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的教学随笔(外三篇)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453918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的教学随笔(外三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的教学随笔(外三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的教学随笔(外三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的教学随笔(外三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的教学随笔(外三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的教学随笔(外三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的教学随笔(外三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燕子妈妈笑了的教学随笔(外三篇)我刚参加工作两年就迎来了课程改革实验。这是难得的机遇,也使我面临重大的挑战。课堂教学以什么形式才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发展潜能,展示自我?怎样鼓励孩子们集中注意力,多看,多想,多说?下面谈一件教学中碰到的意外事及我的处理。一、冬瓜表皮有没有细毛?燕子妈妈笑了讲的是小燕子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之处,目的是培养学生认真的习惯。为了使孩子们有个直观的印象,除了在黑板贴上冬瓜和茄子的图片外,我还去了菜市场购买实物。我很快买到了柄上长小刺的茄子,但冬瓜都是切成一块一块卖的,没有整个的。正发愁着,那边一位大娘说:姑娘,我这儿有

2、。跑过去一看,这个冬瓜有一米来长,有三四十斤呢,而且表面很光滑,什么细毛都没有。我问大娘,这冬瓜上面怎么没有细毛?现在是春季,没有那种带细毛的冬瓜,要到了秋天打了霜以后才会有带毛的冬瓜。再说带毛的冬瓜是以前的旧品种,现在也不种了。我只好买个表皮上没细毛的冬瓜让孩子观察,再把没有细毛的原因告诉学生。第二天语文课上我让学生观察冬瓜和茄子的区别,有的说它们一个大一个小,一个青一个紫。杨光上来了,满脸自豪地说,这个茄子的柄上确实有刺,这个冬瓜皮是光滑的没有细毛。这下全班哗然了。我正准备解释这个冬瓜为什么没有细毛,就见王宇飞的小手举起来了,说:我知道,我知道!因为皮上有细毛的话就会扎手,就没人买了,所以

3、卖冬瓜的叔叔就把细毛刮掉了,把它擦的干干净净,就特别漂亮了。孩子心里竟然有这么奇妙的想法。王雨萧说:春季的冬瓜是不长毛的。杨国兴说:我叔叔告诉我现在的冬瓜品种就是不长细毛的。呀!他们竟然把答案都说出来了,把我的担忧一下解决掉了。别的同学也由衷地把掌声送给了他们。我打心眼儿里感到高兴。二、把西红柿咬了一口。这是本课最后的一个教学环节,各个小组拿出准备好的两种蔬菜,观察它们的差异。王仕牧小组观察的是西红柿和西葫芦。只见王也治同学拿起了笔在画,把不同的外形画出来,这个做法真不错,我正想夸夸他。哪知道杨丁博同学忽然拿起西红柿咬了一口,说:我知道西红柿可以生吃,酸酸的,甜甜的,西红柿里面是红的,而且有些

4、小籽儿。而西葫芦是不能生吃的。她说完别的同学都笑了。这个西红柿是用来观察的不是用来吃的,怎么能咬一口呢,我一下就火了,正想批评她,又一想,课改特别关注学生的自我探究,自我体验,她刚才是从品尝味道这个角度来说的,而且还发现了西红柿内部的奥秘,同时指出了西红柿和西葫芦在吃方面的不同之处。于是我改变了主意,请她将品尝结果告诉全班同学,同时我说:咱们班的同学比小燕子观察的还仔细认真,不仅看到它们外形的区别,还能从品尝味道来说出其他的区别,可真棒。学生们把羡慕的眼神投向杨丁博,她却不好意思的低下了头。下课后,我想,如果我没有在课前去找冬瓜,没有发现现在的冬瓜表皮上已经没有细毛了,上课时,要是有孩子给我提

5、出来,我肯定会批评他的。这就给我一个启示,新教材所涉及的某些内容必须亲自实践、体会,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使我不断的提高自己,充实自己。这节课的教学真让我明白了,有时候学生的行为并没有按老师的设计意图来进行,此时老师要善于从中发现潜在的闪光点,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老师帮他们找出进步的因素,让学生不断地积累成功的体验,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很棒的,从而对学生充满了兴趣,对自己增长了信心。新课标指出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所以,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罗东学区支教老师展示课

6、上,我选择的燕子妈妈笑了一文,生动地讲述了一只小燕子,在妈妈的指引下,对冬瓜和茄子进行观察。通过一次比一次认真仔细的观察,终于发现了冬瓜和茄子表面细微的不同之处。课文以拟人的手法,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懂得,不论做任何事情,都应该以认真的态度去对待。课文故事情节生动,语言亲切、精炼,对低年级的学生富有极强的感染力。在开放而有创新活力的语文课堂中,主导者应该借助各种教学手段,将课文的寓意渗透于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燕子妈妈笑了一课中,认真的主题和观察的互动,不但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参与实践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本课教学属第二课时,反思这

7、堂课,存在许多不尽人意之处。1、导入部分,由歌曲小燕子导入,学生跟着唱一唱,演一演,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但歌曲过长,及学生单调的表演动作,占用了过多的时间。2、初读课文,让学生通过一遍遍有目的的听读,练读,能真正的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将语文课中学生的读落到实处,为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夯实了基础。中间插入一个大丰收的小游戏,既是为了巩固学生识字,又是为了调节课堂氛围,引起学生兴趣,但这一游戏却同样浪费了过多的时间,如果将这一游戏放在第一课时,更妥些。3、思维扩展,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方法,扮演所喜欢的小动物,比较橙和香蕉的不同,扩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

8、学以致用。在此环节,创意虽好,但同样想得不够周全,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一份,以此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看、摸、闻、尝等方式,来比较两类水果的不同之处。4、指导朗读,通过创设感情朗读的情境,让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悟读。学生间合作探究,自读自悟,加上教师适地点拨、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读好小燕子的话,获得成功的体验。老师戴着燕子妈妈的头饰,学生戴着小燕子的头饰,很快师生之间融入角色之中,读起来更能投入感情。5、口语交际,延伸课文此处设计口语交际活动的环节,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延伸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6、课后任务设计,让学生再去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一样,旨在帮助

9、学生打开思维,使学生知道,冬瓜和茄子不仅在表皮上有区别,在内容上或味道等方面,都有区别,也让学生学会留心认真观察身边的事物。课后,罗东学区的听课老师们提出了许多诚恳的意见,给了我很大的启发,虽是堂展示课,老师们给予的赞扬多于建议,但确实让我感受到学区之间的交流所具有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人总是在不断的探索中前进,所以,我相信不断的交流与改进,能促使我获得更多的经验。燕子妈妈笑了是我精心准备的一节公开课。从选材、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作课件、做头饰、买实物教具,到三番五次的试讲,我都认为自己的课万无一失,一定会按预定的教学环节进行。但在正式讲课时,这些计划却被一系列的意外搅乱了。不过也正是这些意外,

10、使我抓住了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和教育。下面,就是令我难忘的经历。课堂上,学生在读完几遍课文之后,经过充分讨论,交流了他们学到的知识。我暗自惊喜:开门红,这节课没问题了。再看看教师后面坐着的评课老师个个喜笑颜开,我更加高兴。正在得意之际,我班的智多星王浩良举手了。我想:他的发言肯定精彩,说不定会画龙点睛。谁知他却说道:老师,我可以问个问题吗?可这不是我预设的教学环节呀,怎么办?让不让他问?不让他问,会挫伤他的积极性。况且,针对课文提问题又是一种提高阅读效果的方法,我们在教学中不正是要鼓励学生质疑、解疑吗?我犹豫一下后,笑着说:当然可以!他问道:燕子妈妈为什么让小燕子往返三次才高兴地笑

11、了?他的问题犹如平静的湖面扔进的一块巨石,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经过一番争论,解决了王浩良的问题。于是,学生们提问题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争先恐后地提问:燕子妈妈为什么高兴地笑了?燕子妈妈为什么还让它连续观察三次,它不怕小燕子累吗?冬瓜为什么是青的?.要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语文课就要成为自然课、思想品德课等综合课了,从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看,这节课无疑是失败的。面对学生因自己会提问而欣喜的笑脸和期待答案的眼光,我心乱如麻。从内心讲,我希望按预定的环节进行教学,因为后面的一些环节才是这节课的精彩所在。但眼前的情景又使我捕捉到了新的教学信息。既然这节课在师生互动中产生了问题,我就要想方设法去引导学生

12、解决问题。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思考,自己发挥,以满足他们的表现欲、求知欲。于是,我毅然放弃了预定的教学环节,顺着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权利,很快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他们显得异常兴奋,思路也特别开阔,创造性火花不断闪现。由于得到老师的鼓励、支持和宽容,学生在发言时,能针对课文发表自己的见解,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解决问题。杜森就燕子的妈妈爱不爱小燕子这一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我认为燕子妈妈不爱小燕子。他的答案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论。有的同学甚至嘲笑杜森无知。看着同学们各种各样的表情

13、,我想,学生由于年龄和阅历的局限,他们的见解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和荒唐的。如果我也因此而斥责、讽刺学生,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在声声斥责、句句讽刺中消失。我要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到老师是相信、尊重他们的,让他们都有成功的体验,感受学习的乐趣。我微笑地告诉学生:我认为杜森的见解很独特,请他谈谈原因好吗?学生因我的宽容也同声说:行!杜森说:我妈妈很爱我,可她不像燕子妈妈那样,让我干这干那,所以我认为燕子妈妈不爱小燕子。我顿时明白了,六七岁的孩子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家里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呵护着一个孩子,难怪孩子会这样讲。如何教育孩子,是值得每个教育者深入研究的问题。于是我抓住这一教育契机,

14、因势利导:同学们,你们都得到过父母的种种关爱,什么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谈了父母对自己的种种关爱,体会到父母很辛苦,认为父母让孩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才是对自己真正的爱。第二天,杜森的妈妈告诉我:刘老师,杜森回家要求倒垃圾,我不让他倒,他说这不是真正的爱,还讲了一大堆道理呢。我儿子长大了,谢谢你!听了杜森妈妈的话,我想这节课我对他的见解持理解、宽容的态度,保护了他的自尊,也对全班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他们仿佛一下子长大了。教师应该从儿童的视角去探索他们的思维方式,真正理解学生,为学生构建无过错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理解、信任,让每个学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提高,

15、让每个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张扬。这节课上完了,但它引发出来的思考远不止这些。老师应该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征,使语文的外延和生活外延紧密衔接。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鼓励学生的求知欲,教给学生如何找路走,更应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存,使语文教学早日找到最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课前准备这两天,该上新课燕子妈妈笑了,课文讲的是小燕子观察冬瓜和茄子有什么不同之处,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习惯。为了便于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我决定在黑板上贴上冬瓜和茄子的图片,于是,去菜市场买冬瓜和茄子,这样就会特别精彩。我先到附近的市场去转,很快就买到了柄上长小刺的茄子。该买冬瓜了。

16、因为教材上谈及的冬瓜和茄子的区别中,提到了冬瓜有细毛,而茄子没有。所以我想尽量买一个完整的冬瓜,但是走了很多菜摊都没有。好不容易找到一家,但冬瓜外表皮光滑,什么毛都没有。摊主说:这个时候是春季,就没有那种带细毛的冬瓜,要到了秋天打了霜以后才会有带毛的冬瓜。再说带毛的冬瓜是以前的老品种了。我一听,教材上既然写冬瓜皮上有细毛,就应该是这样,怎么冬瓜还分季节、分品种呢?我又到别的摊上去问,得到的答案都是相同的。这可怎么办呢?难道我只让学生看看茄子吗?不行,我还得去找找。但是我找遍了整个市场得到的都是相同的答案。怎么办呢?只好先买个冬瓜让学生观察,然后把没有细毛的原因告诉学生。我回到办公室里,心想,现在不是产冬瓜的季节,冬瓜又换了品种,根本就没有带细毛的冬瓜,教材里却写着冬瓜长有细毛,要是把带细毛的冬瓜换成别的时令蔬菜,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