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支护(锚索)施工工艺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458775 上传时间:2022-11-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7.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坑支护(锚索)施工工艺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锚索)施工工艺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锚索)施工工艺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锚索)施工工艺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基坑支护(锚索)施工工艺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坑支护(锚索)施工工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坑支护(锚索)施工工艺(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基坑支护(锚索)施工工艺目录一、编制依据 1二、施工准备 1三、工艺流程 2四、施工要点 3五、质量控制要求及检验标准 8编制依据序号名称备注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79-2012)3岩土锚杆(索)技术规程(CECS 22-2005)4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 50086-2015)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6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87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148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159广东省建筑

2、地基基础检测规范(DBJ15-60-200810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DBJ/T15-20-9711工程施工图纸二、施工准备(一)现场准备1、根据施工平面布置图,做好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布置,修建施工便道及排 水沟,铺设临时施工的水、电线路。2、做好施工场地的排水、防水工作,材料、机械的防雨、防水工作,风、 水、电等在前期施工中已接到位并满足施工要求。3、锚索施工前,施工平台及通道的搭建必须满足安全需要,并留有足够的 施工空间。(二)技术准备1、施工过程中按报经批准的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并做好原始资料的记录、 整理和工程总结工作,当发现作业效果不符合设计、合同及施工技术规范、规程 要

3、求时,及时修订施工措施计划,报监理批准后实施。2、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水准点和基准线,完成复核及建立现 场控制网工作。经监理和业主认可后,方可用于施工。3、锚索施工前应熟悉地质资料、设计图纸及周围环境、地下管线等,降水 系统应确保正常工作,必须的施工设备如挖掘机、钻机、压浆渠、搅拌机等应能 正常运转。4、根据地勘报告、锚索分布图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各先施工一组试验预应力锚索(3 根),达到固结龄期要求后,进行锚杆检测试验,确定长度。(三)材料准备1、各种材料应具有厂家相关资质、出厂合格证明、合格证,产品说明书, 第三方检测试验合格证明,严禁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做好相关资料的存档工作同 时

4、对施工所用的主要材料包括钢绞线、内外锚头部件、水泥、砂等均应按有关规 范要求进行质量抽检,合格的检测报告报送监理审批。2、场的钢绞线要进行外观及直径的检查,对有锈蚀、缺损者不得使用,钢 绞线运输和存放过程中应采取严格的防锈蚀和防化学污染措施,预应力钢绞线入 库、架空存储、不得露天堆放,且还应增加防潮、防腐蚀设施。3、预应力钢绞线采用标准型钢绞线,有粘结、无涂层、高强度低松弛钢绞 线,其力学性能符合 GB/T5224-2014 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规定。(四)设备准备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机械设备,设备工作性能良。设备数量应根据施工部署及工期要求进行配置。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备注1锚索钻机Hm-

5、90s2台钻孔2制浆机YGJ3401台(备用)制作水泥浆3注浆泵BW1501台注浆4张拉千斤顶YCW-2503台张拉5电动油泵ZB4/1501台张拉动力6电焊机BX6-230(1118KW)1台焊接7切割机JG-4001台切割8潜污泵1台清理污水三、工艺流程四、施工要点1、施工平台平整施工要点:根据现场边坡分层开挖,每层平整出锚索机施工 道的搭建必须满足安全需要,并留有足够的施工空间。平台,施工平台及通1 T 緝2、测量放线定位施工要点:根据而级控制网测放锚索孔位,并用醒目标志标识于施工面。3、试验确定锚索长度施工要点:根据地勘报告、锚杆分布图合理划分施工区域,各先施工一组试验锚 杆(3根),

6、达到固结龄期要求后,进行锚杆检测试验,确定长度。4、钻孔施工要点:施工要点:1、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定出孔位,并做好标记;钻进方式 应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干钻、湿钻或风钻等;2、钻机就位后,应保持平稳,导杆或钻机立轴与锚杆倾角一致,并在同一轴线 上;3、钻孔过程中,若遇易塌孔的土层,宜采用泥浆循环护壁或跟管钻进,钻孔完 成后应采用泥浆循环清孔,清除孔底沉渣;5、清孔施工要点:1、当成孔达到设计深度后,注浆前用高压水清孔,排出孔内沉渣, 直至孔口返出较为干净的无大量沉渣的水为止;2、但需注意清孔时间不宜过长,以防塌孔影响拔管及注浆质量;6、锚索制作及安装施工要点:1、安装锚索体前再次认真核对锚孔编号

7、,确认无误后再用高压风吹 孔,人工缓缓将锚索体放入孔内,用钢尺量出孔外露出的钢绞线长度,计算孔内锚索 度(误差控制在50mm范围内),确保锚固长度;2、锚索采用设计要求规格的钢绞线制作,锚尾采用专用约束装置紧固,下锚时 若人工无法搬运时,可借助塔吊或汽车吊送。7、注浆施工要点:1、水泥应优先选用标号不低于42.5标号的普通硅酸盐水泥;2、浆液应搅拌均匀,随搅随用,并应在凝结前用完;3、注浆开始或中途停止超过30min时,应用水或稀水泥浆润滑注浆罐及其管路;4、注浆时,注浆管应插至距孔底50100mm,随浆液的注入缓慢拔出,杆体插入后, 若孔口无浆液溢出,应及时补浆;5、注浆时宜边罐注边拔出注浆

8、管,但应注意管口应始终处于浆面下,注浆时应随 时活动注浆管,待浆液溢出孔口时全部拔出;6、一次注浆待浆液从孔口溢出后可停止注浆,注浆结束后,应将注浆管,注浆枪 和注浆套管清洗干净;7、二次高压注浆应在一次注浆浆体初凝后进行二次注浆,第一次注浆为水泥砂 浆,第二次注浆为水泥浆;8、一次注浆压力宜为0.51.5mpa,二次注浆压力宜为2.03.0mpa;9、注浆浆体材料水灰比宜为0.450.5。8、锚墩施工施工要点:根据设计要求,对预应力锚索锚墩进行施工,保证锚墩混凝土强度达 到设计强度的75%后,才能进行下一步工序。9、锚杆张拉锁定施工要点:1、待锚墩混凝土浇筑,并达到设计强度要求等级的5%后,

9、进行锚杆张拉;2、待锚索锁定后,使用砂轮机切除多余的钢铰线,锚具外留存10cm。10、拉拔试验施工要点:1、同一土层试验数量不少于3根且不少于锚杆总数的5%;2、检测试验应在锚杆的固结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且不小于15MPa后进行;3、试验张拉值满足设计要求。10、锚固端保护施工要点:1、锚杆张拉锁定后,锚杆头外露钢铰线用防腐树脂、砂浆封闭,承 压板用防锈漆及沥青材料涂刷来进行防锈、防腐处理,再用不小于C40砼封闭锚头;2、预埋于锚墩段钢套管内采用强度高于锚墩砼标号一级的细石砼(内掺防水剂 及膨胀剂)浇灌。五、质量控制要求及检验标准1、原材料控制严格把好原材料关,用于锚索施工的原材料如钢绞

10、线、水泥、砂等,规格、品种、型号应符合设计要求,并要有材质检验或试验报告。按要求对钢筋、水泥、砂 进行复检,合格后才能使用。砂浆用水应符合拌制砂浆的水质要求。灌注砂浆的配 合比,必须通过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在拌制过程中严格按照配合比计量控 制。使用最大粒径小于2.5mm中细砂,使用前必须过筛。2、锚杆杆体质量控制(1)锚索按间距12m安装定位中心支架,以使钢绞线保持平衡,保证锚索 在锚孔中心。(2)支护工程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钢筋工程的吊运、绑扎时,要注意应保护杆体的弯头,防止施工中对其破坏。3、成孔质量控制(1)钻机必须安装牢固,钻孔定位准确、稳固,并在施工过程中及时测量观测,确保钻

11、孔的方位和倾角符合要求。钻孔轴线倾斜不得大于孔深的3%,截 面尺寸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孔口平面位置与设计桩位在水平、垂直方向的误差不 大于100mm。(2)孔深不应小于设计值,也不宜大于设计值500mm。确保设计的钻孔嵌 岩深度,终孔深度须经监理工程师现场验收合格。钻孔终孔后,灌浆前必须清孔清, 孔必须认真进行。4、注浆质量控制(1)第一次注浆:采用常压注浆,水泥砂浆通过第一次注浆管注入孔内, 直到水泥砂浆流出孔口为止,并记录注浆量。(2)第二次注浆:待第一次注浆浆体达到初凝强度(5MPa)后,即可开始 第二次高压注浆,通常第二次注浆距第一次间隔为 6-10 小时左右,二次注浆的 时差可根据注浆

12、工艺通过试验确定。为了提高浆体的早期强度,可以考虑加入适 量的外掺剂,起到早强及膨胀作用。5、张拉及锁定 对于预应力锚索,需要底板强度达到设计要求(一般为设计强度的75%)后, 方可进行张拉锁定。采用二次张拉法,第一次控制值在10%-20%,用单锚机对称 张拉,压稳锚座、承压板,拉紧钢铰线,第二次全锚锁定,即对所有钢铰线同步张 拉、锁定。张拉原则:升荷速率每分钟不宜超过设计应力的 10%,卸荷速率每分钟不宜 超过设计应力的 20%,最后锁定至锁定荷载,并作好记录。张拉顺序采用单根张 拉千斤顶间隔对称分序张拉。6、锚索的质量检验锚杆工程质量检验标准见下表项目编号检查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检查方法主控 项目1抗拔承载力不小于设计值锚杆抗拔试验2锚固体强度不小于设计值试块强度3预加力不小于设计值检查压力表读数4锚杆长度不小于设计值用钢尺量一般 项目1钻孔孔位W 100mm用钢尺量2锚杆直径不小于设计值用钢尺量3钻孔倾斜度W3侧倾角4水胶比(或水泥砂浆配比)设计值计算重量比5注浆量不小于设计值查看流量表6注浆压力设计值检查压力表读数7自由段套管长度50mm用钢尺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