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五篇范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460906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五篇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五篇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五篇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五篇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五篇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五篇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五篇范文(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五篇范文 第一篇: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地方林业局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和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丽江玉龙县林业局作为政府林业职能部门在保护和管理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包括: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切实有效的开展退耕还林、森林防火、天然林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等各项工作,积极帮助自然遗产地农户发展替代生计等。 丽江老君山(黎明.格拉丹)片区有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地质地貌多样性,是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区域的核心区域。该区域位于丽江玉龙县境内,与之相对应的地方林业职

2、能部门是丽江玉龙县林业局。 一、玉龙县林业局管理体制分析 玉龙县林业局除了主体行政机关外,下辖12个事业单位。除拉市海和玉龙雪山保护管理局外,其余个单位对老君山世界遗产地管理保护工作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其管理体制很好的体现出了细化和专业化的特点。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各职能单位之间明确分工,发挥所长,并且避免相互推诿工作职责的现象。专业化的下辖单位之间又能通过林业局总体协调统筹,合作工作,能共同在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保护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积极的 作用。 二、玉龙县林业局在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管理中的作用 (一)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法规保障。 首先,玉龙县林业局监督实施国家、省、市级的环境保护方针、政策、

3、法律和法规,其中包括3部国家和省级的法律法规。其次,玉龙县林业局于202X年专门拟定并通过了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林业管理条例,其中第二十二条就特别强调对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等自然保护区加强管理。第三,玉龙县林业局根据遗产地实际情况协同老管局制定了集体林共管协议等乡规民约。最后,玉龙县林业局还不定期的对社区居民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 (二)切实有效的开展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生态治理等工作,为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森林、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1、退耕还林政策。玉龙县林业局在老君山地区严格执行国家的退耕还林(草)政策,同时加大退耕农户的科技培

4、训力度。如02X年在黎明等乡镇进行了退耕还林及巩固成果等方面科技培训,并发放7000多份相关培训材料,培训人次达202X余人,全面提升退耕户的科技素质。退耕还林1年,黎明、格拉丹片区的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共完成退耕还林(还草)730亩,退耕还林地已成林面积为4020亩,占全部退耕面积的8。目前,老君山区域内的森林覆盖率达到.%。 2、天然林保护。大力推进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如加强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基础设施的建设,在黎明等地开展国家森林抚育补贴项目,森林抚育作业区项目等。 、森林防火工作。玉龙县林业局先后组建了三支东西中部林区专业扑火队,人员达到12人,切实提高了老君山自然遗产地森林

5、火灾应急处理能力和森林防火综合防控水平。此外,重点加强节假日防火宣传活动。如玉龙县林业局在22X年春节前夕印发了森林火灾的危害、森林防火宣传单等宣传材料50000份,并到各个乡镇进行了防火督查。20X年,玉龙县林业局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和林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并因此获得了“202X年度云南省平安林区创建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4、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玉龙县林业局建设有林业有害生物防控体系,并积极与多方科研机构合作,寻求各类有效防止森林病虫害的途径。如02X年月,玉龙县森防站与福建农林大学林学院合作开展不同海拔松墨天牛的引诱试验,4月,邀请省林检局防治科专家到玉龙县指导小蠹虫治理工作

6、。 5、生态治理工程。202年,玉龙县林业局在黎明等7个乡(镇)7个村委会正式启动了陡坡地生态治理工程,对这些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等生态退化现象陡坡进行了综合治理,有利于加快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培植特色产业,并增加农民收入。 三、积极帮助自然遗产地农户发展替代生计,降低农户生活对林木产品的依赖,保护森林的同时增加农户收入。 对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黎明和格拉丹社区居民家庭生活抽样调查表明:经济林收入分别占黎明和格拉丹社区居民总收入的267%和2.48%,老君山社区居民生产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还很大。因此,玉龙县林业局除了在老君山地区严格贯彻退耕还林和天保工程等各项政策以外,还大力协助农户发展替代

7、生计:中草药种植,核桃、油橄榄为主的木本油料种植等林产业,和生态旅游等各项产业,以降低社区居民生活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从而达到在保护森林和生态系统的同时也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水平的目的。首先,发展各类经济林产业。玉龙县林业局在老君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各乡、镇、村推动以核桃、油橄榄为主的木本油料种植产业。核桃和油橄榄在玉龙县的种植面积分别达到了9.6和.5万亩。其次,发展各类中草药等经济作物的种植业。老君山自然遗产地有越来越多的农户在种植天麻、玛咖、滇重楼等中草药。林业局不定期组织科技人员开展各项培训活动。最后,发展生态旅游业。如玉龙县林业局建议将发源于老君山的冲江河打造成“小九寨沟”生态旅游景区。 (

8、作者单位:云南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第二篇:社区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社区教育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认为,社区教育在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方面有着其它正规教育无可替代的优越性,并就社区教育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社区教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公众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非物质”顾名思义就是“精神”的,精神的深而言之就是灵魂的;“遗产”谓之“遗”显而易见不是现在的,而是祖宗留下来的,“遗产”就是祖宗留下来的财富。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祖先留下来的精神文化上的财富,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要保住本民族

9、的根,就是要保住民族生命之水源源不断,奔腾不息。当前,国际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不光有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竞争,还包括软实力的竞争,民族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提高民族文化的竞争力就是提高国家的竞争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更是一个民族文化创作、发展的源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文化保护的事情,从长远来看,它更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提高国家的国际竞争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整个民族的宝贵财富,那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需要全民族的集体努力,由此,公众参与保护的程度成为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性命攸关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实施了一系列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举措,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观

10、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民间也有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它的普及程度还远远不够,很多人还没真正明白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更不明白要保护的内容到底是什么。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已有很多学者开始呼吁在高校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专业,以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专业人才缺乏的问题。也有一些地方中小学,把本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编进课本带进课堂,让孩子们从小就了解本民族本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激发孩子们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树立保护本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和信念。这些措施都已取得初步成效,但对于迫切需要保护的濒危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这个过程不免有些漫长,且普及面太窄。如何

11、快速、广泛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知识,如何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在全社会掀起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和保护的热潮,成为多数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社区教育尤其显示出了其它正规教育都无可替代的优越性。 一、社区教育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参与度的可能性 社区教育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旨在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的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教育自身发展的教育活动。迄今为止,“社区教育”这一名词的提出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国际上有很多国家和地区的社区教育发展的比较成熟,建立了社区学院等相关机构,使得社区教育的管理日趋规范化。在我国,特别是近年来,社区教育也

12、开始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并形成了一定规模,很多地方都开始试办社区学院,推行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在推动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同样,社区教育在提高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度方面也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1.从社区教育的特征来看 社区教育具有“全员”、“全程”、“全面”的特征。这三个特征界定了三个方面的内容:教育对象、教育时段、教育内容。其中,“全员”即教育对象,指社区内的全体居民;“全程”即教育时段,指社区教育可以贯穿社区内居民的一生;“全面”即教育内容,指社区教育可以包括很多内容,只要是居民需要的,能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区域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

13、教育自身发展的方方面面,都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的内容。社区是伴随人一生时间最长的基本社会单位,人从出生那一刻起,不论男女老幼不可避免地都会生活在一定的社区里,受一定社区环境的影响,因此,社区是个极好的宣传平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也是如此。定期在社区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教育,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天长日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观念自然会深入人心,必将大大提高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参与度,这也正是学校正规教育不可比拟的。可以这样假设,在全体居民全程参与的社区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得到很好的宣扬。有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社会大众对其保护的热情就随之激增,随之而来的就是公

14、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程度的提高。 .从社区教育的师资来看 现在的社区教育已非传统的“街道”“民政”角度将其置于“蹦蹦跳跳、玩玩闹闹”的层面,而是有着系统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附着深层次全方位的教育教学内涵。现今的社区教育与各类正规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和合理的分工,对各类教育进行整合。社区教育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社区学院多与周边大中院校、成人院校及社会教育机构合作,有雄厚的教师资源。另外,社区居民中也有很多专家学者,也可以成为社区教育的有生力量。社区教育多层次、多方位的教师资源也是学校正规教育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从以上两点不难看出,社区教育能快速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参与度。 二、

15、社区教育提高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施方法 社区教育提高公众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知识的系统性培训。经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已取得一定经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作为一门学科已初具雏形。可以把国际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先进经验进行总结,对社区居民进行系统化培训。对于那些学习热情比较高的学员,还可以重点辅导,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志愿者。 .举办民俗讲座、文化讲座。各个地方都有自己的民俗优势,可以结合本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举办民俗文化讲座。 3.利用各种资源,不定时在社区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图片展。可以利用各种资源,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果,以图片方式在社区公共活动区域展现出来。这样,既可以增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直观感受,又可以让人们了解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强社区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从而更自觉自愿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个别授课,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巧技能的学习。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丰富多彩的内容,很多项目具有很高的技巧技能性,如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代表作的昆曲艺术、古琴艺术等,都具有很丰富很高的技巧性。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技巧技能的学习不仅能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