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466290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答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运输经济学作业题第一章 绪论一、基本知识点:1运输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它是以经济学的理论和分析方法,探讨与运输有关的各种问题的一门学科。2.1844年,法国经济学家(杜比特)发表了被后人认为是第一篇的运输经济学专论。3.1878年,奥地利经济学家E.萨克斯提出的(运输政策论、运输经营论)对运输经济理论体系的建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4.马克思认为(运输)属于物质生产性活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内的继续,物质生产的内容包括使物质发生空间位置变化的交通运输,是“第四个物质生产领域”,是特殊的生产和流通部门。5.运输业的产品和所售出的东西是运输对象的位置变化,而不是实体产品,它不具有实物形态,

2、不能脱离生产过程而存在,且运输产品所产生的效用是和运输过程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6.运输业的资本结构特殊,只由垫付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上上下下的资本构成。因此,运输资本的循环公式与一般工业资本的循环公式不同,且固定资本比重较大,游动资本比重较小。7.运输价值“要追加到所运输的产品中去”,而运输追加的价值量和运输业的生产力成反比,和运输距离、货物的体积、重量及易损毁程度成正比。8.运输业的产品是人与货物的空间位移,而不是用“人公里”、“吨公里”所表示的客货周转量等统计指标。“人公里”、“吨公里”是反映客货空间位置变化的质量单位。二、简答题1运输经济学近几十年发生的主要变化有哪些?答:研究范围扩大

3、,综合性日益加强;过去一向以政策论和经营论为主的发展线索有所改变;强调运输需求分析;研究方法日趋多样化;与经济学和地理学等主要学科的关系发生了一定变化。2试述货物位移与吨公里的主要区别。答:货物位移指的是货物在空间位置上的变化,而吨公里只是这种变化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一个度量单位;货物位移是具体的,每一个货物位移都有确定的货物和起运终到地点。而吨公里却是一种抽象物,它可以体现各种货物位移在重量和距离方面的共性,能够把不同的运输产品在数量上进行对比和综合,但同时把其他方面的特征都抽象掉了;即使是相同的货物位移,在质量上也可能差距很大;如货物运到时间的差别、货物完好程度的差别,吨公里不能反映这些差别

4、。货物位移对应着包括装卸等其他作业的货物运输的完整过程,有时候一个运输过程要包括好几次装卸,吨公里则无法包含这些内容;相同的货物位移可能产生出不同的吨公里数,如两地之间的运输无论哪种运输工具,货物位移都是相同的。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各有自己的线路或航线,产生的吨公里数就不一样。货票单据和统计报表上的吨公里数字很多时候并不是实际的货物位移量。第二章 交通运输与国民经济关系一、基本知识点1.运输业是物质生产部门,它又是公共服务器,属于第三产业,同时,它也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结构之一。(企业性、公用性、基础性)2.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分为前运输化、运输化、后运输化三个阶段,其中运输化阶段又可分为初步运输

5、化和完善运输化两个阶段。3.最新研究指出,近现代运输业成长过程可分为渐变期和剧变期两种形态,且交替占据主导地位。4.后运输化趋势表明,作为一种基础结构,运输业在信息社会中的相对地位,由于社会对其他基础设施的需要增加得更快而有所下降。二、思考题1.交通运输有什么经济意义和影响?答:运输促进分工、大工业和规模经济的实现;运输在经济发展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并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的生存基础之一;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础结构之一;交通运输构成国民经济的重要比例;交通运输是城市和经济布局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运输是现代工业的先驱;交通运输能改变资源的分配状况;运输有利于降低与稳定物

6、价;现代运输业具有多种属性;交通运输有自己的经济活动规律。2.运输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运输化过程有哪几个主要阶段?答:特征是:机械动力的运输工具取代早期运输工具,人类开始大规模地克服自然地理条件对人与货物空间移动的限制;货运对象从过去以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为主,转向以大工业所需要的矿物能源、原材料以及半成品和产品为主;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与货物空间的总量急剧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和货物更多次地被运输工具推入空间的运动;运输占用社会经济资源的数量大为增加,交通运输规模成为社会经济最基本的比例之一;交通运输构成了经济进入现代增长所依赖的最重要的环境条件和基础结构,运输业及其相关的能源、钢铁、建筑和机械制造等

7、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也成为最庞大和最重要的基础产业群之一。运输化过程主要经过三个阶段:前运输化阶段;运输化阶段;后运输化阶段,其中运输化阶段又可分为初级运输化和完善运输化两个分阶段。3.初步运输化与完善运输化两阶段的主要区别?答:初步运输化阶段必须主要考虑在数量上扩大运输能力,扩充运输网解决“有”和“无”的问题。较完善运输化阶段则可以更注重在质量上扩大运能,使运输网的分工更加合理,效率更高,更方便,更舒适,解决更“好”的问题。从运输方式的发展看,全国性铁路网的建成是初步运输化基本实现的标志,而高等级公路网,特别是航空网的普及则是较完善运输化阶段的体现。从运输需求上看,初步运输化阶段运输需求的扩大

8、主要体现在数量的急剧增加上,而运输化比较完善阶段更多体现在对运输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上面。从运输需求满足的程度看,初步运输化阶段首先要解决大宗、长途货物的调运,而在运输化较完善阶段大宗能源和原材料的远距离运输问题已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从相应的工业化发展阶段看,一般工业化处于以纺织和原材料为主发展的时期,运输化处于初步阶段发展到以机械和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化阶段,运输化也在向完善阶段转变。从旅客运输的角度看,初步运输化阶段的人员流动性大幅度提高,社会面对着日益加强的客运压力;较完善运输化阶段能够为全社会的客运需求提供基本相当的客运设施,政府的注意力才有可能从数量巨大的客运压力根本转变到更多地考虑客运质量的

9、提高。从总体上看,我国的运输化目前仍属于初级阶段。第三章 运输结构分析一、基础知识点1.现代运输方式依出现的先后顺序,依次是水运-铁路-管道-公路-航空。2.就客运结构演变的基本动因而言,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行(速度方面)的差别是驱动客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3.对美国等欧美发达国家而方言,运网结构演变的特点是运网结构演变过程的完整性和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传递性,即各种运输方式经过诞生、成长、饱和以及衰退几个阶段。4.发展中国家运输网结构的演变不象欧美发达国家那样具有相对严格的传递性,也就是说,运网的成长可能不是沿着水运-铁路-公路-航空传递的,而是各种运网在某一时点均可能呈发展状态,只是在某一时期发

10、展的侧重点不同罢了。5.当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出现了两大趋势,一是交通运输广泛采用新技术;二是运输的一体化。6.当代铁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牵引动力电气、内燃化;铁路客运高速化;大宗散货运输重载化;信号技术电子化。7.当代水运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货物运输船舶专业化、大型化、高效化;水上客运旅游化、高速化和滚动化。8.当代公路技术发展的总趋势是:干线公路高等级化;汽车运输高效化;公路设计、交通指挥控制管理和车辆诊断电子化;公路工程作业机械化等。9.航空运输科技发展动向是:干线飞机巨型化、超高速化;安全保证系统自动化;营运管理和运输服务电脑化。10.集装箱运输的出现和世界范围内货物运输的集装化,是运

11、输一体化的标志和主要实现方式。11.运输代理制在经营管理上促进了运输的一体化。二、思考题1.简述客运结构演变的影响因素。答: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是决定客运结构的首要条件;当人们的实际收入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确保人们能自由选择各种运输方式时,各种运输方式的速度、服务质量、安全、舒适度将成为影响旅客运输结构演变的共同因素,就揭示客运结构演变的根本动因而言,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行速度方面的差别是推动客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国土面积、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等对客运结构均有重要影响;运输方式服务质量,如服务营业时间、班次、灵活怀、可达性、方便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影响;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运输政策。2.简述

12、货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答: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供给因素的变化;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3.简述交通运输业一体化的趋势。答:运输的集装化与多式联运;运输代理制在经营管理上促进了运输的一体化。4.什么是运输代理制?其优点有什么?答:运输代理制是一种现代化的运输经营方式,它通过提供“一次托运、一次结算、一票到底、全程负责”的运输代理服务,将多种运输方式结合成一个整体,为货主服务。一般讲运输代理制具有以下优势:不受线路、车船的约束,能设定很多运输路线;拥有海陆运输硬件、软件的专门知识,能提供“门到门”的周到细致的服务;由于可进行各种组合运输,能提供比较低廉的运价;能随运输过程提供利用计算机的

13、货物跟踪系统等的各种服务。第四章 经济空间概念和理论一、基本知识点1.连接人类经济活动的“五大流”是指-人流、物流、资金流、能源流和信息流。2.经济空间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物质、能量、信息的数量及行为在地理范畴中的广延性存在形式,即其形态、功能、关系和过程的分布方式和分布格局同时在有限时段内的状态。3.区位论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古典区位理论;二是改进的区位理论;三是现代区位理论。4.杜能的(区位理论又被称为“集约化经营程度理论”),即离城市近的土地,因产品单位利润较高,因而密集增加劳力和资本可增加每亩的产量,从而获得较多利润。而距离较远的田地,由于其产品利润较低,并不能吸引土地所有者从事集约

14、化生产,只能依靠较多土地的低密度种植较为有利。5.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的核心是通过分析运输费用、劳动力费用和生产集聚力三个因素的相互作用,找出生产成本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其中运费对工业的基本区位起着决定作用,而劳动力费用和集聚力的影响,则被他归之为对运输决定的工业区位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变形”。6.影响区域发展的因素可以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在内部因素中又可分为供给因素、需求因素和区域的空间结构。外部因素可分为区域之间的要素移动和区域之间的贸易。7.区域之间的要素移动包括劳动力的迁移、资本的流动和技术知识的传播。一个高工资的区域将吸引劳动力的流入,资本则多由低收益率的区域流向

15、高收益率的区域。技术知识一般多从高度发达的地区传播到其他地区。8.一般的区域经济学理论都认为,区域的空间成长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早期发展的集中阶段;集中后的分散阶段;分散后地方经济中成长阶段。9.E胡佛等人提出的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区域发展一般要经过以下阶段:自给自足经济的阶段;农业生产结构变迁阶段;工业化阶段;服务业输出阶段。二、思考题点1.区位理论的发展有哪几个主要阶段?答:答:区位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古典区位理论,主要指杜能于1875年创立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于1909年创立的工业区位论;改进的区位理论,主要指直到二次大战前后经过改进的各种经济区位理论;现代区位理论主要是60年代以来得到迅速发展,以区域经济研究为特征的区位理论。2.试比较区域经济学与传统区位理论的区别。答:区域经济学与传统的区位理论比较,有一些比较大的进展。它在研究内容方面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孤立地分别研究区位生产、价格和贸易的局面,而将整个区域的生产、交换、价格和贸易融为一体;从以往的区位选择、区界划分的理论研究,转向以分析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社会经济问题为主要方向;从注重区位的经济产生出到以人本身的发展和协调与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目标。在研究对象上从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