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465925 上传时间:2024-02-2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社会主义价值观了解 摘要:造成苏共蜕变的原因很多,但本身建设问题是关键的。作为一个政党,由兴起到辉煌,再到最终走向蜕变,是有很多协力共同起作用的结果。长久的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没有得到处理或很好的处理,造成由量变到质变,结果积重难返。还有在改革的过程中,错误思想文化导向,如背离马克思列宁主义、长久的高度政治经济体制、对历史的评价不正确等,从而造成的苏共的蜕变。本文将从政治文化原因分析苏共的蜕变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意义。这些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含有重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关键词:苏共蜕变 政治文化 启示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形成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917年俄国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使社会主义由理

2、论变成了现实,开创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新纪元。然而令人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共的蜕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陷入了低潮。怎样看待苏共的蜕变,怎样看待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怎样科学地回复苏共蜕变的原因和性质,怎样正确地吸收苏共蜕变的教训,是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不能回避的重大问题,这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和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有着重大的意义。苏共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指导下,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是不容质疑的。然而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苏共的蜕变呢?历史证实,苏共蜕变是多个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如经济改革没有什么成效、长久的高度政治经济体制、对历史的评价不正确等。我们看到了苏共蜕

3、变的政治文化原因,看到了曾经多么强大的苏共在一时间的蜕变,丧失了国家政权。历史是不可挽回的,后人哀之就必需悔之,不然历史也会重演的。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拥护者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怎样看待苏共的蜕变,和从中吸收怎样的教训和启示,以免重蹈覆辙呢?对这些问题的回复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有着主要的借鉴意义。一、坚持党的领导,强调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关键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地位和领导作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有关无产阶级执政党建立、建设理论的重大问题。在斯大林时期也是很重视党的建设问题,她指出:党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只有没有产阶级组成强大的政党,才能实现无产阶级的当

4、家作主,才能保卫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果实。“无产阶级因此需要党,不但是为了争得专政,而且更是为了保持专政,为了巩固专政并扩大专政,以求取得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她还深入强调:“无产阶级专政并不是自流地实施的,它首先是依靠党的力量,在党的领导下实施的。在现今资产阶级包围的情况下,要是没有党的领导,无产阶级专政就不能实施。只要把党动摇一下,把党减弱一下,无产阶级专政立即就会动摇和减弱。”因此,在中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需坚持“四项基础标准”,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地位。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它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的任务是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消亡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制度,

5、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并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列宁指出:“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因此说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无产阶级的政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就必需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二、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尤其是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创立、发展起来的优秀的无产阶级政党。坚持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指导党的全部活动,是共产党区分其它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时期,必需要坚定不移的坚持马克思列主义,坚持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和全国人民。“在自己的工作中遵照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学说,毫无

6、疑问,只要我们一直忠实于这个学说,只要我们掌握住这个指南,我们在自己的工作中就会取得成就。”只有坚持这方针,社会主义当代化事业就会取得完全的胜利,也会不停地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竞争力。苏共的蜕变在很大的原因上背离和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向了其对立的一面,用人道的民主社会主义替代了科学社会主义。苏共在斯大林以后,开始全盘的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否定马克思列宁主义,最终造成了苏共的蜕变。把经济上的不作为归结为政治原因,归结为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问题。没有意识到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生产力,不停地提升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把文化改革和国家政治机关的改革分开,这就很轻易使文化改革背离社会的根本制度,

7、也使政治改革脱离文化的支持,最终造成了两种改革没有成效,也为苏共的蜕变留下了隐患。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所以必需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因此,在中国当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需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背离和放弃马克思主义,全部会出现多种的危机。对此,邓小平早就指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标准,我们任何时候全部不能违反,这是毫无疑义的。”三、坚持民主集中制,实施党政分开,发明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文化环境无产阶级政党根据民主集中制标准来组建并开展活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学说的主要内容,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突出的特征。在无产阶级政党内的民主实质上“是主动性问

8、题,是党员主动参与党的领导的问题。”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政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所以,必需充足发扬民主的精神。只有这么,才能表现出党的优越性,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从根本上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束缚了人民的主动性,使国家没有民主,人民体验不到国家的主人翁地位,也没有表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高度的政治经济体制使得国家没有民主,什么事全部是行政命令,以党代政。党是国家政党的领导关键,不过党不能代政,要把党和政区分开来。在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需坚持民主集中制标准,坚持把党政区分开来。不停提升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效率,不停提升企业的自主权,从而不停加紧中国经济的发展。在文化的多样化的背景下,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发明百家争鸣、百家齐放的文化环境,充足表现社会主义社会的优越性。苏共的高度的政治经济文化体制中,党政不分,经济文化也受到很大的限制,严重阻碍了其发展,全部不利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升,不利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所以,在中国社会主义当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坚持改革开放、独立自主的标准,充足保障人民的主人翁地位、言论自由,充足调感人民的主动性,为社会主义事业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