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地球的运动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11450082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讲地球的运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第四讲地球的运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第四讲地球的运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第四讲地球的运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第四讲地球的运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讲地球的运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讲地球的运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讲 地球的运动一、基础知识点1、地球运动的基本情况(1)地球自转和公转特征的比较(图解)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区别自转公转绕转中心地轴,在一定时期内可以看成始终指向北极星太阳位于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绕转平面赤道平面黄道平面运动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顺时针顺时针运动周期1恒星日或1恒星年23时56分4秒365天6时9分10秒1太阳日或1回归年24时365天5时48分46秒运动速度角速度两极为零,其余各地相等,约15/h,1/4都是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1月初3、226、227月初变慢,7月初9、2312、221月初变快线速度随纬度升高而逐

2、渐递减,赤道上约1670km/h,南北纬60处为赤道的一半,两极为零(2)黄赤交角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A、位置:3、216、229、23位于北半球,9、2312、223、21位于南半球;B、移动方向:6、229、2312、22往南移动,12、223、216、22往北移动; C、直射次数:南北回归线上一年直射1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直射2次,其余地区一年无直射。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交替 昼夜的形成:地球是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并非地球自转形成) 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

3、转,故晨昏线由东向西运动) 昼夜交替的周期:1个太阳日(24小时)地方时 产生经度的时差成因:地球自西向东转,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计算:所求地的地方时二已知地的地方时经度差4分钟加减号的确定:所求地在已知地东侧为“”,西侧为“”(东加西减)经度差的求法:所求地和已知地的经度在0经线的两侧为“”同侧为“”(两侧加,同侧减)区时每一时区以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本时区共同的时间,这个时间为区时。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0,如西五区的中央经线=5(W)150,即为750W。国际日期变更线国际上规定,把东西十二区之间的1800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日界线的西侧是地球一天中最早的地点,东侧是

4、地球一天中最晚的地点。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见右图)物体水平运动的方向产生偏向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无论朝哪个方向运动,都会发生偏向,在北半球偏右,在南北半球偏左。赤道上经线是互相平行的,无偏向。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地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叫晨昏线(圈)。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除二分日时晨昏线通过两极并平分所有纬线圈外,其它时间,每一纬线圈都被分割成不等长的昼弧和夜弧两部分(赤道除外)。地球自转一周,如果所经历的昼弧长,则白天长;夜弧长,则白

5、昼短。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见下表:(2)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太阳光线对于地平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用H表示)。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因此,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在太阳直射点上,太阳高度为90,在晨昏线上,太阳高度是0。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原因: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就是一日内最大的太阳高度,它的大小随纬度不同和季节变化而有规律地变化。(3)四季更替从天文四季:夏季就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以24节气中的立春、立夏、

6、立秋、立冬为起点。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运行会产生天气和季节的有规律变化,传统农业中农民依此进行农业生产,有如:“谷雨前后种瓜点豆”的谚语。黄赤交角是影响天文四季的直接原因。这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分布是:低纬大而高纬小,春秋二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夏至日,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从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随季节变化是: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前后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冬至日前后达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则相反。南北回归线之间地带,太阳每年直射两次。气候四季包含的月份。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西方四季: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起点。

7、比我国天文四季晚一个半月。(4)五带划分:以地表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来划分热带、温带、寒带。热带: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机会,接受太阳辐射最多。温带:回归线与极圈之间,受热适中,四季明显。寒带:极圈与极点之间,太阳高度角低,有极昼、极夜现象二、疑难点突破1、太阳的周年和周日视运动: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当地正午12:00时,太阳位置处于正南天空,且夏至日位置最高,冬至日位置最低;太阳在春分或秋分日于正东方向升起,正西方向落下;在夏至日于东偏北方向升起,正西偏北方向落下;在冬至日于东偏南方向升起,正西偏南方向落下。(如右图)2、地球的运动与物影的变化:物影的指向与太阳的空间位置始终相反,物影的长度

8、与太阳的空间位置高度成反比。温带地区(以40N为例):一年中没有太阳直射,物影在正午时刻始终指向正北方向,且随着太阳直射点逐渐往北移动(1222622),物影逐渐变短;当太阳直射点达到最北开始逐渐往南移动时(6221222),物影则逐渐变长(如左图所示)。因此:一年中正午时刻,北温带(或南温带)上的物影始终指向正北(或正南)方向,且影长在夏至日(或冬至日)出现最小值(一次),在冬至日(或夏至日)出现最大值(一次)。南极点:往任何一个方向都是正北,因此在一年中只要有光照的情况下,物影始终是指向正北方向(如左图所示)。同理在北极点只要有光照的情况下,物影始终是指向正南方向。3、时间问题:地方时:以

9、当地正午时刻作为12点整,将24小时平分。时区(东西12区):将全球360的经度范围,按15为一个,平均划分成24个时区。其中,东西12区各为半个时区,共用180经线作为中央经线;东(西)12区为地球上最早(晚)的一个时区。因此东西12区的日期永远相差一天(太阳直射0经线时可以看成在同一天),而地方时的时刻却永远相同。(如上图)区时:在同一个时区,统一使用该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标准时间。往东每增加1个时区,区时加1小时(即经度相差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法定时: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用法律的形式规定统一使用的时间。北京时间与北京的地方时:我国规定北京

10、所在的东8区的区时即120E的地方时,作为全国统一使用的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而北京的地方时为北京所处的116E的地方时间,二者相差16分钟。世界时:0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又称世界时。闰年与闰秒:能被4整除的非世纪年(如1996年)和能被400整除的世纪年(如2000年)为闰年,闰年2月份为29天,而非闰年2月份为28天。为保持协调世界时接近于世界时时刻,国际计量局统一规定,在每年年底或年中对世界时(UTC)增加或减少1秒钟,以补偿地球在自转过程中产生的微小时间差异,这就是闰秒,闰秒由原子钟计算出来。日期变更:(1)自然变更:超过24小时,日期进一天;不足24小时,日期退一天。这种日

11、期分界线不固定,有无数条。 (2)人为变更:越过日界线(理论日界线为180,实际日界线有所弯曲),往东即由东12区进入西12区减一天;往西即由西12区进入东12区加一天;这种日期分界线固定,只有一条。4、地转偏向力及其应用: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风、洋流、河水的运动方向都要按“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向越大”的规律发生偏转。因为左和右是相对的,因此在判断运动物体的偏转方向时,首先根据半球,伸出左手(南半球)或右手(北半球),掌心向上,四指指向物体前进方向拇指即为物体偏转方向。对河流而言,河水偏向的一岸容易遭受冲刷,另一岸则发生沉积现象。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

12、化规律:空间分布规律: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且以直射点所在纬度为中心等距离对称。春、秋分日和冬至、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变化的规律如图:时间变化规律:由于太阳直射点每天都在移动,所以地球上任何一点,正午太阳高度天天都在变化,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中2次达到最大值(90,出现在直射时),1次最小值(南半球出现在夏至日、北半球出现在冬至日)北回归线以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总是由极大值(一年1次,出现在6、22)变到极小值(一年1次,出现在12、22),再由极小值变到极大值,周而复始。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昼夜长短的空间变化规律:直射点所在的半球总

13、是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北半球夏至日,北半球的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极昼的范围也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极夜的范围达到最大,南半球反之。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昼夜长短的时间变化规律:除赤道外,南北极圈之间的地区总是由夏至日的昼长最大值变化到冬至日昼长的最小值,然后又由最小值变化到最大值。南北极有半年极昼、半年极夜,南北极圈上一年中只有一天极昼或极夜,北极圈至北极或南极圈至南极,纬度越高,极昼极夜的天数越长。7、光照图(阴影代表夜半球、非阴影代表昼半球)侧视图:以12月22日为例。(如右图)(

14、1) 在侧视图上晨昏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在外圆经线圈上与南北极圈相交;(2) 晨昏线和赤道平分,在侧视图上晨昏线是直线,北极圈上的点、圆心、南极圈上的点,这三点共线,即图中A、B、C三点一线。俯视图:以6月22日北极俯视图为例。(1)晨昏线和赤道平分(两个大圆相互平分);(2)晨昏线为弧线,和极圈相内切,北极圈内极昼。斜视图:(1)晨昏线和赤道平分;(2)晨昏线为弧线,和极圈相切或相交。北极圈以北或南极圈以南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经线的间隔一般相等,经度被平分成若干等份; (4)赤道一般表现为一段不完整的圆弧线,最外面的大圆不是经线圈,也不是纬线圈。展开图:(1)图像形式表

15、现为矩形;(2)晨昏线为线段,在赤道上平分,和极圈相切或相交。北极圈以北或南极圈以南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出现极昼或极夜现象; (3)经线的间隔一般相等,经度被平分成若干等份;不完全图(1/2、1/4或局部放大图等):光照图的信息提取与判读技巧:(1)地理坐标:即重要的点、重要的线。如00和180o经线、赤道、回归线、极圈、晨昏线、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太阳直射的经线(即昼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12时)、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6时)、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时)、夜半球的中央经线(地方时为24时); (2)地球自转方向和南北极; (3)昼夜状况;太阳光线来自何方; (4)阅读重要的面(如东西半球、南北半球、昼半球、夜半球、极昼和极夜范围等)。 (5)找出直射点的位置,因为直射的经线反映出经度和时间,而直射的纬线则反映出纬度和季节。即“四看三定”看投影方位;看经纬度;看昼夜情况;看运动状态。定出反映的日期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