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447756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区别(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区别是什么? 简单来说:准则和制度的发布都是为了规范会计行为,因此两者在内容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别,而只是制度制定的理念不一样,前者是属于原则导向的,而后者则属于规则导向的。其实在这两者之间是完全可以二选一的,而我国之所以即有准则,又有制度,正是因为当初没有确定采取那一种理念来制定我们的制度。 因此,财政部本次采用原则导向的“准则”,以实现会计国际趋同化,而不再采用规则导向的“制度”,这本身也是一次大的改革。 对会计而言,两者的差别主要就在于,执行准则将要求会计人员必须做出更多的职业判断。 二、新准则比原制度,都有哪些改动? 首先,与原制度相比新准则确定了新的会计理念,并且

2、正是由于会计理念上的改变,才对诸多具体准则进行了修订,使会计基本职能得以回归,因此真正理解会计理念上的变化,有助于我们对新准则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我们对会计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从而指导我们的工作。新的会计理念主要体现在: 1、新准则强调了“受托责任观”,体现了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的新理念。作为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界存在两种观点,即: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我们的新准则则同时强调这两种观点,将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和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做出经济决策,同时作为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 2、新准则强化了面向未来的现代会计观,对于会计各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采用了着眼于未来的新理念。具体体现在,新准则

3、在很多地方都规定了“现值”的计算,而在以往只有在管理会计中才涉及得到。 除以上理念上的变化,与原准则相比,具体准则方面的重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会计假设和会计基本原则发生变化 会计假设由原来的4项增加为5项,即权责发生制成为新的一项会计假设。 会计基本原则则由原来的13项调减为现在的8项,即:可靠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明晰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重要性原则、谨慎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 权责发生制原则改变为会计假设 历史成本原则划归为计量属性 一贯性原则于可比性原则进行了合并 配比性原则和划分收益性资本性支出原则被取消,直接在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中去规定。 2、增加了计量属

4、性及使用条件 新准则在会计计量属性中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会计计量属性也增加了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四种。 计量属性的使用条件则强调“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 3、投资分类及核算做出重大调整 企业投资不再按照投资期限进行划分,而是划分为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持有至到期日投资和非持有至到期日投资。 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应分别按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确定初始投资成本。 而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的后续计量,新准则调整为:如果为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关系的长期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如果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按成本法核算;对于具有控制关系的,则改为按

5、成本法进行核算,但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再按权益法进行调整。 4、回归会计基本职能,新准则在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关联方交易等方面,不再以“反利润方式”加以限制。 5、取消了存货发出计价中的“后进先出法” 6、所得税会计全面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 7、长期资产减值不允许原渠道冲回 以上所列举的只是比较重大的变化,仅供参考。 此外,新准则对金融资产和负债进行了重新界定;对特殊行业则首次以准则的形式加以规范,如生物资产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准则、原保险合同准则等;新准则还增加了职工薪酬、年金基金、股份支付、每股收益等具体会计准则,总之变化是非常之大,难以在这里一一列举。 会计模式,是指在会计这

6、一系列实践活动过程的标准形式,表现在某一国家在某一特定时期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加工、最后形成财务信息等一连串过程中的特殊表征。各国(各地区)因国情、政治、经济体制等财务会计信息规范的研究不同,所属会计模式也不全相同。例如,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国家中,荷兰模式是以商业经济学为导向,注重理论的会计模式;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加拿大,则侧重于商业惯例的考量而受实用主义影响较深的模式。不同经济环境,不同的会计模式类型,产生不同的财务会计信息规范形式。一般而言,属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国家,大多采用会计准则作为财务会计的规范形式;而以宏观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则以会计制度为其会计核算实务的规范体系

7、。这二种规范形式其侧重点也会产生一定的差异。以下笔者试就二者的区别进行比较分析:1、服务目标的不同。会计准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转所必不可少的一个制约机制,主要存在并用在企业进行微观经营决策,或投资人、债权人进行投资、理财决策的参考,并透过微观经济活动影响宏观经济利益,其服务目标以微观经济利益为主,兼顾国家宏观利益;会计制度因受计划经济宏观管理思想的影响与需要,主要的目标是服务并保护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至于服务于微观经济利益,只是一种补充职能,这是二者根本之差异点。2、制定机构的不同。会计制度普遍由政府财政部门和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属于财政法规的内容,具有法律性质,因此强制性高,如前苏联和改革开

8、放前的我国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制定机构则较有弹性,既可由政府财政部门制定,也可由政府授权于民间独立的会计组织制定,甚至还可由民间会计组织独立制定。但不论以何种机构制定的会计准则的作用,其规范指导性要大于强制性。3、规范的灵活度不同。受宏观管理者主导的影响,会计制度是“一统到底”的会计规范方式,要求在一个部门、行业或地区按照统一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企业无权依它的具体情况,规定合乎自己特点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也无权增添有助于经营、理财决策所需的指标,这种“统得过死”的缺点,实际不利于企业及宏观经济的发展。反过来看,会计准则对会计实务的规范,一般只作一些原则性的要求,不作太具体的规

9、定,这样就保持了企业各自制会计制度的灵活度。4、会计政策选择的自由度不同。因为会计制度制定的一体化要求,对某些会计核方法,可以说没有选择的余地,或是只能在规定中的方案去选择。至于会计准则的规定一般是比较宽松的,企业可以在会计准则允许的备选范围内拥有选择会计政策的自主权。由于会计准则的这种可选择性,会计人员就必须有专业的素养,才能做出合理的估计和判断,就这点来说,会计准则比会计制度的层次要高一些。5、规范的对象不同。会计制度是以一个特定行业中的企业为规范对象;会计准则则是以某项济业务和某项目为规范对象,如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一、不同时期的不同会计模式从建国以来,我国的会计规范就采取制度的

10、形式,这种形式不但在我国由来已久,而且制度向来被认为是法规的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统一性和强制性。1992 1993年,我国进行了重大的财务会计制度改革,先后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人以及分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即“两则两制”,并于 1993年7月 1号起在所有企业实施。自1997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来,并颁布10来个具体会计准则。“两制两则”的发布并实施,初步实现了我国会计核算模式从传统计划经济模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转换,为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基础性的作用,实现了会计核算模式的国际化,为引进外资、企业走出国门奠定了财务会计的基础。但同时由于“

11、两则两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所制定的带有较多的计划经济痕迹,依然保留了13个行业的会计制度,随着经济发展高科技等新行业不断产生,这些会计制度无法涵盖新行业的会计要求。而且,计划体制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透明度要求太低。如今,会计信息的需求者已扩展到微观层次,债权人、企业管理者、证券市场的广大投资者都需要会计信息,并对它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企业继续据以进行会计核算,客观上难以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财政部于2000月 12月 29日正式发布企业会计制度(财会(2000)25号),并于2001年1月1号起暂在股份有限公司范围内实施。这一会计制度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会计改革又将出现一次新的高潮,它

12、将为规范我国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真实、完整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带来更标准的依据。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关系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是我国会计规范的两种形式,它们之间有相通的地方,也各有自己的侧重点。会计准则是以特定的经济业务(交易与事项)或特别的报表项目为对象,它详细分析各该业务或项目的特点,规定所必须引用的概念的定义,然后以确认与计量为中心并兼顾披露,对围绕该企业或项目有可能发生的各种会计问题作出处理的规定。人们学习了一份具体的会计准则,将会熟练地了解特定会计业务的会计处理的全过程。会计制度则采取另一种形式。它是以某一特定部门特定行业或所有部门的企业为

13、对象,着重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使用说明和会计报表的格式及其编制加以详细规范,从这里可以看到,会计准则同会计制度有两个最主要的差别:一是规范的对象不同;具体准则按经济业务或项目,制度按一个企业;二是规范的重点不同:准则侧重于确认和计量,制度侧重于记录和报告,确认和计量的内容有机地体现在会计科目及使用说明中。这样,准则重点是规范会计决策的过程,而制度是重点规范会计的行为和结果。采用准则的形式可引导会计人员从经济业务的确认、计量开始考虑进一步决定怎样记录和报告(披露);采用制度的形式,会计人员能直接使用科目进行记录,并按规定程序和格式编制报表。对比起来,准则比较抽象,比较难学难懂,操作性较差;而制度比

14、较具体,容易了解和操作。但准则的优点是“准则比较原则、概括,在表述方式上更接近于国际上通行的会计准则体例,能提高广大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掌握财务会计的全过程,并能举一反三,增强解决新问题的本领;制度的优点是在表述方式上使用了我国广大会计人员所熟悉的报表加分录的形式,容易被广大会计人员所接受,操作方便,易懂易学。同时它们两者之间也有相同的地方。首先,会计准则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会计制度也是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的,即两者的功用是一致的。其次,建立和完善会计准则体系的目的,在于确保企业依次进行会计核算能够提供真实和完整的会计信息,为广大会计信息使用者服务。建立和完善会计核算体系的目的也是如

15、此。从这点上讲,两者的目的和出发点也是一致的。再者,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均属于行政法规,对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具有约束作用。鉴于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这种交叉互补关系,应该尽量使之协调统一,要力避制造准则与制度之间新的矛盾。而且它们可以结合起来运用。三、当今国际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中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现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随着即将进入WTO,中国的经济将是全球经济的一部分,我们更需要在各方面借鉴并接近国际惯例,其中包括用来规范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规定。我们不能忽视会计准则这一国际通用的会计规范形式的重要意义,至少为了进行国际上的沟通,为了使国外投资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我们的会计

16、规范及其形成的会计信息,我们也需要采用会计准则的形式来规范我国现代企业的财务会计和财务报告。同时考虑到中国的国情,考虑到会计制度也有易学易懂,便于操作的优点,按会计制度来规范其会计核算仍然是必要的。在我国今后一段时期,准则与制度两种形式将同时并存,共同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行为。自1997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一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以来,具体会计准则还不够全面,尚未构成完整的会计规范体系。在这种情况下,仅依靠会计准则来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行为是不够的。与之不同的是,会计核算制度则比较系统,将经济业务的核算直接指向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符合多数财会人员的阅读习惯,操作性强。而从已发布的会计准则看,无论从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