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第一转专题复习指导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463948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2.6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第一转专题复习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第一转专题复习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第一转专题复习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第一转专题复习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考生物第一转专题复习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第一转专题复习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第一转专题复习指导(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遗 传 与 变 异 选 择 题 专 练 (一)1某生物的测交后代中只有两种表现型(11),则此生物A.一定含有一对等位基因B.一定不含有等位基因C.不可能含有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D.一定产生两种比值相等的配子2.在解释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哪项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B基因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D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3小麦抗诱病对易染病为显性。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 A甲乙B甲乙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D甲甲,乙乙4在孟德尔利用豌豆进

2、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杂种产生配子种类的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 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A B C D5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t)小麦培育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的方法如下,下列有关此育种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选出符合要求的品种高秆抗锈病小麦矮杆不抗病小麦 F1雄配子幼苗A过程是杂交B过程为有丝分裂C过程必须经过受精作用D过程必须使用生长素处理6如图为果蝇体细胞染色体图解,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果蝇的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B若果蝇的一个卵原细胞产生一个卵细胞的基因组成为AcXD,

3、则同时产生的第二极体的基因型为ACXD、aCXd、acXdC有如图染色体的是雌果蝇的性别是雌性D基因型BbXDXd的个体产生4种配子,比例为11117引起生物可遗传变异的原因有三个,即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以下几种生物性状的产生,来源于同一种变异类型的是蝇的白眼 豌豆的黄色皱粒、绿色圆粒 八倍体小黑麦的出现 人类的色盲 玉米的高茎皱形 人类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 B C D8图中所示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系谱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8的基因型为AaBPKU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C8与9结婚,生了2个正常孩子, 第

4、3个孩子是PKU的概率为1/6D该地区PKU发病率为1/10000, 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病孩子的几率是1/2009南瓜的花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A和a)控制的,用一株开黄花的南瓜和一株开白花的南瓜杂交,子代(F1)既有开黄花的,也有开白花的。让F1自交产生F2,表现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由不可推知花色的显隐性关系B由可知白花是显性性状CF1中白花的基因型是AaDF2中开白花与开黄花南瓜的理论比是5:310已知玉米有色籽粒对无色籽粒是显性。现将一有色籽粒的植株X进行测交,后代出现有色籽粒与无色籽粒的比是1:3,对这种杂交现象的推测不确切的是A测交后代的有色籽粒的基因型与

5、植株X相同B玉米的有、无色籽粒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玉米的有、无色籽粒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D测交后代的无色籽粒的基因型至少有三种遗 传 与 变 异 选 择 题 专 练 (二) 1右图为某家族遗传病系谱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l x2 4和5,可推知此病为显性遗传病B根据6与9的关系,可推知致病基因在常染色体上 C2号、5号的基冈型分别为AA、AaD若7号和8号结婚,则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62人类中有一种性别畸形,XYY个体,外貌像男性,有的智力差,有的智力高于一般人。据说这种人常有反社会行为,富攻击性,在犯人中的比例高于正常人群,但无定论。有生育能力,2n=47。假如有一个XY

6、Y男性与一正常女性结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该男性产生的精子有X、Y和XY三种类型 B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现XYY孩子的几率为1/2 C所生育的后代中出现性别畸形的几率为1/2 D所生育的后代智力都低于一般人3人类精子发生过程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染色单体数最多可达92条 B姐妹染色单体携带的遗传信息可能是不同的 C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之前D一个精原细胞产生两个相同精子的概率最大为1/2234某植物茎的高度受两对基因的控制,若AABB高10cm,aabb高4cm,每一显性基因使植物增高15cm,今有AaBbAaBb,其后代高7cm的约占A12 B14 C18 D385已

7、知某环境条件下某种动物的AA和Aa个体全部存活,aa个体在出生前会全部死亡,现该动物的一个大群体,只有AA、Aa两种基因型,其比例为1:2.假设每对亲本只交配一次且成功受孕,均为单胎。在上述环境条件下,理论上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和Aa的比例是A1:1 B. 1:2 C. 2:1 D. 3:16. 右图示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某动物细胞,等位基因A和a位于染色体的位置(不考虑互换)可能是AA位于上,a则可能位于上BA位于上,a位于上C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和上D该细胞只有A,分别位于和上7右图为某种动物的一个卵细胞染色体组成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该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看成一个染色体组B

8、该种动物的潮胞中含有4对同源染色体C该动物的一个体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含有8个DNA分子D该动物的一个原始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时,能形成4个四分体8右图为一高等雄性动物细胞分裂某时期结构示意图。已知基因A位于上,基因b位于上,则该动物体产生Ab配子的比值不可能是A100 B50 C25 D1259某种鼠中,黄鼠基因A对灰鼠基因a为显性,短屋基因B对长尾基因b为显性,且基因A或b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这两对基因是独立遗传的,现有两只双杂合的黄色短尾鼠交配,理论上所生的子代表现型比例为 A2:1 B9:3:3:1 C4:2:2:1 D1:1:1:110右图为某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母

9、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这种遗传病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该遗传病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 D子女中的致病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遗 传 与 变 异 选 择 题 专 练 (三)1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染色体DNA的一个碱基缺失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 D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形成的原因是促进染色单体分离使染色体增倍2某同学分离纯化了甲、乙两种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重新组合为“杂合”噬菌体,然后分别感染大肠杆菌,并对子代噬菌体的表现型作出预测,见表。其中预测正确的是“杂合”噬菌体的组成实

10、验预期结果预期结果序号子代表现型甲的DNA乙的蛋白质1与甲种一致2与乙种一致乙的DNA甲的蛋白质3与甲种一致4与乙种一致A1、3B1、4C2、3D2、43下列叙述中,不能说明“核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平行关系”的是AAa杂合体发生染色体缺失后,可表现出a基因的性状 B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组合 C基因发生突变而染色体没有发生变化D二倍体生物形成配子时基因和染色体数目均减半4蚕豆根尖细胞在含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培养基中完成一个细胞周期,然后在不含放射性标记的培养基中继续分裂至中期,其染色体的放射性标记分布情况是A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被标记 B每条染色体中都只有一条单体被标记

11、C只有半数的染色体中一条单体被标记 D每条染色体的两条单体都不被标记5下列实例与基因的作用无关的是A细胞分裂素延迟植物衰老 B细菌感染导致B淋巴细胞形成效应B(浆)细胞C过量紫外线辐射导致皮肤癌 D极端低温导致细胞膜破裂6黄曲霉毒素是主要由黄曲霉菌产生的可致癌毒素,其生物合成受多个基因控制,也受温度、pH等因素影响。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环境因子不影响生物体的表现型 B不产生黄曲霉毒素菌株的基因型都相同C黄曲霉毒素致癌是表现型 D黄曲霉菌产生黄曲霉毒素是表现型7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

12、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A花色基因的碱基组成 B细胞的RNA含量C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D细胞的DNA含量8食指长于无名指为长食指,反之为短食指,该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TS表示短食指基因,TL表示长食指基因。)此等位基因表达受性激素影响,TS在男性为显性,TL在女性为显性。若一对夫妇均为短食指,所生孩子既有长食指又有短食指,则该夫妇再生一个孩子是长食指的概率为A1/4 B1/3 C1/2 D3/49WNK4基因部分碱基序列及其编码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示意图。已知WNK4基因发生一种突变,导致1169位赖氨酸变为谷氨酸。该基因发生的突变是甘氨酸:GGG赖氨酸:AAA AAG谷氨酰胺:CAG CAA谷氨酸:GAA GAG丝氨酸:AGC丙氨酸:GCA天冬氨酸:AAUA处插入碱基对G-C B处碱基对A-T替换为G-C C处缺失碱基对A-T D处碱基对G-C替换为A-T10关于在自然条件下,某随机交配种群中等位基因A、a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某种条件下两种基因的频率可以相等B该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只与环境的选择作用有关C一般来说,频率高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更适应环境D持续选择条件下,一种基因的频率可以降为零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