阶级的意志D.社会全体人员的意志27:法的适用是( B)运用法律、法规处理具体事务或具体案件的活动。9A. 企业事业单位 B. 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C. 公民个人 D. 社会团体28:党(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A. 应该 B. 可以C.不必 D.必须29:从总体上看,一国的法律规范(C )生效。A. 对该国所有公民B.对任何人和任何事C. 在该国国家主权管辖的领域内D.在该国国家主权管辖的领土内30:不论行为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也不论他们在本国领域内和本国领域上,本国法律一律对他们予以适用的称为( C )A. 属人主义 B. 属地主义 C. 保护主义 D. 折衷主义31:( B )是法律关系产生、 变更和消灭的前提条件。 A. 法律事实 B. 法律规范 C. 法律事件 D. 法律行为32: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法律关系主体的(C )所指向的对象。A. 权利 B.义务 C.权利和义务 D.行为33:法律关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D)。A: 普遍形式 B: 主要形式 C: 本质表现 D: 特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