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全世界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就我国也是如此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11453011 上传时间:2022-11-24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347.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前言:在全世界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就我国也是如此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前言:在全世界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就我国也是如此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前言:在全世界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就我国也是如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前言:在全世界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就我国也是如此(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前言:在全世界水资源污染十分严重,就我国也是如此。据统计表明,我国年排水量达300400多亿吨,其中有70以上的废水未经任何处再而排出,而1t废水就污染14吨清洁水,所以,地表水极易被污染,而地下水被污染后更难消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仅有30%的人用水符合卫生标准,另外70%的人不同程度的缺水或达不到无害饮用水标准。世界上大约80%的疾病与水质有关,包括由饮水传染的疾病、由洗涤水引起的疾病、由沉积水传染的疾病以及由水生传病媒介引起的疾病等。例如:云南滇池、无锡太湖、安徽巢湖、淮河、南京秦淮河等江河湖泊的水质,一次次向人类发出警告。破坏生态平衡,危急人类的生存。沙漠化使城堡被吞没;缺水迁

2、都,为水而战(北非、中亚、中东,我国32个百万人口的城市,30个缺水,尤其我国西部),今后将更为突出。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 人为污染。向水体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各种废弃物,造成水质恶化,这属于人为污染。人为的污染使原本清澈干净的流水变成了肮脏有毒的废水,大量的水资源不能饮用也不能利用,使得有限的水资

3、源雪上加霜。全世界约有10亿多人由于饮用水被污染,受到疾病传染的威胁,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表明,全世界每年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水污染引起的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调查,人类疾病的80%与水有关。国际自来水协会称,每年有2500万5岁以下儿童因饮用被污染的水而生病致死。联合国提供的材料表明,如果不能设法提供干净安全的饮用水,到2025年世界上无法获得安全饮用水的人数将增加到23亿,而由饮用水不卫生致死的人数将大大超过目前的每年530万。渤海是中国的内海,已严重遭受污染。在渤海海域里,海洋生物大量减少,鱼、贝类濒于绝迹,几乎已变成没有生命的“死海”。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

4、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例如滇池是昆明最大的饮用水源,供水量占全市供水量的54%,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昆明市第三水厂1993年被迫停产43天,直接经济损失4000多万元;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由于饮用污染的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基本绝迹。我国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水污染也不断加剧。虽然,近几年国家加大财政投入治理水污染,但由于欠账过多,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仍然严重滞后,水污染导致

5、次生性水资源短缺日益严重。城市是人口和经济总量高度聚集的区域,城市用水占全国水资源消耗量的30%以上。当前,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已达到37.7%,在今后一段时期,城镇化步伐将明显加速。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人均用水量还将不断提高。城市的水源保护和开发、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水污染的治理,不但关系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影响整个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 水源污染对人类社会危害极其严重,一旦水源被病原体污染,人们饮用后会引起多种疾病,如痢疾、伤寒、霍乱、小儿麻痹、传染性肝炎等。据1988年统计,世界上就有18亿人口因饮用受生物污染的水而致病。对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的污水,会影响鱼类和其它水生物的生长。盐的污染会使水源的矿化度增高。有毒化学物质以酚、汞、铬、砷、氰(五毒)是一类十分严重而又很普遍的污染,对人体危害更大,50年代,日本居民吃了含汞污水中生长的鱼、贝类,形成了世界上“十大公害”之一的水俣病事件。 高一(10)班郑悦 17号季佳瑶 16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金融/商业/投资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