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 (2)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469927 上传时间:2023-10-03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13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 (2)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 (2)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 (2)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 (2)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 (2)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 (2)(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件编号:XNY- AS-04-2015Q江苏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 发布2015-03-31实施2015-3-31发布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江苏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企业标准目 录1 总则12 事故定义和级别13 事故报告34 事故责任划分45 事故调查46 统计报告与安全周期87 附则88 其他10附件一:电力生产设备障碍标准12附件二 :人身伤亡事故调查报告书21附件三:设备事故调查报告书23附件四:火灾事故调查报告书25附件五:电力生产安全事故报表27电力生产事故报告与调查处理规定1 总则1.1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对人身、火灾、设备事故的调查、分析、认定和统计,总结经验教训,研究事故规律,采取预防措施,特制定本规定。1.2 事故调查必须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没有采取防范措施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应受教育者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1.3 事故统计报告要及时、准确、完整;事故统计分析应与设备可靠性分析相结合,全面评价安全水平。统计和考核实行分级管理。1.4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本规定做出降低事故性质标准的解释;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本规定、隐瞒事故或阻碍事故调查的行为有权越级反映。1.5 本规定适用于江苏省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

3、公司)的全资、控股新能源发电企业。2 事故定义和级别2.1电力生产和电网运行过程中,根据造成的与电力生产有关工作释人员伤亡(含生产性急性中毒造成的伤亡,下同)或者直接经济损失,或者影响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影响电力正常供应(包括热电厂发生的影响热力正常供应)的程度等情形,判定为不同种类和级别的事故。事故种类主要有人身事故、设备事故和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等,其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一般事故和内部统计事故(简称统计事故,下同)。2.2 事故2.2.1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事故:2.2.1.1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包括急性工业中毒,下同),或者电力设备、

4、设施、施工机械、运输工具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达1亿元以上的。直接经济损失包括更换的备品配件、材料、人工和运输费用。如设备损坏不能再修复,则按同类型设备重置金额计算损失费用。保险公司赔偿费和设备残值不能冲减直接经济损失(下同)。2.2.1.2 本企业负同等以上责任的特别重大电网减供负荷事故。2.2.2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事故:2.2.2.1 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2.2.2.2 本企业负同等以上责任的重大电网减供负荷事故。2.2.3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事故:2.2.3.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

5、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电力设备、设施、施工机械、运输工具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2.2.3.2 本企业负同等以上责任的较大电网减供负荷事故。2.2.3.3因一次安全故障造成全厂对外停电,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20并且持续时间30分钟以上的,或者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10且持续时间1小时以上。2.2.3.4 发电厂发电机组因安全故障停止运行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A级检修(标准见DL/T838-2003,下同)时间两周,并导致电网减供负荷。2.2.4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事故:2.2.4.1 造成

6、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电力设备、设施、施工机械、运输工具损坏,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2.2.4.2 本企业负同等以上责任的一般电网减供负荷事故。2.2.4.3因一次安全故障造成全厂(站)对外停电,导致周边电压监视控制点电压低于调度机构规定的电压曲线值5以上10%以下,且持续时间2小时以上。2.2.4.4供热电厂因故障造成全厂对外停止供热且持续时间72小时以上。2.3 统计事故未构成以上事故,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统计事故:2.3.1 造成3人以上群体轻伤。2.3.2 供热电厂发生全厂对外停止供热,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且引发纠纷,遭受经济索赔。2.3.3

7、 因本企业设备或人为原因造成全厂对外停电。2.3.4 6千伏以上电气设备发生下列恶性电气误操作:带负荷误拉(合)隔离开关、带电挂接地线(接地刀闸)、带接地线(接地刀闸)合断路器(隔离开关)。2.3.5 220千伏以上断路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避雷器发生爆炸。2.3.6 发生水淹厂房,造成机组停止运行。2.3.7 由于一般电气误操作、热机误操作、监控过失等原因,造成发电主设备被迫停止运行。2.3.8 生物质电厂因火灾造成机组停运,风电场因火灾造成集电线路停运。2.3.9 机组故障停运后,检修时间超过行业标准规定的A级检修时间未恢复运行。2.3.10 新能源公司认定的其它情形。2.4 设备障

8、碍标准详见附件一,异常和未遂标准由各新能源发电企业自行规定。2.5 对火灾事故、交通事故、特种设备事故和职业伤害事故的认定,执行国家有关规定。2.6 本章所称的“以上”包括本数,所称的“以下”不包括本数。3 事故报告3.1即时报告3.1.1 企业发生人身死亡事故和重伤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电力调度机构及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至企业所在地电力监管机构、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公安部门、工会等。同时立即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汇报至新能源公司,汇报时间间隔不得超过1小时。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

9、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及时补报。3.1.2 企业发生设备事故、影响供热事故以及火灾事故和交通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电力调度机构及本单位负责人报告,单位负责人接到报告应及时以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汇报至新能源公司,且时间间隔不得超过2小时。其中重大及以上设备事故,企业立即向所在地电力监管机构、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主管部门报告,热电厂对外停止供热事故,还要上报所在地供热管理部门。3.1.3 即时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3.1.3.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区域)以及事故相关单位。3.1.3.2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人员伤亡情况、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3.1.3.3 电

10、力设备、设施的损坏情况,停运发电(供热)机组数量,对电网停电(用户供热)影响的初步情况。 3.1.3.4 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3.1.3.5 事故发生后已经(正在)采取的措施、发电机组运行状况及事故控制情况。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时,要及时补报。3.2事故发生企业应当将事故调查、抢险、抢修以及处理进展的实际情况,定期向新能源公司报告。4 事故责任划分4.1 发电企业发生的人身、设备事故(含障碍,下同)统计为该企业的事故。4.2在企业生产区域内,外部承包企业从事与电力生产有关的工作中发生本企业负有特定责任的人身事故,定为本企业事故;如果经政府部门调查认定本企业为非主要责任单位,则依据调查结论,对本

11、企业进行联责考核;外部承包企业造成发电企业的设备事故定为该发电企业的事故。4.3 发电企业在对外承包工程中,造成本企业人身事故,统计为该企业事故;造成其他单位人身事故,按所签订的安全管理协议确定事故责任。4.4 一次事故中如同时发生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应分别各定为一次事故。4.5 电网发生事故,由于本单位的过失又造成事故扩大,本单位定为一次事故。4.6 由于本单位原因,一条线路在4小时内因同一原因发生多次跳闸停运时,定为一次事故。4.7 同一发电企业,由于自然灾害,如覆冰、暴风、水灾、火灾、地震、泥石流等原因,发生多次设备事故时,定为一次事故。5 事故调查5.1事故调查组织特别重大事故由国务院

12、或者国务院授权的部门组织调查组进行调查。其他事故按照以下规定执行。5.1.1 人身死亡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组织调查。事故发生单位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新能源公司指派有关人员参加调查。政府部门委托企业自行调查的无人员伤亡的事故,由事故发生企业领导或者其指定人员组织安监、生技、人资(社保)以及工会等部门成员成立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5.1.2 较大事故、重大事故由国家有关监管机构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5.1.3 一般(统计)事故由事故发生企业领导或者其指定人员组织安监、生技、物资等部门组织事故调查组进行调查。必要时,新能源公司指派有关人员参加调查。根据事故调查工作的

13、需要,事故调查组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协助调查。事故调查组组长由组织事故调查组的企业指定。5.1.4 火灾事故、交通事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相应公安机关组织调查。事故发生企业配合事故调查组开展工作。 5.2 事故调查程序5.2.1保护事故现场5.2.1.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必须迅速抢救伤员并派专人严格保护事故现场。未经调查和记录的事故现场,不得任意变动,并对事故现场和损坏的设备进行照相、录像,绘制草图,收集资料。必要时,通知所在地人民政府和公安部门,要求派人保护现场。5.2.1.2 有关企业和人员应当妥善保护事故现场以及工作日志、工作票、操作票等相关证据,及时保存故障录波图、电力调度数据、发电机

14、组运行数据和输变电设备运行数据等相关资料。5.2.1.3 因事故处置、抢救人员、恢复电力生产需要改变事故现场、移动电力设备的,必须经企业有关领导和安监部门同意,并做出标记、绘制现场简图、制作现场视听资料、写出书面记录,妥善保存现场重要痕迹、物证。5.2.1.4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故意破坏事故现场,不得伪造、隐匿或者毁灭相关证据。5.2.2 收集原始资料5.2.2.1 事故发生后,企业安监部门或其指定的部门应立即组织当值值班人员、现场作业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在下班离开事故现场前,分别如实提供现场情况并写出事故的原始材料。安监部门要及时收集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5.2.2.2 事故调查组成立后,安监

15、部门及时将有关材料移交事故调查组。事故调查组应根据事故情况查阅有关运行、检修、试验、验收的记录文件和事故发生时的录音、故障录波图、计算机打印记录、现场监控录像等,及时整理出说明事故情况的图表和分析事故所必需的各种资料和数据。5.2.2.3 事故调查组在收集原始资料时,应对事故现场搜集到的所有物件(如破损部件、碎片、残留物等)保持原样,并贴上标签,注明地点、时间、物件管理人。5.2.2.4 事故调查组有权向事故发生企业、有关部门及有关人员了解事故的有关情况,并索取有关资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绝。5.2.3 调查事故情况5.2.3.1 人身事故应查明伤亡人员和有关人员的单位、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工种、技术等级、工龄、本工种工龄等。事故发生前工作内容、开始时间、许可情况、作业程序、作业监护、作业时的行为及位置、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救护情况等;伤亡人员和相关人员的技术水平、安全教育记录、健康状况,过去的事故记录,违章违纪情况等。查明事故场所周围的环境情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有毒、有害物质和易燃易爆物取样分析记录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情况(了解其有效性、质量及使用时是否符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