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学习社群促进教师知识创新与创意教学之行动研究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473296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60.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构学习社群促进教师知识创新与创意教学之行动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建构学习社群促进教师知识创新与创意教学之行动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建构学习社群促进教师知识创新与创意教学之行动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建构学习社群促进教师知识创新与创意教学之行动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建构学习社群促进教师知识创新与创意教学之行动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构学习社群促进教师知识创新与创意教学之行动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构学习社群促进教师知识创新与创意教学之行动研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構學習社群促進教師知識創新與創意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台北市敦化國小為例-研究摘要在知識社會中,學習係持續發生於人類的生活周遭中,人類經由學習不斷的累積知識,建立起個人與組織的知識體系。若是能夠建立組織持續學習文化,透過組織成員知識與經驗對話,勢必將有助於提升組織績效與成員專業之成長。身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若不能與時俱進,在專業上追求卓越的進步,將難以適應資訊快速變遷的社會。本研究以臺北市敦化國小教師為行動研究的主體,由校長擔任召集人,組成校內教師學習社群,在彼此互信、互賴、互助的情況下,透過教學觀察、專業對談、教學研討等,一方面增加專業新知,一方面分享各種創意教學法,再藉由資料的收集、自我省思

2、、臨床實驗、腦力激盪、網路資訊分享與討論等方式,激發出創新的教學方法與技能,並以實際行動研究的方式,透過至教學現場實際教學及記錄教學心得,繼而將發現之問題,與學習社群的老師們討論改進之道,而後再回歸到教學情境中實際應用,以提昇參與本研究的教師們知識創新與教學創新的能力。茲將本研究結果經分析後之發現摘要如下:1. 本次研究的教師們多為經驗豐富的資深教師,其專業背景以師範體系為主,平均年資為20.78年。從進修背景去看,教師們的學習心態很積極,其執教的科目多以國語、數學、自然科為主,亦有資優教學的經驗。從個人接受新知的管道去看,則以閱讀書報為主,網路資訊亦是教師們經常利用的管道。從教學上去看,教師

3、們多以講述法為主,但會視課程種類的不同而運用其他的方式,如討論法、表演法或實地體驗等。2. 本研究之網路學習社群的建立,使教師們能透過資訊平台交流資訊,然而由於硬體設備或個人習慣上的障礙,上網的次數並不如預期理想,但經由訪談得知,部份教師認為可以從網路上得到相關的回饋和資訊,是增強個人上網的動機之一。3. 本研究團隊之教師有多年的教學經驗,透過訪談與小組交流,發掘了許多個人寶貴的隱性知識,從對話的分析中亦可得知教師創新教學能力的提昇。經由對教師們創意教學資料的整理,可分析出共同的創新特色,此亦為本研究知識創新的目的。4. 透過實地的創意教學觀摩,教師們從平時的討論中激盪出個人有特色的教學法,再

4、經由團隊的互動中,一方面肯定教學上的創新,亦能接受團員給的支持性建議,進而提升個人教學創新之能力。壹、 緒論一、 研究背景與重要性在知識社會中,學習係持續發生於人類的生活周遭中,人類經由學習不斷的累積知識,建立起個人與組織的知識體系。是以,如何促進知識工作者達到終生成長與知識創新之策略乃為重要課題。因此,若是能夠建立組織持續學習文化,透過組織成員知識與經驗對話,勢必將有助於提升組織績效與成員專業之成長。身為二十一世紀的教師,若不能與時俱進,在專業上追求卓越的進步,將難以適應資訊快速變遷的社會。教育部為因應快速資訊時代的來臨亦於民國八十三年起,即訂定相關法令來提供教師從事進修活動的依據並確保教師

5、進修活動的成效,與教師在職進修相關的法令有:教師法及施行細則、師資培育法及施行細則(教育部,1999)、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辦法、以及教師研究獎勵辦法等條例(薛曉華,1996)同時,教育部中教司也於民國八十八年(教育部,1999;彭烜柳,2001)提出建立教師終生進修策略,包括:(一)規劃教師終生進修制度:委託學術團體或專家學者,就整體教師進修制度的建立深入研究,集思廣益並凝聚共識。(二)建立教師終生進修法制:透過教育人員任用條例、教師法、教師研究進修獎勵辦法等相關法令的修訂,以落實依法行政,推動教師在職進修。(三)整合教師進修組織:結合中央及地方主管教育行政機關、研習進修機構

6、、師資培育機構、各中小學,共同建構教師終生進修體系。(四)增闢教師終生進修途徑:協調並鼓勵各師資培育機構、教師研習機構、一般大學院校及民間團體辦理各項教師在職進修活動,可結合遠距教學、網路進修及學校為中心的途徑,以增闢教師終生進修多元途徑。(五)豐富教師終生進修方式:規劃教師短期、長期、專題研究等方式實施,以提供教師不同階段的需求。(六)規劃教師終生進修課程:因應教師生涯規劃的需要,規劃出專業課程。此外,關於教師終生進修制度規劃重要措施也涵蓋以下幾項:(一)整合教師在職進修卡或在職進修護照。(二)規劃教師終生進修制度、法令,建立教師終生進修法則。(三)整合教師進修組織,共同推動教師在職進修。(

7、四)規劃教學碩士,學校行政碩士及特教學碩士班之開設。(五)配合教師待遇條例之實施,獎勵結合,或獎勵措施。(六)規劃多元進修途徑,建立教師進修體制。(七)輔導縣市增設教師研習中心,並強化組織功能。(八)推動網路進修。(九)建立以學校為中心的進修進度。從以上的討論,不難發現教師進修相關法令的頒佈到相關配套措施的實施,乃至於後來規劃的教師終生進修制度的規劃,足見我國對於教師進修制度的重視。二、從初始研究假設到實際行動衍生之焦點本研究設計之初乃依據個案學校行政人員之觀點,以其對學校教師之觀察提出相關問題假設,然經實際的行動過程觀察中,發覺有些預設與當初之觀察不完全相符,茲首先簡介台北市立敦化國小之相關

8、背景資料,其次說明研究假設經實際行動觀察研究後產生之焦點。(一) 敦化國小背景分析1. 學校歷史背景:敦化國小位於台北首善之區,民國四十七年建校迄今,培育英才無數,由於歷任校長及老師的共同努力,辦學卓著,加上家長社經水準普遍較高,良性循環下,校務蒸蒸日上,校名遠播,蓬勃的社團活動成為全臺聞名的明星小學, 也是海外團體指名參觀的學校,著名的特色包括水準一流的音樂班、長年連霸三冠王的兒童樂隊、國樂團、合唱團。此外,體育團隊不可勝數:包括桌球、排球、巧固球、舞蹈等團隊,均有傑出的表現。每年承辦台北市國小運動會、臺灣區運動會,表現出色亮麗。校舍原先規劃六十餘班,因學生數年年激增,班級數已超過當年的一倍

9、以上。2. 學校地理位置分析(1)位居台北首善之區:敦化國小地處台北繁華的東區,位於松山區的精華地段,住商混集,辦公大樓、著名的社教機構、公司團體、金融機構環繞本校。環亞百貨、中興百貨、台安醫院、台視公司、兄弟飯店、中泰賓館、社教館、市立體育場、中崙圖書館、市立體育學院、敦化國中、私立復興小學等, 均在方圓一公里之鄰近範圍。(2)地處交通便捷之要:學校四周道路為敦化北路、南京東路、八德路、復興南路、市民大道所環抱, 亦為台北市重要幹道, 加上絡繹不絕的公車及復興南京站的捷運站, 為學校創造有利的無垠延伸空間。3. 社區概況分析(1)學校地處住商混合區,家長社經背景普遍較高,相當關切學生在校表現

10、。近年來具備社區意識之家長日增,關心學校教育, 有利發展學校與家長之合作關係。 (2)學區位居東區核心位置,受到社區意識的影響, 各公司團體協助或支援本校各項教育活動的意願顯得高昂, 相對於學校的期許也日漸增高。4. 學校員額編制概況(1)九十學年度普通班有124班、音樂班4班、資源班2班、資優班2班、附設幼稚園4班,總學生數約4500人。(2)現行編制教師254人、行政人員28人,護理師2人,校警2人、工友9人,幼稚園8人,總計303人。(3)教師服務年資平均19.76年,具碩士以上(含四十學分班)資格者有20人,佔5%。 從上述的分析不難看出,敦化國小本身是一所歷悠久的學校,其地理位置也在

11、台北市中心,資訊取得容易,且交通便利。就教師的教學平均年資來看,敦化國小的教師多以資深教師為主,而教師人數眾多,此為形成學習社群的優勢與劣勢。就優勢方面而言,因為教師人數多,若能形成研究團隊,其所展現的效能必十分強大。就劣勢方面而言,也因教師人數眾多,亦產生依賴心理,大部份資深的教師或專業成長動機較弱的老師,會想去依賴較年輕或較有活力的教師,而形成一股停滯不前的勢力,阻礙創意的發展。(二) 初始研究問題之觀察預設基於個案學校行政人員的立場,在提出本研究問題時,主要乃依以教師出席或參與校內外活動情形,及行政人員個人之觀察,茲呈現研究之初觀察的重點與問題之分析如下:1.教師專業進修意願的問題分析

12、(1) 參與週三進修的實際出席情形觀之 一般的教師在週三進修研習活動中,多半不會主動的參與,或者是參與者有中途離開的現象,且教師們參與此研習多半是為了要取得研習條,屬於較被動的參與型態。(2)外派參加校外研習的情形觀之 教師們在參與校外研習方面,因顧及課務的問題,所以 大多鮮少參與校外的研習,由此觀之,教師參與學習的意願不高。(3) 從參與專業教學進修的情形論之 教師們參與研習多半是為了因應教學之用,例如參與九年一貫課程的研習,主要是為了因應將來教導學生之用。2.知識創新與創新教學的問題分析 (2) 教學觀摩的成果來看 敦化國小的教師們在年齡層部分普遍偏高,教師們都有很豐富的教學經驗,相對的在

13、教學上一般多採用傳統、單科的教學方法。a.從教師發表新知報導的情形來看 教師們鮮少會發表新知,除了本校一直在推動的靜思語教學外,教師們多半不會主動發表作品。b.從教師們次級團體討論的主題來看 教師們平常忙於課務,教學經驗交流的機會並不多,再加上敦化國小屬於大型學校班級數眾多,因此除了例行的學年會議、學習領域會議等會議之外,並不常一起討論教學問題或經驗分享。 基於上述之觀察,本研究之初始研究預設如下1.教師的進修意願不高教師們的教學經驗相當的豐富,但相較之下教師進修的意願則不好,因此若是能過此計畫,提供學習環境,建構學習社群,將有助於提昇教師的專業知能。2.缺乏專業的教師研究團隊本計畫預計建立專

14、業的研究團隊,從學者專家到學校教師,彼此之間相互合作,透過共讀、共享、共同交流的機制,改變教師固有的心智模式,建立起教師協同合作機制,透過凝聚共識、經驗互惠、知識交流的過程,不僅可建立教師信心,也可達到教師們相互影響建立終身學習文化的目標。3.教師普遍對知識的創新並不感興趣教師們在教學場域中所接觸到的環境和學生一致性偏高,因此在顯少到校外參與研習的情況下,教師們在知識創新部分則稍顯不足,是以透過此計畫,則可利用知識管理之模式,改善教師思維模式,以及學習的方法,進而達到知識創新與教學創意化的目的。4.教師缺乏創新教學的專業對話教師們在教學上多採用固有的傳統教學法如:講述法、提問法,鮮少有創意教學

15、法的運用,然而在面對知識創新的時代,提供全人教育,培養具有創意思考能力的學童,乃為重要的課題,此研究期望能夠達到教學創意的目標。(三)實際行動研究觀察所衍生之焦點: 從研究開始進行之時,受邀參與本研究之教師多為個案學校之資深優秀教師,從個別資料收集所得之結果,發覺本研究團隊之教師具有如下特質:1. 具豐富教學經驗2. 對教學活動能自行設計富有變化的活動教案.3. 各自擁有不同的教學專長,並能在於專長領域中有所發揮4. 對學習傾向積極,樂觀,部份教師會積極而主動參與有興趣的研習專題5. 較少利用資訊平台作為專業交流之管道基於上述特質,經對照研究計劃之前的預設,發現有部份之教師預設特質與實際參與研究團隊之特質不完全相符,其祥細內容說明如下:1.教師的進修意願不高本研究團隊之教師之進修意願頗高,且針對個人專長所需,會自行參加校外相關學習活動,亦多能主動進修學位課程。2. 教師普遍對知識的創新並不感興趣根據實地的了解本研究團隊成員對所謂的知識創新概念並不甚了解,因此無所謂的感興趣與否,但在實際教學上,卻會因課程需要而加以創造改變。其餘兩項研究預設,亦即缺乏專業的教師研究團隊及教師缺乏創新教學的專業,則是實際的問題所在。因此,摒持行動研究之精神,本研究之焦點轉以深入探究本團體教師們之隱性知識,並透過網路平台及討論會議,增加專業交流之機會,並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