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452430 上传时间:2023-03-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乘加乘减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56页。 【教学目标】1、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理解乘加、乘减的意义,能正确进行有关的计算。2、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用多种方法灵活计算乘加、乘减,实现算法多样化。3、培养学生的友好合作意识、探究精神和动手实践能力。 4、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答问题。 【教学难点】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学具、玉米、香蕉、橘子等水果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巩固旧知 教师出示小熊图片,亲切地说:你觉得这只小熊

2、可爱吗,今天就和小熊一起来上数学课!来,先和小熊做个对口令的游戏。对口令:2、3、4、5的乘法口诀。(有节奏地进行对口令:师生对、生生对) 小熊还想用几道题来了解一下咱们班谁是聪明孩子呢。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秋天,小熊种的玉米丰收了。(出示主题图)请大家认真看图,从图上你能得到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生:一共有几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列出式子吗? 生:(列式):34=? 43=?(需要提示) 3+3+3+3=? 小结:要算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小朋友们列出了这么多不同的算式,可见只要我们肯动脑筋,多思考,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灵活

3、利用课文的主题图,创设宽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小熊看到自己种的玉米成熟了,掰下1个玉米棒子,高兴地往回走。(同时动画显示1棵玉米少了1个玉米棒子,小熊的肩上扛着1个玉米棒子。) 师:你能结合这幅图的意思,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小熊掰走了一个,还有几个? 生2:还剩下几个玉米棒子? (板书:还剩几个玉米棒子?)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们先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互相说说,。(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 2+33= 师:谁来说自己是怎样想出来的? 生1:前3棵玉米上,每棵都有3个玉米棒子,最后一棵上有

4、2个,所以列式为:33+2。 师:(在33下面画一条横线)33在图中表示的是什么? 生1:前面3棵玉米,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生2:小熊没有掰玉米时,4棵玉米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1个,所以列式为43-1=。“师:(在43下面画一条横线)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 生2:原来的4棵玉米树上,一共有多少个玉米棒。 师:为什么要减1? 生2:小熊掰走了一个,所以减去1。 师: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能更简单一些吗? 生:表示几个几多或少几.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师:我们以前学过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算式,那今天这种有乘有加或有乘有减的算式,小朋友能给它取一个名字吗,就叫

5、乘加乘减。今天我们就学习乘加乘减。(板书课题。) 师:刚才,同学们真棒,没学之前就能根据图意列出了乘加乘减的算式。 师:一个算式里有乘,又有加或减,应该先算什么呢?你们说说看。 师:哪个小组的同学来汇报? 生1:有乘有加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加。我们是以33+2为例算的:先算33=9,再算9+1=11。 生2:有乘有减的时候,先算乘,后算减。比如:43-1,先算43=12,再算12-1=11。 师:讲得真好!那你们心中有结论了吗?遇到乘加乘减这样的算式,应该先算什么? 生(齐答):先算乘,后算加减。 师:“为什么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法” 生:根据图意,要先求3个4,或者4个3 (如果学生列出最

6、后一个算式,告诉学生要先算乘法。) (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小组交流等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让学生充分发表个人见解,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三、 活动体验,寓练于乐 练习一:摘玉米棒 (画面回到主题图上) (动画显示,同时教师说明:小熊扛着1个玉米棒,迈着轻快的步伐,高兴地往回走。小熊心里在想了:“谁要是能答对我的问题,我就把玉米棒送给谁。”同学们,你们想试试吗?(生答:想!)答对了,老师也送你1个小小的星星。) (画面出示:小熊又掰了1个玉米棒。) 师:现在还剩几个玉米棒子呢?谁能用乘加或乘减的算式帮小熊算一算? 学生思考片刻后,

7、纷纷举起小手。 生1:小熊共掰走了2个玉米棒子,应列式为:33+1=10。师:你是怎么计算这个算式的? 生1:先算乘法:33=9,再算加法:9+1=10。师:你真棒!小熊的第一个玉米棒子送给你。 生2:我是这样列式的:34-2=10,先算34=12,再算12-2=10。 师:能说说为什么减2吗? 生2:原来是4棵玉米,每棵上面都有3个玉米棒子,小熊掰走了2个,所以要减2。 师:说得真好!也送你1个玉米棒子。 (这时大家活跃起来,都想要玉米棒子。) 师:那好吧,剩下的几个玉米棒里都藏着一个秘密,如果你能把这个秘密解开,那这个玉米棒就属于你了。 练习二:课本上的P56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为了庆

8、祝丰收,小熊请大家来举行联欢会,看!它们带来了什么? 书本5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先独立完成,教师再提问) 师:你是怎样列式的? 生1:34+2师:你们有什么问题要问他(生1)吗?(学生纷纷举手) 生2:你是怎样想的? 生3:34求出的是什么? 生4:你会用乘减的方法来计算吗? 2、 书本58页第4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 师:你发现了哪些小秘密呢? 练习三:大果园 2.开放题:最后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这几个小组有多少同学?运用今天乘加乘减的方法来试一试. 3. 师: 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把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四、总结全课,分享收获 教师总结:我们和小熊一起探究数学问题,可真有

9、趣,把你的收获和大家说说吧 【板书设计】 3+3+3+2 33+2=11(个) 3+3+3+3-1 43-1=11(个) 43=12 12-1=11 34=12 2+33=9 【教学反思】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实验建议”中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发展的过程。”这节课中我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快乐与成功的喜悦。 1、注重趣味情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生动的学习素材和思考空间。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物小熊走进课堂,课一开始,就向学生呈现了一幅生动形象的小熊掰玉米棒的情境图

10、,并伴以轻松明快的音乐,把学生带入一个宽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使学生的身心迅速进入最佳学习状态。而且,这个教学情境的创设,以学生熟悉的、生动的事件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可观察、可思考的材料,创造了表现自我的条件,启迪了学生的思维。在练习中,我巧妙地利用主题图,设计玉米棒的秘密问题,以及创设了“丰收联欢会”等活动,为枯燥的练习增添了趣味色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学生提出了“还剩几个玉米棒”这个问题后,我通过让学生先认真观察图画,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示自己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3、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享受收获的快乐。 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学生结合图,展示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具体地说明了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参与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学生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索、发展创造、讨论交流,使学生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在这个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获得了收获成功的体验,充分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