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中医药服务现状调研报告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460402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市中医药服务现状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XX市中医药服务现状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XX市中医药服务现状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XX市中医药服务现状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XX市中医药服务现状调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市中医药服务现状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市中医药服务现状调研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XX市中医药服务现状调研报告中医药是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科学技术中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应用最普及的领域之一,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对人类健康和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加快发展中医药事业,有利于建设具有我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2009年4月,国家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充分认识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完善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保障措施,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等,为我省及我市的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为全面了解我市中医药现状,研究解决影响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切实推进我市中医药事业

2、的健康、有序、快速发展,2014年5月,我局组织相关中医药界专家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对X省xx地区的中医药服务进行观摩学习,回来后就本市的情况采取实地考察、发放调查表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中医药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一次较为深入的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全市中医药服务现状(一)基本情况本次调研一共调查了XX医院、XX市二院、XX市中医院三所医院。总建筑面积X万m2,业务用房面积X万m2,固定资产总额X亿元,其中医疗设备总值X亿元。现有职工总数X人,其中卫技人员X人,中医助理医师以上资格X人,其中高级职称X人,中级职称X人。中药人员X人,其中高级职称X人,中级职称X人。有XX市名中医X

3、名。2家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均设置了中药房,开设了中医科,暂无中医科病区,XX医院开设了中医康复科,并设立有病房,12家乡镇卫生院有5家开设了中医科,6家设置中药房;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4家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二)近年来取得的主要成绩1、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措施,中医药工作不断推进。近年来,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进一步贯彻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2014年开始,中医药服务的完善已纳入XX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在建立和完善我市中医药管理机构、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加强中医机构建设和发展等方面给予

4、了政策扶持。我市财政部门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加大了对中医药事业经费投入。2、重视基层,农村中医药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近年来,我市农村中医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整体水平有待再次提高。12家乡镇卫生院有5家开设了中医科,6家设置中药房;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4家设置了中医科和中药房。截至2013年底,举办了Xx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乡级师资培训班和XX市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乡级师资培训班,通过培训,大大提高了乡镇(社区)医生为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能力。3、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有所发展。本次调查的XX医院,XX市二院,XX市中医院均设置了中药房和开设了中医门诊,同时XX医院开设了中医康复科,设立了住院

5、部。共有中医药专业人员X人,其中高级职称X人。综合医院中医科成为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市中医药工作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宣传贯彻中医药工作的力度不够。对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条例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及XX市2014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等政策的宣传教育不够,有些单位领导对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缺乏热情,医疗机构中存在重西医轻中医的现象,在卫生资源配置上未能充分体现“中西医并重”的卫生工作方针。(二)对中医药事业投入经费不足。从全市的情况来看,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与本市经济发展不相适应,近几年来,各级财政对中医药事业投入虽逐年增加,但未

6、达到同期卫生经费的10%,甚至财政没有增加过投入,未将中医药事业经费实行财政预算单列,未设立中医专项经费,制约了我市中医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三)基础设施落后,资金不充足。XX中医院规模小,医疗业务用房不足。平均占地面积X亩。中医院平均医疗业务用房约Xm2。二是固定资产少,医疗设备短缺。XX中医院总固定资产为X亿元,平均医疗设备X万元。中医院现有的X线、B超、生化仪等医疗设备不仅档次低,而且都陈旧老化,且资金不充足。(四)中医医院中医特色不突出。一是XX医院、XX二院、XX市中医院中医学科建设滞后,临床学科发展失衡。二是中医药特色淡化,中医医院为了生存,在财政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减少收费标准低的

7、中医传统诊疗项目(如针灸、推拿、拔罐、痔瘘术、正骨术)的开展,有的甚至放弃传统的具有中医药自身特色的医疗技术,扩大西医技术在中医医院诊疗过程中的应用比例来提高医院的业务收入,中医西化严重,都不同程度地存在重西医技术的应用,轻传统医学技术的发掘提高和使用,中药处方少于西药处方。(五)中医药人才严重缺乏。人才缺乏严重。主要原因:一是中医药人才成长周期较长,由于没有相应的政策扶持,中医药专业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工作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二是待遇差、引不进、留不住。职工生活待遇、工作环境的巨大反差,导致了人才引不进、留不住,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都相对较差,吸引不了中医人才。一些中医学的高校毕业生毕业后也不

8、去中医科,而是去了其他热门的西医科室,导致中医药人才年轻人断档。三是缺乏人才储备。由于普遍存在一般医务人员膨胀,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缺乏的状况,中医医院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既缺人,又进不了人的现象,基本都不愿接受应届中医本科院校毕业生,陷入了一种人才储备和使用上的不正常现象。中医药人员的培养提高和中医药人才储备迫在眉睫。(六)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匮乏。中药制剂是中医医院防治疾病的重要武器,是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制剂具有价格较低、疗效独特等优点,成为不少患者的最佳选择。而现有政策规定限制了中医医院中药制剂的研制和使用,造成中医专科的一些临床中长期使用、疗效明确的一些经验中药配方难以得到推广应用

9、,导致特色中医专科缺乏特色中药的有力支持,抑制了中医专科的良性发展。全市只有Xx医院有其自制的膏方,也正式开展了“冬令膏方进补”诊疗项目,膏方治养结合,药补相宜,适宜人群极为广泛,服用膏方调治疾病,会比服用一般药物取得更满意的效果。Xx中医院的制剂室处于瘫痪状态,不能生产中药制剂,严重阻碍中医药特色专科的发展。三、对我市中医药发展的几点建议(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增强发展我市中医药事业的紧迫感、责任感。通过电视台、电台、网络、报刊等途径,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提高领导干部和医务人员的认识,通过宣传形成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合力。要营造氛围

10、,增强发展我市中医药事业的紧迫感、责任感,加大贯彻实施文件精神的力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二)加大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政策扶持和财政投入。建议市财政逐年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逐步达到同期卫生经费的10%以上。设立中医专项经费,逐步加大对中医药事业的投入。要按照国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要求,落实对公立中医院的投入政策,重点支持公立中医医院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学科发展和中医药人才培养,并对农村示范乡镇中医建设等项目给予专项补助。拓宽和提高中医药在医保、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方面的报销范围和支付比例。将中医医院能够开展并经过核准的医疗项目以及新引进的特色专科技术项目,经物价、社会劳动保障部

11、门核准后,纳入报销范围;中药饮片和院内制剂除特殊品种外,都纳入基本药品目录(具体由卫生与社会劳动保障部门商定)。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在费用支付标准上,中医医院高一个档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起付比例按照市按县、县按乡的标准支付。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的优势,大力提倡用中药(包括用中成药、中药饮片)、针灸、推拿、拔火罐、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等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三)实施中医药育名医、创名科、建名院工程。开展Xx市名中医评选活动,积极申报市级、省级名中医。开展名中医师带徒活动,每位名中医带2-3个徒弟,用3-5年时间,培养一批中医人才。采取“大专科、小综合”的发展模式,制定

12、全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建设规划,每所中医医院至少创建1-2个专科(专病)、二级甲等综合医院至少创建1-2个市级专科(专病),三年内,至少创建10个市级中医专科(专病),3-5个省级中医专科(专病)。每年评审35个中医重点(特色)专科进行重点建设,实行差异式发展。在名医、名科培育和创建的基础上,争取在全市打造1-2家在全省范围同级中医医院中特色比较突出的名院,XX中医医院达到三级甲等标准,使中医药在群众中的认知度、信任度普遍提高。 (四)鼓励和扶持中医医院应用和生产中药制剂。政府部门对中医医院中药制剂应给予扶持和鼓励开发,简约申报程序,放宽审批权限,从实际出发,灵活处理中药审批,为中药制剂发展提供

13、新路子,保留和发挥中药传统制剂的优势作用,促使中医特色专科优势得到发扬。各中医医院要加强中药制剂室建设,努力建成符合制剂配制质量管理规范的制剂室。积极研发和使用院内中药制剂。未来3年内,全市中医医院均有标准的中药房,有标准的中药制剂室,有规范的中药饮片加工炮制室。(五)加强中医药队伍建设。人才是支撑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要特别重视强基工作。从我市未来中医药事业发展全局考虑,要加快构建符合我市实际的中医药人才培训机制,打造高水平的人才高地,培育新一代中医药事业带头人。要关注我市名中医学术思想的整理、继承和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要加强名中医培养,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选择有一定中医药理论和实

14、践基础的中青年骨干访名院、拜名师,着力培养中医药的精英。要出台政策,搭建平台,加大中医药人才培养力度。加强中医高级人才和基层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加大中医药人才引进力度。鼓励各中医医院引进高级职称学科带头人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院校毕业生,由用人单位考察后直接聘用,其人员不受编制限制,其工资待遇可以高出本单位职工平均数的35倍,并在住房,子女读书、就业,配偶、家庭安置等方面提供优厚待遇。(六)加强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药工作。各级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按照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医院中药房基本标准、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加强中药房规范化建设,开展中医临床科室标准化建设,配备人员和必要的设备、房屋,完善规章制度,促使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的中医药科室、设施设备及服务能力能够满足当地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基本需求,加强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科室和其它科室之间的沟通协作,充分利用综合医院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人民群众健康服务。把综合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中药房设置纳入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年度考核评价标准。确保全市综合医院、乡镇卫生院都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都开设中医诊室,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专心-专注-专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