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建筑火灾扑救指南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11471191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0.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层建筑火灾扑救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多层建筑火灾扑救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多层建筑火灾扑救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多层建筑火灾扑救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多层建筑火灾扑救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层建筑火灾扑救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层建筑火灾扑救指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处置难点、使用性质复杂。多层建筑涉及生产、商业、居住等多种功能,建筑结构多样,起火后情况复杂,给灭火救援工作造成困难。、火势蔓延快。起火后烟气及火势沿敞开楼梯间纵向蔓延迅速,尤其低楼层起火造成上层全部充烟;多层建筑闷顶起火,烟气及火势横向蔓延,易形成立体火灾和大面积燃烧。、易造成人员多点被困。起火后烟热在多层建筑内四处蔓延,一点起火就能造成人员多点受困。有的楼梯间堆放可燃物,起火后严重威胁人员逃生安全。、消防设施完好率低。多层建筑消防设施缺乏,加之消防管理水平参差不齐,易导致设施完好率低,火灾扑救主要依靠移动灭火装备。、战斗行动受限制。建筑内部通道狭窄且数量少,外部通道易被社会车辆堵塞,建筑周

2、边电线密布,不利于战斗展开。力量调集、第一时间调集有效装备。针对火灾容易发生大面积燃烧,需调集大功率水罐车、举高车、排烟车、充气车等;针对火灾现场违规搭建较多,易造成逃生通道和进攻路线受阻,需调集强臂破拆车、抢险救援车等;侧重调集 拉梯、 拉梯、 拉梯、挂钩梯、单杠梯等登高器材;夜间火灾应调派照明车,并视情加强力量调集。、根据现场需要,调集公安、供水、供电、供气、医疗救护等应急联动力量,以及建筑设计人员、建筑结构专家、维保单位技术人员到场配合处置。、要求建筑物业管理人员、值班人员配合处置,居住建筑起火要联系居委会、楼组长到场协助提供住户信息,清点住户人数,确定是否有人员被困。途中决策、途中联系

3、指挥中心及报警人了解或核对以下情况:(1)火灾地址和任务;(2)起火楼层、燃烧物质及烟火蔓延情况;(3)人员疏散和被困情况;(4)现场周边道路通行情况;(5)增援力量出动和社会应急联动单位调集情况等。、接近火场时注意观察下列情况:(1)风向、风力情况;(2)起火建筑方向的火势、浓烟及毗邻建筑受火灾影响情况。、通过灭火救援预案或移动终端设备查询建筑信息,以及周边消防水源情况。、通过掌握的火场信息,初步预判起火楼层、充烟区域、灾情规模和人员被困情况,并视情请求增援。、当报警人即为被困人员时,要问清起火情况,提示避险逃生方式和注意事项。居民楼的楼梯间起火时,要提示被困人员不能盲目进入楼道。、中队指挥

4、员应预先部署车辆停靠位置,进行初步作战分工。车辆停靠、辖区中队车辆到场后应迅速占领火场灭火救生及供水有利位置,增援中队车辆到场后请示现场最高指挥员,并在指定位置停靠。、火灾现场参战车辆停靠应遵循“有序、安全”的原则。前期到达车辆要为后续到场力量展开预留区域。非主战车辆和社会应急联动单位的车辆应安排停靠于火场外围,所有车辆停靠要保持安全距离。、车辆停靠应与建筑保持一定距离,不得停靠在建筑高空坠落物范围内、被困人员的正下方等存在潜在危险的地点,尽可能选择在起火建筑上风、侧上风的安全位置有序一侧停靠。、重型水罐车、举高车应在综合考虑地面承载、作业空间范围等因素后,结合供水、控火、救人等任务需要,选择

5、合适位置停靠。灾情评估、灾情评估应贯穿于灭火救援全过程,做到反复搜寻火点,细致观察蔓延途径和危险因素,时刻关注灾情变化情况,并与指挥中心保持联系。、通过侦察,了解下列主要情况:(1)人员被困及疏散情况;(2)起火建筑使用性质、燃烧物质、燃烧面积、火灾荷载情况;(3)起火建筑结构、建设年代、承重情况;(4)内部火势发展及烟雾扩散情况;(5) 烟火涌出位置;(6) 毗邻建筑受烟火影响情况;(7)可利用通道情况;(8)可利用水源情况;(9)电气线路、燃气管线是否切断。、了解现场情况后,快速判断火场的主要方面,确定灭火救援的总体方案,并预判现场行动可能存在的风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定搜救路

6、线和救生力量编组;(2) 确定紧急避险信号和撤离路线;(3)判断火势蔓延方向,初步确定灭火路线及阵地设置;(4) 确定外部登高作业位置;(5)确定蜿蜒、垂直铺设水带的线路和数量;(6)合理组织后方供水;(7)有效利用消防联动设备;(8) 采取有效措施切断电力及燃气供应,并预判现场存在的主要危险;(9) 划定警戒区域;(10)明确有无增援需求。组织指挥、辖区中队前方指挥员首先应带领侦察组实施侦察,随后部署灭火救人行动,交代注意事项。在上级指挥员到场前,辖区中队前方指挥员是现场最高指挥员。当现场情况复杂,指挥任务较重时,辖区中队前方指挥员应在利于观察火场的区域统筹指挥行动,可视现场灭火救援需要令其

7、他后方指挥员在建筑内分区域指挥灭火救人行动。、辖区中队后方指挥员应根据前方指挥员的任务部署和需要实施分段指挥,主要负责登高救生、破拆排烟、后方供水、装备及灭火剂调集、安全警戒、接应增援中队和联动力量等任务,必须根据前方指挥员命令坚守各作战指挥位置,并与前方指挥员保持联系。当现场情况复杂、指挥任务较重时,辖区中队后方指挥员应在前方指挥员的组织安排下,深入前沿阵地分区域配合指挥。、增援中队前方指挥员在出动途中应主动与辖区中队指挥员取得联系,了解掌握现场基本情况。到场后,第一时间向现场最高指挥员报告并请示作战任务,迅速投入战斗。、上级指挥员到场后,现场最高指挥员应及时向上级指挥员汇报灾情和处置情况,

8、并移交指挥权。设施应用、充分利用建筑内消防控制室,开启消防泵、应急广播、防排烟系统、喷淋系统、防火卷帘等设施,通过监控侦察火势发展情况。、利用疏散楼梯、室内消火栓快攻近战,实现快速灭火。、利用消防电梯、疏散楼梯运送消防员及装备,实施疏散救人。、通过登高车辆、装备灭火和疏散救人。、通过消防车与水泵接合器连接,向室内消火栓或喷淋系统增压供水。疏散救人、人员搜救应贯穿于灭火救援全过程应按照“着火层着火层上层(优先上一层和顶层)着火层下层”的顺序,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分工部署实施搜救。要会同公安、物业、单位负责人、居委会及急救部门等单位,对疏散及抢救出的人员进行登记、核对,并做好移交工作。、内部搜救:

9、引导疏散和搜救被困人员,重点加强对电梯、卫生间、卧室、通道尽头、门后侧、床铺下方等区域或部位的搜救。、外部营救:利用消防梯、举高车、绳索营救被困人员,重点搜救窗口、阳台、外立面和楼顶等部位的被困人员,谨慎使用救生气垫。、优先确保出入口、室内外楼梯等常规救人途径畅通,当火势威胁上述区域时,应采取破拆、开花射流驱散等措施确保救人通道畅通安全。、楼上有物件抛出、灯光显示、呼救时,首先要稳定被困人员情绪,防止人员跳楼坠落伤害。、内攻救人时,加强对被救者的保护,避免受到二次伤害。、对已搜索的房间,在房门等显著位置予以标示,并关闭房门,防止烟火蔓延。、如楼梯已被高温烟火封堵,应首先扑灭火势,畅通进攻和逃生

10、通道,情况紧急时应立即从外部实施架梯救援。、人员被困于窗口、阳台、空调外机或外墙凸出物并受烟火熏烤时,应立即使用水枪予以射水保护,稳定人员情绪,同时利用架梯、上层绳索悬垂等方法予以救援。、加强对起火层以上充烟区域的搜索,逐家逐户,做到全面彻底,防止遗漏。灭火行动、多层建筑灭火要运用“快攻近战,灭救结合”的战术措施,积极抢救人员,控制火势,消灭火灾。、扑救建筑内部区域的火势时,要严格控制内攻人员数量,确定轮换人员。水枪阵地要依托楼梯间、走廊和承重墙设置。、开启起火房间房门前,要通过手背触摸门把手、打孔观察等方式预判室内燃烧情况,通过孔洞向室内射水避免轰燃的发生,开启、破拆门窗时,应先开启一条缝,

11、用水枪按照先上后下的顺序对房间进行射水,防止由于长时间燃烧导致天花板、装饰物等掉落伤人,然后缓慢开门。、能在着火层上层布置灭火力量时,尽量在向上蔓延的通道上阻截火势,同时注意监护,防止水平方向的蔓延;不能在着火层上层布置灭火力量时,可在外部布置力量,防止火势向上蔓延。、顶层未燃,应切断火势蔓延途径,自上而下部署力量堵截火势,消灭火灾;顶层已燃,应在燃烧层的下部部署力量堵截,防止火势蔓延至下层,然后从下层向上层逐层部署力量消灭火灾。、火势在多层建筑闷顶中蔓延时,中间着火,要两侧堵截;一侧着火,要在另一侧堵截消灭火势。对闷顶结构的破拆要迅速、准确,杜绝盲目射水,同时对闷顶要打开泄水孔,以免造成闷顶

12、超重塌落。、烟火从窗口威胁上一层时,及时设水枪、水炮阵地向窗口或窗口上檐射水,阻止火势向上蔓延。谨慎利用高喷车对燃烧层灭火,防止烟火向内部扩大蔓延。、现场火势不大或搜残阶段,应使用喷雾水实施灭火,并采取措施排除楼层内的积水,减小水渍损失。、起火房间内燃烧猛烈,房门位于下风处时,要预判到房门开启造成的烟热大量涌出、灭火内攻困难的不利局面,必须预先做好防护,向室内射水冷却后逐步推进灭火,禁止盲目冲入内部造成高温伤害。破拆排烟、优先实施破拆排烟,为内攻、救人创造条件。、打开建筑外窗,加速自然排烟。、打通楼顶屋面处入口、天井通道,防止烟热聚集。、破拆清除广告牌、防盗窗等排烟通道阻碍物。、必要时设置水枪

13、掩护排烟,防止高温烟气伤人或造成新的火点。火场供水、辖区中队到场后占据有利水源,自成体系;车辆较少或水源较少时,有效组织增援力量供水。、可选用登高外部垂直铺设水带、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或内部垂直铺设水带等方式供水,优先选用沿楼梯蜿蜒铺设水带供水。、外部垂直铺设水带或通过架设消防梯铺设水带时,要利用水带挂钩、绳索等器材对水带进行固定。注意事项、预防热辐射、飞火造成毗邻建筑物起火燃烧。、当建筑物由于长时间燃烧或受射水冲击、发生爆炸、荷载增加等原因,出现构件变形、裂缝、异响和楼板变形等建筑倒塌征兆时,要谨慎实施内攻,及时发布紧急撤离避险信号。、严禁对承重构件实施破拆。、注意起火建筑内货架、悬挂物等坠落,以免伤人。、参战人员加强个人安全防护,预防危险化学品、爆炸物、放射性物质等造成伤害。、登高时要做好人员、器材、支点的固定保护,防止坠落。、对于特殊使用性质的多层建筑,如医院、档案馆、文史馆等火灾,要合理选用灭火剂,防止水渍损失。、做好火灾现场影像摄录和相关证据的保留,避免火灾扑救后造成警民纠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