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454974 上传时间:2024-01-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语文 第七单元 登泰山记练习(含解析)部编版必修上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登泰山记(时间:45分钟分值:40分)一、基础巩固与语言运用(23分)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崖限当道者(界限)B极天云一线异色(天边)C越长城之限(界限)D僻不当道者(偏僻)解析:选A。崖限:崖壁。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组是(2分)()A两个“自”字相同,两个“以”字也相同。B两个“自”字不同,两个“以”字也不同。C两个“自”字相同,两个“以”字不同。D两个“自”字不同,两个“以”字相同。解析:选C。自:介词,从。“以入”的“以”是连词;“以西峰”的“以”是介词。3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两个“上”字相同,两个

2、“西”字也相同。B两个“上”字不同,两个“西”字相同。C两个“上”字相同,两个“西”字不同。D两个“上”字不同,两个“西”字也不同。解析:选D。“日上”的“上”是“上升”;“及既上”的“上”是“登上”;“西流”的“西”是“向西”;“西峰”的“西”是“西边”。4下列各句从句式上看与其他句不一致的是(2分)()A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B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或曰,此东海也。解析:选B。A、C、D三项为判断句。5下列句子从修辞角度上分析,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A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B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3、C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D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解析:选A。A项为拟人,其余为比喻。6下列关于古代日期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戊申晦五鼓晦:农历每月初一B在丁卯三月之望 望:农历每月十五C淳熙丙申至日 至日:夏至日D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重阳:农历八月十五解析:选B。A项应为:农历每月最后一天;C项应为:冬至;D项应为:农历九月九日。7某中学举行高三毕业典礼,特邀请家长、各界朋友参加。下面是该校邀请函的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改正。(5分)亲爱的家长、各界朋友:你好!春秋鼎盛,寒窗三载,在这凤凰花开的六月,青春的骊歌响起。毕业在即,我校高三毕业生即将迎来他们人生中最重要

4、的一次考试。为了欢送他们,我校为他们准备了最神圣的欢送仪式,为此我们衷心地邀请您能莅临现场,参加毕业典礼。感谢您在学子们的漫漫人生长路上的鼎力支持,相信您的到来将会是典礼上最温暖的风景。答: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要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并且注意表达意思是否完整、明确。“你”不符合谦敬要求,改为“您”;“春秋鼎盛”比喻正当壮年,不能用于学生,改为“春华秋实”;“衷心”用于下对上或平辈之间,改为“诚恳”;“莅临”用于长辈、上级到来,改为“亲临”;“鼎力支持”敬辞,多用于感谢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改为“支持”

5、。据此组织答案即可。答案:“你”改为“您”;“春秋鼎盛”改为“春华秋实”;“衷心”改为“诚恳”;“莅临”改为“亲临”;“鼎力支持”改为“支持”。8飞花令,原本是古人行酒令时的一个文字游戏,源自古人的诗词之趣,得名于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行飞花令时可选用诗词曲中的句子,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花”字出现的位置是有规定的。比如说,酒宴上甲说一句第一字带有“花”的诗词,如“花近高楼伤客心”;乙要接续第二字带“花”的诗句,如“落花时节又逢君”;丙可接“柳暗花明又一村”,“花”在第三字位置上;丁接“人面桃花相映红”,“花”在第四字位置上;接着可以是“不知近水花先发”“出门俱

6、是看花人”“化作春泥更护花”等,到花在第七个字位置上则一轮完成,可继续循环下去。请以“酒”为令,填写下面的诗句,必须是有据可考的诗词。(6分)酒酣胸胆尚开张酒酒酒酒酒酒解析:这是一道考查诗词积累的题目,要求按照诗词飞花令的要求填写下列的空格,给出的字是“酒”,注意是含有“酒”的古诗句,同时“酒”要出现在规定的位置。书写时不要出现错别字。答案:斗酒十千恣欢谑举酒欲饮无管弦添酒回灯重开宴浊酒一杯家万里借问酒家何处有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斗酒诗百篇东篱把酒黄昏后葡萄美酒夜光杯水村山郭酒旗风长安市上酒家眠自称臣是酒中仙夜泊秦淮近酒家莫笑农家腊酒浑白日放歌须纵酒劝君更尽一杯酒二、阅读提升(17分)阅读下面的

7、文言文,完成912题。戊子中秋记游清袁枚佳节也,胜景也,四方之名流也:三者合,非偶然也。以不偶然之事,而偶然得之,乐也。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乾隆戊子中秋,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数烹饪之能,于蒸彘首也尤,且曰:“兹物难独啖,就办治,顾安得客?”余曰:“姑置具,客来当有不速者。”已而,泾邑翟进士云九至。亡何,真州尤贡父至。又顷之,南郊陈古渔至。日犹未失。眉岑曰:“予四人皆他乡,未揽金陵胜,盍小游乎?”三人者喜,纳屦起,趋趋以数,而不知眉岑之欲饥客以柔其口也。从园南穿篱出,至小龙窝,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一渔者来,道客登大仓山,见西南角烂银坌涌,曰:“此江也。”江中帆樯,如

8、月中桂影,不可辨。沿山而东至虾蟆石,高壤穹然。金陵全局下浮,曰谢公墩也。余久居金陵,屡见人指墩处,皆不若兹之旷且周。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能使公有遗世想,必此是耶!就使非是,而公九原有灵,亦必不舍此而之他也。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则日已落,苍烟四生,望随园楼台,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又如取镜照影,自喜其美。方知不从其外观之,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还园,月大明,羹定酒良,彘首如泥,客皆甘而不能绝于口以醉。席间各分八题,以记属予。嘻!余过来五十三中秋矣,幼时不能记,长大后无可记。今以一彘首故,得与群贤披烟云,辨古迹,遂历历然若真可记者。然则人生百年,无岁不逢节,无境不逢人,而其间可记者几何也!余又

9、以是执笔而悲也。(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姑苏唐眉岑挈其儿主随园挈:带领B客来当有不速者 速:快速C从园南穿篱出 穿:穿过D窃念墩不过土一抔耳 窃:私下解析:选B。速:邀请。10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一行所览胜景的一组是(3分)( )双峰夹长溪,桃麻铺芬则日已落,苍烟四生如障轻容纱,参错掩映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从蛾眉岭登永庆寺亭竟不知居其中者之若何乐也ABC D解析:选A。属于对作者一行人的行踪的描述;是作者的感受。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秋节这一天,来自四面八方的名人在随园聚会,

10、一起游览金陵名胜,作者认为这是一件快乐的事情。B姑苏唐眉岑带着主人的儿子到随园来玩,他做饭的手艺很好,以蒸猪头最为拿手。C在渔夫的指点下,一行人登上大仓山,看到西南角有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那就是长江。D作者从旁观者的角度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随园鸟瞰图,向读者展现了随园的美。解析:选B。“主人的儿子”错误,应是唐眉岑自己的儿子。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乐过而虑其忘,则必假文字以存之。古之人皆然。(4分)译文:(2)江中帆樯,如月中桂影,不可辨。(4分)译文:答案:(1)快乐过后想到会把它忘记,就必须借助文章使它保存下来。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2)江中帆船如月亮

11、中的桂树影一般,分辨不清。参考译文:佳节、胜景、四方的名流,这三者会合到一起,不是偶然的事。因为不是偶然的事,却能偶然得到,真是快乐。快乐过后想到会把它忘记,就必须借助文章使它保存下来。古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乾隆戊子年中秋节,苏州唐眉岑带着他的儿子住在随园,向我列举他的烹饪本领,以蒸猪头最为拿手,而且说:“这东西一个人难以吃下,如果现在做好,哪里就有客人来呢?”我说:“暂且置办齐,或许会有不速之客来。”不久,泾县翟云九进士来了。过一会儿,真州尤贡父到了。又过一会儿,南郊陈古渔到了。这时太阳还没有落下。眉岑说:“我们四个人都是外地人,没有游览过金陵的胜景,何不出去游玩一下?”这三人很高兴,穿上鞋

12、站起来,快速(向外走),却不知道眉岑是想要让客人饥饿以便使他们有好胃口。从随园南面穿过篱笆出来,到了小龙窝,两个山峰之间夹着一条长长的溪流,桃林和麻田散发着清香。来了一个渔夫,引领着客人登上大仓山,见西南角闪着银白色光亮的水波奔涌而出,渔夫说:“这就是长江。”江中帆船如月亮中的桂树影一般,分辨不清。沿着山向东到蛤蟆石,高山像天空一样中间高四面低。整个金陵都在脚下漂浮,渔夫说这是谢公墩。我长久居住在金陵,多次见人指点谢公墩的位置,都不如这里空阔且四面都可看到。我私下想这墩不过是一堆土罢了,能够使谢公产生出世思想的,必定是这里!即使并非如此,而谢公地下有灵,也一定不会离开这个地方而去其他地方的。从

13、蛾眉岭登上永庆寺的亭子,太阳已经落山,四处升起了苍茫的云雾,远看随园的楼台,像罩上了一层轻薄的面纱,参差交错互相遮掩衬托,又像用镜子看自己的影子,自己喜爱自己的俊美。(我)这才知道不从它的外面观看,竟然不知道住在里面的人是多么快乐。回到随园时,月亮十分明亮,饭菜已经完备,美酒已经斟好,那猪头蒸得烂如泥,客人都觉得味道鲜美而吃个不停,直到大醉。酒席上分了八个题目各作诗文,叫我作记。唉!我过了五十三个中秋节,年幼时的情景已不记得,长大后没有什么好记的。如今因为一个猪头的缘故,能和众贤才沐浴在云山雾海之中,辨识古迹,于是清清楚楚好像真值得记下来。然而人生在世百年,没有哪一年不逢节日的,没有哪一处不遇到朋友的,这中间真值得记的事又有多少啊!因为这个缘故,我握着笔又感到很悲哀。 -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