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导学案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452598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登鹳雀楼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登鹳雀楼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登鹳雀楼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登鹳雀楼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登鹳雀楼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登鹳雀楼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登鹳雀楼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铜梁县少云镇石庙小学“三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成果资料作品类别: 优秀导学案 文章题目: 登鹳雀楼 作者姓名: 蒋年华 性 别: 女 所在学校: 铜梁县少云镇石庙小学 联系电话: 13452344988 石庙小学二年级“三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案年级: 二年级 学科:语文 教师:蒋年华 2013 年 秋 期教学课题12 登鹳雀楼教学目标1 认识4个生字,会写4个字,能做到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 大致了解诗歌的内容,明白“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背诵课文。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反复诵读,加以背诵。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生字卡

2、片、多媒体课件教 学 过 程创设情境由题目入手,感知全诗1 简介作者王之涣及鹳雀楼的地理位置。鹳雀楼,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建在山西省永济县的黄河边上,楼高三层,建好后有鹳雀在上面栖息,因此叫鹳雀楼。后被河水冲没,目前正在重建。在一千多年前的唐代,诗人王之涣登上鹳雀楼,写下了自己登鹳雀楼时的所见所感。孩子们,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明确任务学习生字、背诵课文。指导自学出示自学要求自主学习1自读,初步感知古诗内容。(1)请孩子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古诗。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看清字形。(2)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注意,就给大家提个醒?给要注意的字做上记号。小组长教读难读的字。(

3、3)学生交流。学生在学习小组内同桌互读、抽读、开火车读等方式比赛认字。2把生字放到诗句里里,将诗句读通顺。(小组长检查)3两个人一组,一行一行读诗句,一边读一边看书上的插图,看看诗句里哪些字词图上有,两人还可以商量商量,看图讲讲诗的大致意思。交流讨论1检查学生认字情况。(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打乱顺序,学生抢读,教师重点指导“登”、“雀”、“鹳”的字音。2教师检查古诗朗读情况,学生评价,教师适时鼓励。指导读诗,读出节奏。(1)听录音,画出诗的节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按照这样的节奏朗读吗?自己练习练习。(2)同桌孩子比赛朗读,互相评价。(3)全班齐读,注意读出诗的

4、节奏。教师解疑1图文对照,了解诗意。(1)反复吟诵,图文对照,同桌互相说说诗的大致意思。(2)课件播放与诗相配的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小组汇报对诗的理解,教师适时点拨“依”、“欲”、“穷”的意思。(3)作者登上鹳雀楼后,他能看见了什么呢?他会想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大胆地想象一下,可以用语言说一说。(4)结合评价学生发言,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更上一层楼以后会看见什么?(5)教师小结:要想看得远,就要站得高,登得越高,眼界就越开阔。小结提升1熟读成诵 ,想象意境。 (1)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再次朗读这首诗吧。你可以和同桌比赛读,可以扮成诗人来读。(2)配乐朗读古诗,想象诗歌意境。 配上动

5、作,表情朗读。 闭眼想象画面读。(3)借助媒体指导熟读成诵。(4)抽学生背。(5)齐背古诗。2总结古诗学习方法:(1)借助拼音初读古诗,识记生字;(2)读熟课文;(3)借助图了解古诗大致意思;(4)背诵古诗。3拓展延伸老师给大家推荐阅读王之涣的送别、凉州词。个性练习1学习生字,指导书写 (1)师生共同交流难写的字,教师范写。重点指导“入”,将“入”与“人”比较记忆。(2)学生认真完成课后第三题的“描描写写”,为自己满意的字画上“。2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3小组内互相检查。板书设计12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看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想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站得高, 看得远教学后记古诗登鹳

6、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代表作。诗人通过描写登鹳雀楼观看太阳西沉、大河归海的景色,告诉人们要看得远,就应站得高的道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通过调查,我了解到学生对古诗登鹳雀楼比较熟悉,有部分学生已经能读、能背了。但发现学生所谓的能背,仅仅是一种机械记忆,有些学生不但不认识诗中的一些字,而且,有的连字音也读不准,字形也不清楚,更不明白诗意及蕴含的道理。我在教学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生字,并说说哪些字的读音要注意读准,再去掉拼音指名读、开火车读。 本课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想像力,让孩子在想像中感受美。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通过展现画面,让

7、学生说一说,在图中可以找到哪些古诗中出现的事物,再通过引导理解“依”的意思,让学生说一说“我仿佛看到了”,从而理解诗句的意思。然后以“诗人想看到更远的景色怎么办呢?”引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理解。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情悟道,明白“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在本节课中,我觉得在朗读指导上还不到位。一是时间花的不够,二是指导方法欠妥当,应该让学生在古诗意境中去练习朗读,指导读出感情。石庙小学“三阶段八步骤”课堂教学模式预习案年级二年级组别学科语文课题12 登鹳雀楼课前预习预习目标1、 在拼读中认识四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重点知识认读“登、鹳、雀、依”4个生字,会写“入、尽、穷、层”4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质疑内容你能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记住本课字吗?说一说识记生字的方法。仔细看图,诗人站在鹳雀楼上看到了些什么?练习用一两句话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依、欲、穷”的意思?观察生字,记住不同点。描红。收获认识了本课生字,会正确、规范书写生字;基本能背诵课文,大致了解了古诗的意思,明白了“站得高,看得远”的道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