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道路设计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44999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道路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完整版)道路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完整版)道路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完整版)道路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完整版)道路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版)道路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道路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 一、道路设计的步骤、方法纸上定线1、拟定路线走向在给定的地形图上根据主要控制点研究线路总体布局,分析地形、地质及地物等情况,选择地势平缓、山坡顺直、河谷开阔等有利于展线的地点,拟定线路各种可能的走向。2、试坡当遇到纵坡的限制较严时,必须用平均纵坡i沿各种可能的走向由上而下进行试坡,设等高线间距为h,取计算等高线的平均长度a,a=h/i,用量规开度为a(比例与地形图同)在图上试坡,得出均坡线。3、定导向线分析均坡线,结合地形、地物及艰巨工程等情况,选择相应的中间控制,从而调整控制点相应线路的纵坡,重新试坡,得出导向线。4、修正导向线参照导向线作平面试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点桩号

2、及标高,绘制纵断面图。并设计纵坡,得出各桩位概略设计标高。5、定线在所定向线的基础上,按规定的技术标准反复试线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6、纵断面设计路线确定后,量出路中心线穿过每一等高线的标号和高程,绘制纵断面图和进行纵断面设计。纸上定线是个反复试定的过程,试线修改次数越多,最后所定路线的质量相对来说越高,直至取得最佳线路方案为止,纸上定线工作才能算完成。(二) 公路平面设计1、圆曲线半径的原则(1) 确定圆曲线半径的原则 各级公路的圆曲线半径应尽量采用较大的半径,在一般情况下,宜选用大于标准所规定的该级一般最小半径。只有当地形、地物或其他条件限制时,方可采用小于一般最小半径,不要轻易采用极限最小

3、半径。 圆曲线半径的选定,除要与弯道本身所在位置的地形、地物条件相适应,使曲线沿理想的位置通过外,还要考虑与弯道前后的线形标准相协调。 圆曲线半径过大也失去意义,因此最大半径不宜超过10000m,以利于设计与施工。 各级公路不论转角大小,均应设置曲线(包括圆曲线和缓和曲线)。(2)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首先在地形图上,从起点由左向右编写转角号,即JD1、JD2、JD3。确定路线导线交点转角要用正切法。不得用量角器直接量取。(3)考虑圆曲线半径选定的原则和转角值,确定该路段每个交点的圆曲线半径,并计算或查曲线册设用表确定圆曲线要素。2、将各交点处圆曲线半径与教材或规范对比,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

4、的圆曲线最小半径,应在该交点处圆曲线两端设置缓和曲线,缓和曲线计算步骤如下:(1) 利用教材相应公式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采用数值大者,并用整5米倍数。(2) 利用相应公式计算切线角、缓和曲线常数p和q。(3) 利用相应公式计算有缓和曲线的单曲线的切线长Th、曲线长Lh、外距Eh、超距Dh。3、桩距采用20米,加桩视地形变化而定,加桩采用整米数。(1) 直线上整桩(20、40)与平面线基本的量法见下图:从路线起点用比例尺(1:2000)沿路线中线由左向右量距,每隔20米处用铅笔垂直中线方向画一小横线,在百米处紧靠路中线上方用铅笔写上1、2、3,即里程K0+100、K0+200、K0+300,一

5、直量至第一个交点(JD1)处,如上图得交点桩号K0+283。 确定平曲线基本桩位置和桩号用比例尺从交点JD1处沿导线向回量T或Th,得圆曲线或第一缓和曲线起点位置,沿路线前进方向中线量T或Th,得圆曲线或第一缓和曲线的终点位置,沿交点JD1的分线向圆心方向量外距E,得曲线中点位置。 计算曲线基本桩桩号按“测量学”教材圆曲线基本桩桩号计算格式计算ZYQZYZ桩号,按“公勘”教材基本桩桩号计算格式计算ZHHY、QZYH和HZ桩号。将基本桩桩号如ZYK0+233等用铅笔垂直中线方向标在曲线外侧(QZ桩号可不标出)。 再以YZ或HZ为准,以同样方法向路线前进方向量取直线上整桩和平曲线上的基本桩,直至路

6、线终点。(2)路线加桩。毕业设计要求一般只设置地形加桩,在路线范围内,纵向与横向地形有显著变化处,应钉设地形加桩。还应注意,在平曲线上地形变化处也应设加桩。4、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路基设计表的填写(1)路线各交点转角、圆曲线半径、曲线要素和曲线上基本桩设置完毕后,应将上述有关数据填写在“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内。它包括交点号、交点桩号、转角度、曲线各部分数值、曲线位置(桩号)、直线长度及方向角和测量断链等22项。该表交点号先填写起点,再填写JD1、JD2,最后填写终点。表中直线长度L,是指两交点间的直线部分长度,其值为相邻两平曲线起、终点桩号之差。如JD2平曲线终点桩号为K0+625,JD3平曲线起

7、点桩号为K0+846,贝UJD2JD3之间直线长度为:L=(K0+846)(K0+625)=221m。(2)路线的整桩、加桩和曲线基本桩桩号随时记在草稿纸上,再填写在“路基设计表”的栏中。5、超高与加宽的设置(1)超高当圆曲线半径小于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时,根据公路等级、地形和圆曲线半径值,按教材或规范规定确定曲线部分全超高值。超高缓和段或缓和曲线上整桩或加桩的超高值计算,以绕内边轴旋转的公式计算。路拱横坡值可根据公路等级参照“路基路面工程”教材选用。(2)加宽当圆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双车道路面设置的全加宽值先按教材公式计算。超高缓和段或缓和曲线上整桩的加宽值计算,按教材公式计算。(3)

8、将超高、加宽计算值(按相应桩号)填入“路基设计表”栏中。6、有关平面时局保证,可在横断面设计中考虑。(三)公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可手绘、电脑绘制、相关道路设计软件设计出图。现以手工设计为例:1、点绘纵断面图在米厘方格纸上点绘出里程、桩号、直线与平曲线、地面高程和地面线,并将桥涵、地质土壤与纵坡设计有关资料在纵断面图纸上标明。横坐标比例尺用1:2000,纵坐标采用1:200。(1)各桩号地面标高的确定在实际设计中,各桩号的地面标高由水准测量提供,进行毕业设计时,各桩号地面高程从地形图上相应桩号位置确定,即该桩号位置在某相领两条等高线之间,用内插法确定高程,举例如下:上图有K1+700、K1+7

9、65、K1+800三个桩,则其各桩高程为: K1+700桩在等高线304和306之间,沿路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为1.6cm,K1+700桩距304为0.42cm,而等高距为2m,则K1+700地面高程为: 304+(2X0.42)/1.6=304+0.525=304.525304.53(取小数点后两位)K1+765在等高线308和310之间,沿路线中线方向两等高线间距1.1cm,K1+765桩距310为0.35cm,等高距为2m,则K1+765桩地面高程为: 310+(2X0.35)/1.1=310+0.636=309.364309.36K1+800正好在312上,其高程为312。(2)各桩地面

10、高程确定后,随时填入路基设计表第12栏对应位置上。线各桩高程确定并填入路基设计表后,就可根据地面高程将各桩点绘在纵断面图上。应注意:在标出纵向坐标整10米高程前,应注意每张图各桩高程中,最大高程与最小高程两个桩的高差是多少,这样即可将纵坐标整10米高程摆在适中位置,避免纵断面地面线过于靠上或靠下。2、标出控制点由于本设计是实测资料,因而可以选取桥梁和交叉口等这些位置作为控制点。3、纵坡设计(拉坡)纵坡设计考虑一般规定与要求、纵断面图布置有关内容,具体拉坡方法见教材相应章节。4、计算转坡点和各桩高程纵坡和转坡点确定后,即可计算转坡点和各桩高程,先计算转坡点高程,再计算各桩高程(起点控制点高程已给

11、出),并将各桩高程填入“路基设计表”。此栏为未计竖曲线之设计标高。5、竖曲线设计(1)先根据课本相关公式计算凸形、凹形竖曲线小半径(根据不同路线等级确定停车视距),再根据竖曲线设计原则选择“各转坡点竖曲线半径”。(2)计算各竖曲线要素利用公式计算各竖曲线要素,并填写“路基设计表”中的相应栏目。(3)计算竖曲线上各桩距切点距离和改正值,并将有关数值填入“路基设计表”相应栏目。6、计算设计标高、填挖高度和施工时中桩填挖高度,并将有关数值填入“路基设计表”相应栏目。7、在拉坡时,还应考虑平、纵配合。8、应将纵断面设计所考虑的具体问题写在说明书中。(四)横断面设计1、点绘横断面地面线横断面的比例尺采用

12、1:200(纵、横)。在实际测设时,横断面地面线是由测设队横断面实测的,毕业设计中按如下方法绘测。(1)比如设计要求对选出的1公里路线,逐桩绘出垂直中线两侧和20米范围内地面线。(2)将三角板或比例尺垂直中线放在某一桩上(从起点桩开始),此时某桩地面高程已知,从三角板或比例尺上与等高线相交处读出水平距离与高差(以路中线为原点,左右各20米范围内)。注意:此时地形图上比例尺为1:2000。现以指导书“纵断面设计”一节为例:求K1+700桩横断面地面线一一将三角板或比例尺放在K1+700桩上,并与路中线垂直。左0.13cm与304等高线相交,水平距离为20X0.13=2.6m,高差为K1+700地

13、面高程304.53304=0.53m。左0.5cm与302等高线相交,水平距离为20X0.5=10m,高差为304.53-302=2.53m。 左1cm与302等高线相交,水平距离为20m,高差为304.53-300=4.53m。由上例可知,所求水平距离与高差紧切割的等高线为准,但需注意,此时所用比例为地形图比例1:2000。中线右边20m的水平距离与高差求法同上。(3) 将水平距离与高差(以路中线为准)按1:200比例尺点绘在米厘方格纸上,各点边线即为横断面地面线。(4) 绘制横断面地面线时,从图纸左侧10cm竖直行开始,由上向下排列桩号,第二行亦从下向上排列桩号。此要求与野外实测横断面地面

14、线相同。2、设计横断面设计线(戴帽子)横断面设计线的绘制步骤见教材相应章节。挖方路段或填方路段的边沟尺寸,可统一采用梯形。底宽30cm、深30cm,若拟定为石方地段,可统一采用三角型或矩型边沟。(2)挖方路段一般采用土质挖方,亦可选择某段挖方,拟定土石方分界线。(3) 路堤边坡一般采用1:1.5,路垫边坡可参照教材选用。3、土石方计算与调配(1) 先将路线桩号(1公里)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中。按教材积距法计算土石方填挖面积。先将填、挖面积记在横断面图下方,待填、挖面积全部计算完毕,再将填挖面积分别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注意:土石方面积采用小数点一位,距离采用整米数。(3)计算土石

15、方体积,并将体积数字分别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 土石方体积采用整方数,绝不能用小数。 土石方应分别计算,挖方、填方应分别计算。(4) 根据相邻两断面的填挖方体积,计算“本桩利用”、“填缺”和“挖余”,并分别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相应栏。(5)在进行纵向调配前,先利用相应公式计算经济运距和选择运输工具。在计算经济运距时,借方单价(即挖方单价)D,超运运费单价T可采用“预算定额”中相应的工日数,也可采用当地的单价指定。结合目前路基施工条件情况,路基土石方施工工具可采用手推车或人工挑,或老师指定(依情况而定)。(6)经济运距确定后,即可按“远运利用纵向调配示意”和“土石方调配的一般要求”、“调配方法”进行土石方调配。注意:要利用相应的校核公式校核。(7)纵向调配完成后,将借方、废方和总动量填入“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表”相应栏中。(8)计算计价土石方数量。作同一类型题目的同学可互相对比,看计价土石方数量是否相同,差多少?4、绘制典型横断面图横断面设计完成后,有三种典型横断面。如:有a)般路堑、b)般路堤、c)半填半挖路基,依据参照有关说明,在图纸上(可采用米厘方格纸或白色图纸)绘出三种典型横断面图,供施工时应用,比例一般用1:200。注意:图纸大小视典型横断面图数量而定,几种典型横断面图在图纸上要安排得当。路基设计本毕业设计要求进行路基排水设计、路基防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