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465256 上传时间:2023-01-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8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职数学基础知识汇总.下载可编辑预备知识:1 .完全平方和(差)公式:2 .平方差公式:3 .立方和(差)公式:(a+b)=a+2ab+bia2-b2=(a+b)(a-b)a3+b3=(a+b)(a2-ab+b2)(a-b)弟一早=a-2ab+b-b=(a-b)(a+ab+b)集合1 .构成集合的元素必须满足三要素: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2 .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像法(文氏图)。3 .常用数集:N(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N+(正整数集)4 .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 元素与集合是“”与“”的关系。(2) 集合与集合是“三”“

2、二”“八”的关系。注:(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做题时多考虑中是否满足题意)(2)一个集合含有n个元素,则它的子集有2n个,真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5 .集合的基本运算(用描述法表示的集合的运算尽量用画数轴的方法)(1) AIB=x|x挝A且xB:A与B的公共元素组成的集合(2) AUB=x|x挝A或xB:A与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相同元素只写一次)(3) CUA:U中元素去掉A中元素剩下的元素组成的集合。注:CU(AIB)CUAUCUBCU(AUB)=CUAICUB6 .会用文氏图表示相应的集合,会将相应的集合画在文氏图上。7 .充分必要条件:p

3、是q的条件p是条件,q是结论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如果pq,那么p是q的充要条件第二章不等式1.不等式的基本性质:(略)注:(1)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一般用比较差的方法;另外还可以用平方法、倒数法(2)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负数要变号!(3)同向的不等式可以相加(不能相减),同正的同向不等式可以相乘。2.重要的不等式:22(1)ab2ab,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2)ab2,ab(a,bR),当且仅当ab时,等号成立。(3)注:ab(算术平均数)Jab(几何平均数)23.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略)4.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1) 保证二次项系数为正(2) 分解因式(

4、十字相乘法、提取公因式、求根公式法),目的是求根:(3) 定解:(口诀)大于取两边,小于取中间5.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什Ix|a若a0,则|x|a分式不等式的解法:与二次不等式的解法相同。注:分母不能为0.第三章函数1 .函数(1)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对应法则f,对A内任一个元素x,在B中总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值y与它对应,则称f是集合A到B的函数,可记为:f:A-B,或f:x-y.其中A叫做函数f的定义域.函数f在xa的函数值,记作f(a),函数值的全体构成的集合C(C?B),叫做函数的值域.(2)函数的表示方法:列表法、图像法、解析法。注:在解函数题时可以画出图像,运用数

5、形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部分题目变得更简单。2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1) 定义域的求法:使函数(的解析式)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主要依据:分母不能为0,偶次根式的被开方式0,特殊函数定义域:yx0,x0yax,(a0且a1),xRylogax,(a0且a1),x0(2) 值域的求法:y的取值范围 正比例函数:ykx和一次函数:ykxb的值域为R 二次函数:yax 翻折bxc的值域求法:配方法。如果x的取值范围不是R则还需画图像反比例函数:1y一的值域为y|y0x另求值域的方法:换元法、不等式法、数形结合法、函数的单调性等等。(3) 解析式求法:在求函数解析式时可用换元法、构造法、

6、待定系数法等。3.函数图像的变换(1)平移f(xa个单位y f (x a)一、向右平移 y f(x)Wy f(x a)一、向上平移(x) a个单位y f (x) a向下平移工y f(x)UF y f(x) a,八沿x轴()上、下对折yf(x)保留x轴上方图像y(x)下方翻折到上方y|f(x)|4.函数的奇偶性(1)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2)若 f( X) f (X)奇若 f( X) f (X)偶注:若奇函数在 x0处有意义,则f (0)0常值函数f(x) a (a 0)为偶函数f (x) 0既是奇函数又是偶函数5 .函数的单调性对于 xx2 a,b且 x1 x2,若 f1) f(x1)f(x2)

7、,称f (x)在a,b上为增函数 f (x2),称f (x)在a,b上为减函数增函数:x值越大,函数值越大; 减函数:x值越大,函数值反而越小;6 . 二次函数(1)二次函数的三种解析式x值越小,函数值越小。x值越小,函数值反而越大。一般式:f(x)ax2bxc( a 0)顶点式:f(x)a(xk)20),其中(k, h)为顶点两根式:f (x)a(xx1)(xx2)0),其中x1、x2是f (x) 0的两根(2)图像与性质 二次函数的图像是 开口 a条抛物线,有如下特征与性质:开口向上0 开口向下对称轴:xb2a顶点坐标:(b2a4ac b4a2-)与x轴的交点:有两交点有1交点无交点xix

8、2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xix2f(x) ax2 bx c为偶函数的充要条件为二次函数(二次函数恒大(小)于0)af(x) 0图像位于x轴上方0f(x) 0图像位于x轴下方若二次函数对任意x都有f(tx)f(tx),则其对称轴是xto第四章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1.指数号的性质与运算(1)根式的性质:n为任意正整数,&a)na当n为奇数时,vana;当n为偶数时,Van|a|零的任何正整数次方根为零;负数没有偶次方根。(2)零次募:a01(a0)c1(3) 负数指数帚:af(a0,nN)am(4) 分数指数募:anVam(a0,m,nN且n1)(5) 实数指数募的运算法则:(a0,m,nR)

9、mnmnm、nmnnnnaaa(a)a(ab)ab2 .募运算时,注意将小数指数、根式都统一化为分数指数;一般将每个数都化为最小的一个数的n次方。)上单调递增)上单调递减a当a0时,yxa在(0,3 .募函数yxay当a0时,yx,在(0,4 .指数与对数的互化:ab Nloga N b (a 0且 a 1)(N 0)5 .对数基本性质:log a a 1 loga1 0 alogaN N logaaNNlog a b与log b a互为倒数loga b log ba 1loga b1logb alogambnlogabm, Mlog a log a M log a N N6 .对数的基本运算

10、:loga(MN)logaMlogaN8.7 .换底公式:logaN10gbN(b0且b1)10gba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义ya(a0,a1的常数)ylogax(a0,a1的常数)图像JJ0冻 x R,y 0图像经过(0,1)点a 1, y ax在R上为增函数;(3)0 a 1,y ax在R上为减函数x0,yR图像经过(1,0)点a1,ylogax在(Q)上为增函数;0a1,ylogax在(0,)上为减函数9 .利用募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单调性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将其变为同底、同募(次)或用换底公式或是利用中间值0,1来过渡。10 .指数方程和对数方程:指数式和对

11、数式互化同底法换元法取对数法注:解完方程要记得验证根是否是增根,是否失根。第五章数列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同一个常数任-项与前一项之比为同一个常数义a2a1a3a2anan1da2a1a3a2anq(q0)an1注:当公差d0时,数列为常数列注:等比数列各项及公比均不能为0;当公比为1时,数列为常数列通项公式ana1(n1)dannaq1推(1)danam(1)nmqannmam论(2)anam(nm)d(2)anamnmq(3)若mnPq,则amanaaq(3)若mnPq,则amanapaq中项三个数a、b、c成等差数列,则有三个数a、b、c成等比数列,则有公式2bbacb2a

12、c2ac前n项和公式Snn(a1a2nJ.n(n1)na1d2Sna1(11qn)aanq(q1qq1)1.已知前n项和Sn的解析式,求通项anS1(n1)an,c、SnSn1(n2)2.弄懂等差、等比数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的证明方法。(见教材)第六章三角函数1.弧度和角度的互换0003006450460039002sin2且2氏V4方cosV42*2迎2近2vO2tan0石31V3不存在180o 弧度1o 弧度 0.01745弧度1802. 扇形弧长公式和面积公式1弧度(竺)057o18,1 ,1 ,LI | 1rS扇Lr |223. 任意三角函数的定义:21 .,| r2 (记忆法:与

13、S ABC ah类似)ABC2sin对边 y邻边 x对边 y7cosQ = ; tan W = x4. 特殊三角函数值5. 三角函数的符号判定(1) 口诀:一全二正弦,三切四余弦。(三角函数中为正的,其余的为负)(2) 图像记忆法6. 三角函数基本公式.下载可编辑tansin(可用于化简、证明等)cos.2sin2cos(可用于已知sin求cos;或者反过来运用)解释:指k一27.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确定角所在的象限;(2)求出函数值的绝对值对应的锐角;(3)写出满足条件的02的角;(4)加上周期(同终边的角的集合)8 .和角、倍角公式和角公式:sin()sin cos cos sin注意正负号相同cos()cos cos si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