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磐石市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473440 上传时间:2023-02-2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磐石市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吉林省磐石市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吉林省磐石市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磐石市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磐石市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试题无答案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磐石市三棚中学2020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末教学检测试题(无答案) 新人教版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共70分)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鱼是一类适于 生活的动物,它们的体表常被有 ,用 呼吸,通过 的摆动和 的协调作用进行游泳。2.鸟类的体表被覆 ,前肢变为 ,具有迅速 的能力;身体内有 ,体温高而 ,这些结构特点和生理特征是与它的 生活习性相适应的。3社会行为的特征是,群体不是由 在一起。而是群体的成员有 。4.细菌和真菌的生存需要 。适宜的 、还有 。它们中的绝大多数自己不能合成 ,只能利用现成的各种 作用营养。5.抗生素是有些 产生的可以杀死某些 的物质。二、单项

2、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6.如果剪去鲫鱼的胸鳍和腹鳍,鲫鱼将( )A.不能向前游动 B.不能保持身体平衡C.不能保持前进的方向 D.不能上浮下沉7.下列不是环节动物的是( )A.沙蚕 B.蚯蚓 C.蛔虫 D.水蛭8.哺乳动物所特有的结构特点是( )A.心脏四腔 B.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 D.体内有膈9.干燥的沙土环境会导致蚯蚓活力下降,并很快死去,其原因是( )A.离开了穴居生活 B.神经系统遭到破坏C.体表逐渐干燥无法呼吸 D.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10.某人直臂提取了桶水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的状态是( )A.同时收缩 B.同室舒张C.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D.肱二头肌舒

3、张,肱三头肌收缩11.下列是学习行为的是( )A.蜜蜂跳舞 B.蜘蛛结网 C.母鸡孵卵 D.小狗算加法12生态平衡是一种( )A.绝对平衡 B.动植物数量相等的平衡C.动态平衡 D.永久的平衡13细菌的生殖方式属于 ( )A分裂生殖 孢子繁殖营养生殖断裂生殖14.青霉和曲霉所呈现出的不同颜色,其实是什么颜色()菌丝孢子菌盖菌柄15.巴斯德在研究中发明了()运用转基因技术生产胰岛素用青霉素治疗肺炎等疾病,巴士消毒法防止手术感染等方法,用苏云金杆菌和白僵菌作杀虫剂16.如果自然界的细菌和真菌全部被消灭,那么后果将是()动物和人类免于各种疾病花草树木生长繁盛,不会生病动植物的遗体堆积如山动植物遗体不

4、易腐烂,人类不再缺少食物17.韩国人喜欢吃泡菜,那么在制泡菜时离不开()乳酸细菌 甲烷菌 醋酸菌 枯草杆菌18.科学家对动物进行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生理功能以上三项都是19.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界 目 科 种20.下列哪项不是人为因素对生物多样性造成威胁的原因()栖息地的破坏 掠夺式的开发利用食性特化,对环境适应能力差 环境污染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21.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 )22.水中生活的动物产卵都在水中。( )23.家兔的心脏中,左右心室想通。( )24.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组成的。( )25.动物的“语言”包括动物的活动、声

5、音、气味等。( )26.动物有促进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作用。( )27.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28.野生动物一旦灭绝,就无法再生出来。( )29植物栱桐在地球上已经濒临灭绝。( )30.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基因组成是相同的。( )四、连线题(共10分)31.连一连。1.雷达 A.萤火虫2,电子蛙眼 B.飞鸟3.冷光 C.蝙蝠的回声定位4.飞机 D.乌龟的背甲5.澳大利亚的水上音乐大厅 E.青蛙的眼睛32.将下列生物与其相关内容用线连接起来。1.白鳍豚 A.我国珍贵的涉禽2.扬子鳄 B.世界濒临灭绝的鸟类3.银杉 C.我国特有的珍稀水生哺乳动物4.丹顶鹤 D.中生代动物的“活化石”5.朱鹮 E.植物中的“大熊猫”第二部分:综合训练(共30分)五、简答题(共10分)33.水如何进入鱼鳃,又从什么地方流出?进入鳃和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气体成分会有什么变化?六、简答题(共10分)34.细菌的哪些特点和它们的分布广泛有关?七、简答题(共10分)35.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提高土壤的肥力,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这是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