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业集聚区简述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468777 上传时间:2023-03-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7.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品产业集聚区简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食品产业集聚区简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食品产业集聚区简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食品产业集聚区简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食品产业集聚区简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品产业集聚区简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产业集聚区简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郑州马寨产业集聚区郑州马寨产业集聚区(马寨食品工业园区)位于郑州市区西南6公里处,是一个以食 品加工和装备制造为主,集商贸、休闲观光、科研教育为一体的省级重点产业集聚区,是二 七区“四大经济板块”和“三大功能区”发展规划的重要板块,是郑州都市区建设规划中西 南生态文化组团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寨产业集聚区是在当地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聚集后形成的经济繁荣区。上世纪 80年代,以马寨东方挂面机厂、天方方便面厂为龙头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逐渐发展壮大, 形成集聚效应,大批中小企业纷纷在马寨落户,带动了马寨以及周边5个村的迅速发展。1993 年,二七区设立马寨经济开发区,对马寨乡镇企业实施真正意义上的园区

2、化管理。1996年5 月,马寨经济开发区被科技部评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998年6月,马寨经济开发区 更名为马寨工业苑区,2007年6月,正式更名为郑州马寨(食品)工业园区。集聚区总体 规划面积11.8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5.7平方公里。现已入驻企业298家,其中规模企业 69家,建立国家、省、市各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 19家,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 术共计360多项。康师傅工业基地、河南花花牛乳业基地、新大方重工、三中收获、东方食 品机械、天方集团等一大批企业成为集聚区发展的龙头。2010年,马寨产业集聚区成为郑 州市产业优势明显、规模效益良好的五强产业集聚区之一。2011年16

3、月底,马寨产业集 聚区全部企业营业收入完成60.3亿元,同比增长25.1%,占全年目标的50.3%;规模以上工 业营业收入完成46.4亿元,同比增长25.3%,占全年目标的50.1%;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 7.97亿元,占全年目标的55%。马寨产业集聚区良好的发展态势得到了各级领导的肯定,由此也获得了各项荣誉,先 后被评为郑州市“可持续发展示范区”、跨越式重点产业园区、民营科技园区、知识产权优 势区域、特色品牌工业聚集区。2006年被列入河南省“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产业园区, 2007年被省中小企业局批准为河南省重点食品产业集群,2008年被列入全省第一批加工贸 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2

4、009年被列入省级产业集聚区,同年被认定为河南省民营科 技园区,2010年被评为郑州市五强产业集聚区。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中央政治局委员、 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原省委书记徐光春,省长郭庚茂,省委常委、市委书记连维良等领导先 后到马寨产业集聚区视察。目前,马寨产业集聚区发展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产业聚集效应逐步显现。集聚区以 康师傅食品工业基地等食品企业为龙头,已集聚食品加工、食品机械制造及其关联企业 180 余家,集聚区食品工业规模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总产值60%以上,支柱产业框架已初步形 成。二是品牌规模日益扩大。康师傅系列饮品、妙可奶业、万家食品、郑州新大方重工科技 公司等品牌产品市场占有率的

5、日益扩大,为马寨产业集聚区食品工业的长足发展起到良好的 推动作用。三是产业链条辐射作用明显。集聚区汇集了特种机械装备制造、农业机械制造、 食品机械制造、食品研发、食品加工、食品包装、食品仓储物流等多个食品业态,已经形成 了一个成熟的食品产业链条。四是集聚区形象快速提升。设计精美的集聚区LOGO、充满特 色的文化墙、丰富齐全的网站功能、高效便捷的服务,大大增强了集聚区的魅力和吸引力, 集聚区对内对外的形象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蓝图已绘就,扬帆正起航。主动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都市区建设,打造以工业 为基础、以服务业为支撑,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郑州西南生态产业新城,是马寨产业集聚区 跨越式发展的最终目

6、标。汤阴县产业集聚区位于汤阴县城东部和北部,规划面积17.2平方公里,是我省首批省 级产业集聚区之一。2010年2月,被工信部授予“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称号, 成为全国唯一县级食品类示范基地;5月份,被省政府评为“2009年度发展又好又快产业集 聚区”;7月份,被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等部门联合评定为“河南省劳动关 系和谐模范工业园区”;9月份,汤阴县产业集聚区建设经验被省联席办面向全省推广;11 月份,被省政府确定为河南省循环经济试点单位,被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评为“河南省承接产 业转移示范区” ;11月30日,我县产业集聚区在“大河财富(中国)论坛2010中原经济大 奖”评选

7、活动中,被评为“2010中原十佳活力产业集聚区”。食品和医药是产业集聚区的主导产业。2010年以来,汤阴县产业集聚区按照省委、省 政府“四集一转”要求,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区综合平台作用,通过外来资本带动、延伸产业 链条、搞好产业配套、培育产业集群,医药和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得到迅猛发展,已成为带动 县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2010年集聚区企业营业收入完成86亿元,同比增长36%;税收收入完成2.03亿元, 同比增长51%。集聚区建设迈上了主导产业明晰,集群效应凸显,产业链条完善发展的快 车道。(一)食品产业发展现状汤阴县在推动产业集聚区发展过程中,注重培育食品主导产业,着眼民生,突出特色, 立足丰富

8、的农产品资源,围绕农业产业化已具有一定基础的优势,依托连续三次荣获“全国 食品工业强县”这一金字招牌,强力实施招商引资,着力培育食品龙头企业,拉长食品产业 链条,唱响食品产业发展主旋律,全县食品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汤阴县食品产业已呈现出“集聚程度高、产业特色明、带动效应强”的鲜明特 点。一是食品企业高度集聚。集聚区已入驻企业135家,其中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4家, 省级重点龙头企业8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6家。规模以上企业达到40家,包括世界500 强企业益海嘉里和永达、众品、华龙、六和、健丰、丹尼斯克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农产品加 工企业。形成了具有一定规模、产业关联紧密、上下游分工合理、

9、企业互动发展的食品产业 集群。二是主导产业特色鲜明。全县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率达到35.9%,农业产 业化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达到46%,食品工业产值已占据全县工业产值的半壁 江山。粮食加工转化能力达到120万吨,是本县粮食总产量的3倍多。不仅本县生产的富余 粮食全部用于深加工,而且还消化了周边县市100万吨粮食。三是示范带动效应明显。依托 食品产业,培育发展了小麦、玉米、肉鸡、食用菌、生猪、蔬菜、中药材、肉奶举条农产 品加工链条,链式生产成为集聚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的一大亮点。通过产业链条的延伸,实 现了农产品的大幅增值,链式生产将汤阴县及周边地区10万余农户组织到农业产业化生

10、产 经营中,减少了农民面对市场的风险,促进农民增收4.46亿元,人均增收1175元,达到了 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双赢”效果。(二)医药产业发展现状我县产业集聚区的另一大主导产业是医药产业。医药产业曾是我县的战略发展产业, 具备一定的产业基础,数年前的医贸物流市场就曾闻名全国。今年6月份,县委、县政府审 时度势,及时将医药产业上升为主导产业,医药产业已逐渐成为我县最具生机活力和发展优 势的朝阳产业。医药产业被确定为主导产业以来,我县借助省委、省政府推进集聚区建设的东风,在 产业集聚区内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医药产业园,规划面积3.2平方公里。我们将通过积极培育、 重点扶持,大力引进以食品为基础原料的

11、大型医药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基于食品的生态医药产业,着力构建集医药工业、农业、科研、流通、医疗“五位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格局, 打造河南新兴生态医药生产基地,建设成为“全国医药工业名县”。目前医药产业园内已入 驻或正在建设的亿元医药企业有:投资3.7亿元的河南福鑫威尔药业蓝芪复肝颗粒项目、投 资3.6亿元的河南科伦药业大容量注射剂项目、投资3.5亿元的河南科邦生物科技项目、投 资3亿元的四川科伦医贸物流基地、投资2.2亿元的安阳昌达药用玻璃生产线项目、投资1.6 亿元的东泰制药喜树碱类抗癌药项目、投资1.6亿元的安阳九州药业抗生素针剂项目、投资 1亿元的安阳金杏堂医药生产线项目建设项目等13家

12、大型医药企业。另有10余家医药企业 正在洽谈之中。在已落地的企业中,东泰制药和创新药业被河南省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东泰制 药与复旦大学共同开发的双氯酚酸类解热镇痛药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喜树碱 类抗癌药物列入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科伦药业拥有30多项大输液产品专利,是国内技术 最先进的大输液产品生产厂家。目前,我县的医药类生产、经营、流通企业已65家,生产 品种规格达612个。(三)总体发展规划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产业集聚区规范编制工作,出资270万元聘请了国内一流策划 咨询机构编制汤阴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汤阴县产业集聚区空间布局发展规划和 汤阴产业集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空间布

13、局规划:在空间布局方面,提出打造“两心”、“两轴”、“三带”、“三组团”。 “一心”即北部城市中心,“两轴”即城市发展轴和文化生态轴,“三带”即历史文化风情带、 现代服务风貌带和都市商贸展示带,“三组团”即北部城市发展组团、北部产业发展组团和 东部产业发展组团。产业发展规划:立足汤阴实际,提出了汤阴产业集聚区发展的“一心两翼”腾飞计划。 即以食品医药产业为中心,以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为两翼,推动汤阴县域经济的腾飞。 一培育壮大医药产业。根据全球医药产业转移的趋势和河南医药产业发展规划,结合汤阴医 药技术和医药产业发展的基础,积极承接医药产业转移,依托食品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基于 食品产业的生物

14、医药产业,将汤阴医药产业园打造成为安阳生态医药制造基地。二做强做大 食品产业。将重点打造三大产业集群:粮食深加工集群、肉类深加工集群、蔬菜深加工集群, 大力发展现代营养、保健、便捷食品,建立专业的第三方食品物流平台,培育食品科技创新 体系等产业配套体系,最终建成河南省集群式的具有影响力的食品产业集聚区之一。三大力 发展商贸物流和文化旅游。为推动汤阴产业集聚区医药食品行业发展,建设大型的仓储配送 中心,发展生产性物流。利用便利的交通区位优势和厚重的文化底蕴,发展文化旅游,形成 一个以旅游服务为核心的发展引擎。通过打造“一心两轴三带三组团”,认真实施“一心两翼”腾飞计划,努力把我县集聚 区建设成为

15、“三基地一中心”,即“河南省级现代食品制造基地V “豫北区域商贸物流服务 基地”、“安阳市级生态医药制造基地”、“汤阴县级城市生活服务中心”。(四)打造良好投资环境在硬环境方面,我县产业集聚区成立之初,区内只有一条主干道,承载能力和发展的 空间、后劲都非常有限,严重影响着招商引资和快速发展。2010年,县委、县政府高瞻远 瞩,审时度势,将当年确定为“基础设施建设年”,全年一举开工了总长88.3公里的24条 道路、6座桥梁、2.5公里铁路专用线、63公里污水管网和通讯线路、11.5公里天然气入园 工程、3万吨污水处理厂、14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管委会办公大楼二期,和整个集聚区绿化 亮化等基础设施建

16、设工程,总投资达到12.7亿元。集聚区建成区面积由原来的6.7平方公里, 迅速达到9.2平方公里,城区道路提前10年完成了规划任务。在软环境方面,我县倾力打造了展览中心、质检中心、研发中心、培训中心、信息化 服务中心、投融资服务等9大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区管委会实行“委托管理、集中办公”, 14个有关职能部门及乡(镇)派驻人员入驻集聚区,对项目实行零距离、一站式服务;建立 了项目审批无偿代办、项目审批“绿色通道”、重大项目联审联批联办等一系列制度;组建 了集聚区综合执法大队和公安派出所,维护了项目建设和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秩序。在体制 创新方面,我们专门成立了高规格的集聚区建设指挥部,统筹协调、克难攻坚,确保了各项 目标任务顺利实施。集聚区在土地、资金、人才使用等方面制定了多种优惠政策,如在土地 使用方面,对招商引资企业实行灵活多样的用地方式,简化办事程序,提供优质服务;在财 税方面,设立了 “企业发展基金”,鼓励集聚区内企业集聚发展;在配套服务方面,开工建 设了物流中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