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管涵总体施工方案(同名131237)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478028 上传时间:2024-02-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管涵总体施工方案(同名131237)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圆管涵总体施工方案(同名131237)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圆管涵总体施工方案(同名131237)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圆管涵总体施工方案(同名131237)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圆管涵总体施工方案(同名131237)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圆管涵总体施工方案(同名13123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管涵总体施工方案(同名131237)(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编制依据和原则.1编制依据:G18遂宁市城区过境改线及配套设施工程施工图设计G318遂宁市城区过境改线及配套设施工程合同招标文件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城市道路)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质201357号);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 02003);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 7-212);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 193-21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G D0-006);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520);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G D020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2-200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210);公路圬工桥涵设计规

2、范(JTGD1-200);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T 5047600);公路涵洞设计细则(G/ 65042007);无障碍设计规范( 763-201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011年版)(B50-00);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B 5005-09);室外给水设计规范(B 0032011);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1183620)全国通用给排水标准图集((合定本)1S4);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 50003-2001);其它相关目录标准、行业标准、技术条件及验收方法等;通过对施工现场的多次踏勘,施工调查所获取的资料。本单位现有的技术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及多年来参与公路建设所积累的施

3、工经验。1编制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交通部有关规定。(2)贯彻执行合同文件要求和设计意图,贯彻执行现行公路施工规范和验收标准,力创本标段工程质量全优。(3)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本工程特点,制定积极有效的安全管理、技术、组织措施,确保人身安全和工程安全。(4)采用和工程相适应、性能良好的机械设备,科学配置于生产线,充分发挥设备的生产能力。(5)根据工程特点,利用网络技术优化工期安排和资源配置,突出重点项目和关键工序,统筹组织,超前计划,合理安排工序衔接。(6)高度重视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工作,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充分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8)采用先进的

4、施工技术,坚持专业化作业与系统管理相结合,发挥集团优势,科学安排各项施工程序,通过建立先进的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实现施工组织的连续均衡、紧凑、高效。工程概况 概述本项目距离遂宁市城区较近,区域地理位置优势比较明显。项目区位周边水、电、通讯、交通条件方便,项目区供水、能源等条件较好。2.1.1交通条件目前,道路沿线规划城市道路均未形成,仅有多条已建乡镇公路,可供施工期材料运输,但由于乡镇道路等级低,多数需绕行,且部分丘陵区域车辆无法到达,因此项目施工特别是部分桥梁施工需视条件铺设便道。2.2建筑材料供应条件工程所需石料、砂、砂砾、砾石、生石灰、沥青可以就近解决。圆管涵工程序号中心桩号线路交角孔数与

5、孔径涵长m3+10124355902.03K4+195901-2.65K4450-2.071K+7380-2.0551012.32.2工程地质构造项目区位于四川盆地中部丘陵区,地处涪江中游,区域内丘包群立,沟谷迂回,宽缓延伸,为典型的构造剥蚀丘陵地貌,沿涪江两岸分布河流堆积阶地,地势为东北部及南部高,中部及西北部较低,由此向南呈波状起伏状,东部海拔308左右,中部海拔6080m,最大相对高差约250m,多数相对高差在5-0m以内。测区内地形地貌按成因和形态特征可分为构造剥蚀地貌和侵蚀堆积地貌两大地貌单元。侵蚀堆积地貌主要分布于涪江沿河两侧,表现为河漫滩及级阶地,堆积物主要以粉土、细砂及漂卵砾石

6、为主;构造剥蚀地貌主要为深丘、中丘、浅丘及平坝,为测区主要地貌类型。2.3气象特征测区气候属川中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征为:全年气候温和,光照较少,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热、秋凉,无霜期长。遂宁市多年年平均气温为14。月份温度最低,极端最低气温4.6,最热月为月和8月,极端最高气温3.3,平均日照数为471小时,平均无霜期296天。全市多年年平均降雨量是9933m。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夏季降雨量为8mm,占全年降雨量的.7%,冬季降雨量仅为46.1mm,占左右。年均蒸发量5.7mm1251mm,全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24水文测区内大小溪流均为涪江水系,呈不对称树枝状,西侧流长域宽,

7、东侧则相反,其纵横交错,遍布测区。涪江由北而南贯穿项目区,项目区流程约20km,多年平均流量4723/s,最大流量为183.3/(月),最小流量为9303m3/s(2月),最大洪峰流量237m3/s;平均最高水位217.1m(7月),平均最低水位15.3m(3月),水位仅差m,涪江年径流量为19.24亿3。2. 施工条件外购材料:项目所需木材、钢材、柴油、沥青、水泥等材料均可从遂宁市区购买,距离只有km,运输方便。弃土场:本项目沿线设计已指定弃土料场,运输便利。砂料场:遂宁市边有数处大型砂场,储量大,质量好,乡道运输方便。石料场:遂宁市边有数处大型砂场,储量大,质量好,乡道运输方便。运输道路:

8、由于本项目位于遂宁市主城区周边,路网较发达,运输建筑材料。路线周边的县乡道路较发达,可作为本项目的施工便道。工程用水及电:沿线水资源较为丰富,工程用水可从线路附近河流内取用,水源较多,水质清洁、无污染,对建筑材料无侵蚀性,运距近,采运方便。生活用水打水井取水。全线工程及施工用电,开工前与赫山区电力部门联系协调解决。根据沿线的电量使用情况准备设置台变压器。另外,为了防止停电造成损失,施工现场自备两台功率20w发电机组,以备急需。施工安排.1施工队伍线路内圆管涵根据所属位置划分至临近涵洞通道施工队,分别由四个涵洞施工队负责。施工人员实行动态管理,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展情况,随时从公司调配施工人员补充劳

9、动力,保证目标工期的实现。圆管涵施工组织机构如下图所示。圆管涵施工组织机构框图项目经理:王俊质检员李雪峰技术负责人张奕施工员郑绍荣安全员张保均安全员董志海 32 施工进度计划3.1施工工期安排根据我部的施工部署和总体安排,圆管涵计划于20年9月5日开工,201年月2日完工,计划工期6天施工方案涵洞基础采用挖掘机开挖,人工配合清理基坑。圆管涵基础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拼装成型,砼罐车运输混凝土至工地,搭设溜槽浇注基础混凝土。管座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拼装成型,砼罐车运输混凝土至工地,吊车配合料斗入模。沉降缝首先在管节接缝处塞满沥青麻絮,然后在接缝上铺一层沥青浸制麻布,再在其中接缝处缠绕2m粗麻绳上缠绕5

10、cm宽的沥青浸制麻布四层,并用粗铅丝绑扎牢固。4.1施工准备(1)施工准备组织所有施工人员、技术员、质检员等相关人员,深入学习施工图纸、招标文件、技术规范、验收标准等,确保工程施工复核设计及规范要求。施工现场确保完成施工场地的“三通一平”工作,拟投入本工程的施工机械全部到位,测量人员已按照设计要求对该涵进行测量放样,施工物资到位。(2)人员准备工程负责人:王俊 技术负责人:张奕 质检负责人:李雪峰安全员 :张保均 施工员:郑绍荣42施工方法圆管涵施工时应严格按照如下施工工序,并每完成一道工序后向监理工程师报检合格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圆管涵施工工序:施工放样基础开挖基底夯实地基承载力检测基础垫层

11、施工管座混凝土浇筑管节敷设附属工程施工。4.2.1基础开挖1、基础开挖前,采用全站仪测出涵管的轴线,并放出基础的开挖轮廓线,为保证基础施工时的工作面,基坑开挖时在基坑的四周设置加宽c做为施工平台。对于有地下水的基坑,应在基坑之外挖临时集水井,在基坑周边开挖宽20c、深20m的排水管,与集水井接通,抽排地下水。土质基坑为防止积水软化地基,在基坑开挖到底面设计标高时,经平整夯实后,不能紧接着进行基础施工时,应在基础底部铺设一层厚cm的水泥砂浆,保证地基不受雨水浸泡。、基坑边坡的坡度视地质情况而定,一般采用1:51:1,弃土应堆至距基坑边缘米以外,并尽快将基坑开挖的土方运走。为防止雨水进入基坑,在基

12、坑外侧设置截水沟,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基坑采用挖掘机开挖,挖至接近设计基底标高时,保留.2米厚的一层,不得用挖掘机挠动,待施工基础前由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并将松散的土体清理干净。4、基础开挖至设计标高后,由技术及试验部门及时自检,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工程师检测,报检合格立即组织基础施工,减少基础的暴露时间。、基础开挖后试验检测基底承载力如不满足设计要求,及时上报监理工程师,并上报相应基底处理技术方案,确保基底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地基检验基础模板安装前,对基坑进行隐蔽工程检查,检查内容为:1、基底平面位置、尺寸、标高是否符合设计图纸要求;、采用动力触探仪检测地基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3、基底应

13、无积水、杂物。4、地基承载力不得小于设计要求。(详见分项工程施工方案)42.3 基础施工2. 模板、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模板使用前先用手提砂轮将模板表面的锈迹处理干净,并用涂刷脱模剂。、相邻模板采用U型卡进行连接,在模板内侧每一米加设一道00100的对口方木加固,模板外侧在模板的底部和中上部各加设一道方木支撑,水平间距为06m,支撑顶在基坑的侧壁上,方木下设置木垫块。3、在沉降缝的位置,安装一块与基础横断面尺寸相同的泡沫板,作为沉降缝的隔离材料,泡沫板厚2,管座沉降缝应与管节接缝位置一致。、为防止浇注混凝土过程中,模板下部与基底接触的位置出现漏浆现象,在模板底部沿基础边缘将模板底部埋设5c。、

14、基础钢筋管涵身纵向钢筋采用820cm,横向钢筋采用1210,检查合格后方可安装基础模板,以免由于钢筋工程的返工而引起模板的返工。6、模板安装前恢复涵管的轴线,定出基础顶面标高。在安装模板的过程中随时检查模板的中线和标高,保证模板的中线和标高准确。4.2 混凝土1、浇注砼前先对模板的尺寸及中心线、标高进行检查,准确后方可浇注砼。2、浇注砼时应从一端向另一段分层浇注,分层浇注至基础顶面。3、砼运输时不允许超过6min,砼进场后对其性能进行检验。4、砼运输至浇注点发生离析现象,应进行二次搅拌,如仍不能满足要求,经现场监理同意,可加入与砼同水灰比的水泥浆进行搅拌,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砼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棒,移动间距不小于振动器作用半径的1.倍,插入下层砼的深度为5010mm,振捣时应与模板保证10cm距离,防止撞击模板。6、砼捣固以砼表面不出现下沉冒出气泡,表面平坦为宜,一处完成后徐徐提起捣棒,移到下一处。7、砼达到终凝后覆盖养护,并派专人进行定期洒水。42.4 管节安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