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线统计图 (2)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474336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折线统计图 (2)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折线统计图 (2)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折线统计图 (2)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折线统计图 (2)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折线统计图 (2)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折线统计图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折线统计图 (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折线统计图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八册P108、109教学目标:(一) 知识与技能1、 初步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知道单式折线统计图的结构和特点。2、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和预测。(二)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体会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进一步渗透统计的思想,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学重点、难点:1、 会看折线统计图,能从折线统计图上获取数量变化情况,并能做简单分析。2、 通过观察和比较,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教学过程:(准备周三上)一、 新知引入1、 谈话引出主题师

2、:同学们喜欢春游吗?预设:喜欢师:袁老师有一个好消息告诉大家,在下下周的某一天,学校会组织大家去春游。高兴吗?(预设:高兴)师:但是,具体是哪一天还没定,因为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来确定。同学们,你们希望春游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天气啊?预设:晴天、阴天。师:请说说你的理由。(预设:雨天拿着伞很麻烦。晴天可以玩。晴天也不是很好,会很热的。)【请1、2人】师:还有小朋友的想法和他们不一样的吗?预设:阴天。师:你的想法很特别,请说说你的理由。预设:温度太高也不好,很热的。师:你的意思是说,你也不希望温度太高,是吧?同学们同意听他的说法吗?师:是啊,同学们说的很对,天气和温度都会影响我们游玩的兴致,袁老师从气象

3、台了解到那周的天气都不错。还收集了那一周的温度变化情况,请看统计表。2、 出示“一周温度变化情况”统计表日期4月1日4月2日4月3日4月4日4月5日4月6日4月7日最高温度(摄氏度)1571616283132师:仔细观察这张统计表,你能从表中获得哪些信息?预设:6日最高,(评价:很会比较,找到最高的)3日、4日温度一样(很好,一样多的也找到了)师:老师今天还带来一个问题。出示:在相邻的两天中,( )月( )日到( )月( )日,温度增加地最快? 预设:4日到5 日。师:同意他说的吧?预设:同意。师:你是怎样找到这个答案的呢?用什么方法知道的?预设:计算。【板书:计算】师:是啊,计算真好,一算就

4、知道那两日之间温度增加最快。但是老师有一个观点,:我们的学习啊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地挑战自己。同学们,敢挑战吗?预设:敢。师:那么老师就提一个要求,能不能不通过计算,换一种方式就能看出哪两日之间增加的最快?【板书:不】预设:统计图。师:是什么统计图啊?预设:条形统计图。3、 出示折线统计图师:袁老师也画了一张统计图,你们知道它是什么统计图?预设:折线统计图。师:是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折线统计图。出示课题【板书:折线统计图】二、 探究新知师:你们想学到哪些有关折线统计图的知识或研究哪些问题呢?预设:结构、特点、作用、画法。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可以板书:标题、横轴、纵轴、单位

5、、制表日期】答不上来,答得上来,师:那我们先来认识认识折线统计图?指着统计图。师:横轴表示什么?(日期)纵轴表示什么?(最高温度) 单位是()? 预设:摄氏度师:每天的最高温度,都能在这幅统计图中找到吗?谁来找一找。预设:4月1日是是第一个点。15摄氏度。师:你怎么知道第一个点是表示的是4月1日,15度的?你有什么方法吗?预设:竖着看对牢4月1日,横着看对牢15度。(和横向的4月1日相对,和纵向的15读相对。)师:非常专业的回答。他发现第一个红点和横轴上的4月1日相对的,同时和纵轴上的15摄氏度相对。所以它表示4月1日的15摄氏度。非常好,接着找。预设:第二个点表示4月2日的5摄氏度师:这些点

6、表示的数据都找到了,他这么一找啊,让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也就是,这幅统计图是用什么来表示每天的最高温度的。预设:点。师:是的,是用点来表示数量的多少【板书:点数量的多少】师:好的,我们回过头来看。目前啊,这幅统计图它也只是反应了统计表中的信息,还是不能解决刚才的问题呀。看挑战,如何不计算就能直观地看出哪两天之间温度增加地最快呢? 有想法了吗? 不着急,我们先交流交流。把自己的想法在四人小组里说一说。反馈:情况一:预设:4月4日的点和4月5日的点间隔了多少个格子。师:他关注了什么?(格子),他发现,相邻两点之间如果格子数越多,就是说明温度变化越快。师:还可以怎么看?情况二:4月4日和4月5日之间

7、的线最长。所以温度增加的最快。师:他的回答把我们引到了线上。 他发现这幅统计图中有这么一段线(课件强调)。仔细看,4日到5日之间这条线它的长度怎么样?(最长)。师:最长也就表明了什么?预设:温度变化的最快。师:没想到还可以从线的长度上看。还可以怎么看?情况三:可以提示:师:我发现,4日到5日,这段线好像倾【加上手势】预设:这条线角度比较大,或者比较陡。如果没有答陡的。师:嘶,你们的回答让我感到似懂非懂。为了更好地表达你的意思,你能上来比划比划吧。(请一个小朋友上台动作演示)师:先比划一个倾斜角度比较大的。在比划一个倾斜角度不大的。知道什么叫倾斜角度比较大了吧?(老师再比划一下,问:哪一个倾斜角

8、度比较大?)出不来就接。这样一笔画就让我联想到爬山。当我们风尘仆仆地来到山脚下。发现这座山是又高又(陡)。这个陡用得好。具体形象。师:我们就用陡来看看4日到5日这段线是最( 陡 )的。最陡也就说明了它变化的是最(快)的。师:真好。当线越陡,也就说明了温度变化的越快。【板书:陡变化快】师:现在可以回到刚才的问题了,现在要想知道在相邻的两天中,那一天到那一天变化得最快,还需要用计算的方法吗?预设:不需要。师:为什么不想用计算了呢?预设:计算麻烦,这个简单。看看线陡不陡就可以了(一定要的)师:是啊,孩子们,看,折线统计图啊,就是通过这样一条条的线,来反应出数量的变化。【板书:线增减变化】师:说道变化

9、啊,刚才我们只关注了上升的。你有没有发现,在这幅统计图中还有其他的变化?预设:下降了,表明温度下降了。平的,表明温度相同的。师:同意他说的吗?预设:同意。师:谁来找一找? 很会观察师:统计图还有一个小特点,当线水平时,它的温度就没有变化【板书:水平不变】小结:师: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发现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指着板书)它不仅可以通过点来反应出( ),更能通过线来反映出( )? 其实正是这些特点,它也是袁老师选择这幅统计图的原因之一。有原因之一就有原因之二。还想继续探讨嘛?预设:想师:刚才,我们是一段一段看的,我们发现有(上升的),(下降的)还有(水平的)。 教师肢体动作师:可是我们的学习啊,

10、可不能之间树木不见森林。不能只关注这种局部的变化,我们还要关注它整体的变化啊?你能借助这幅统计图,体会一下这一周温度的整体变化情况吗?预设:温度整体变高。(请两个人说说,注意评价语言:他关注到了大部分都在上升,所以我们说,整体上是怎么样的啊?)师:是啊,虽然有下降的和水平的,但从整体上看是怎么样的啊?预设:上升。师:是啊,你能利用这种整体的变化情况,预测一下4月8日的温度会是几度啊?预设:师:你能说说理由吗?预设:环境污染等等。师:能把我们的数学学习和生活结合起来,使得我们的学习更加有价值。真好。师:其实,我们可以通过整体上看,还可以联系生活实际猜测。它只是一种猜测,不管是升高还是降低,它都只

11、是一种猜测,想要知道4月8日温度到底是多少,还要看那天的预报。三、练习巩固师:我们学了这么多,你在生活中见到过这样的统计图吗?预设: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这种统计图确实无处不在。看(课件展示)师:还有那位同学说的,( )他们都有折线统计图的存在,所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另一幅折线统计图。1、书上的练习(设置问题: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从图中你能发现那些信息?)师:仔细观察这幅统计图,你可以了解到哪些信息?预设:最总结:好,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者你学到了什么?预设:点线,(很好,你学到了特点。)预设: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能用统计图表示。师:这么一说啊,让我想到了,有一位小朋友小华

12、也在学习折线统计图。她说,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用折线统计图。觉得它的优点很明显,就去文具店作了一个调查。并绘制出了这么一副统计图。(制作)师:仔细观察这幅折线统计图。 停顿 你发现了什么问题?预设:(很重要)这幅统计图有问题。师:这位小朋友很会观察,思考,还敢于质疑。把掌声送给他。为什么呢?他发现这幅统计图不合理。图中,统计的是钢笔,橡皮,铅笔盒,把这些不同的东西混在一起,能表示出钢笔的销售量在增长吗?能表示出铅笔盒的销售量在增长吗?师:那要想更合理 ,应该怎么样呢?预设:各画一张图师:也就是每张东西都话一张图。但是我还是想把他们混合在一起画一幅统计图。怎么画呢?预设:可以换一种统计图,用复

13、式条形统计图。师:他提供了一种方法。我们学过什么?预设:条形统计图师:(课件展示)把线去掉,加上直条。这就变成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师:这个时候,新的问题产生了,那就是,在什么情况下选用条形统计图,在什么情况下选用今天学习的折线统计图。其实,刚才大家的发现已经很了不起了。我们可以课下讨论。师:最后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统计图的历史,一起来看一下。课件:探究我国历史,于上古时代已能看见统计图理念的身影。周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显示已使用“分组”的观念区分大、小事,并运用实体的图像表达所观察到的事象。到商汤推行井田制度,把地划为九块,形如井字,八家各分一块为私田

14、,中为公田,显见井田制度已略具统计图之轮廓。到宋代,南宋史学家郑樵的图谱思想等,则与现代统计图表的制图原则相近。至清朝,统计图已广泛的制作与运用,包括农工商统计图、交通统计图及教育统计图等。至今,统计图已广泛用于生产生活,也演变出形式各异的统计图。除了我们已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以外,还有柱形统计图、饼形统计图、面积统计图、雷达统计图等等。三、 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我们课开始提的问题都解决了吗?那我们明天还要继续学习。四、 巩固练习:1、 出示42页主题图:学校气象小组测得了2000年上海市月平均气温的变化情况,用哪种统计图可以清晰地表示出这年上海气温的变化情况呢?2、 出示43页小丁丁

15、画的折线统计图,尝试独立思考小兔提出的问题,并在小组交流,汇报。 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月份、温度) 纵轴上的1小格表示多少?(1) 2000年3月上海市的平均气温是多少?(11 ) 哪个月的平均气温最高?(7月) 平均气温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23月、34月) 平均气温下降幅度最大的是几月和几月之间?(1011月)板书设计:折线统计图结构:标题、横轴、纵轴、单位、制表日期特点:点 数量的多少 折线 数量的变化 陡 变化大作用:分析 预测 水平不变画法设计意图:折线统计图 是小学数学二期课改新教材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统计的一个内容。学生已经在此基础上认识了条形统计图。本节课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知道条形统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