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模拟测试试卷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441575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模拟测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4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模拟测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4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模拟测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4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模拟测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4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模拟测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模拟测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模拟测试试卷(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年上期八年级下语文模拟测试试卷(一)(时量:90分钟)一、知识积累与运用(30分)。1、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唾手可得(tu) 讪笑(shn) 嗫嚅(ni r) 岿然不动(gu)B.义愤填膺(yn) 滑稽(j) 忸怩(ni n) 肆无忌惮(s)C.彷徨(png hung) 骇人听闻(hi) 蹂躏(ru ln) 倏然(sh)D.毛骨悚然(sng) 文质彬彬(bn) 心弦(xin) 摇曳(y)2、下面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情郁于中 碌碌无为 勇往直前 钦差大臣 B、徇私舞弊 必恭必敬 人声鼎沸 骇人听闻C、异想天开 敝帚自珍 无可耐何 大事渲

2、染 D、惟妙惟肖 雍容典雅 郑重其事 声名狼藉3、下列句子横线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志愿者标志的主体由汉字“心”、英文字母“V”、嘴衔橄榄枝飞翔的和平鸽_。此标志与世博会会徽“世” _,在呈现中国文化个性的同时,_了志愿者的用“心”和热“心”。 A、凑成 异曲同工 表达 B、构成 同心协力 表示 C、凑成 同心协力表示 D、构成 异曲同工 表达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有些地方为增产粮食而盲目毁林开荒,结果事倍功半,不仅粮食没增产,还破坏了生态环境。B、这些女孩平均年龄只有22岁,正值豆蔻年华,却已成为名副其实的警

3、花。C、汹猛洪涝,罕见冰雪,特大地震当我们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不由生出多难兴邦 的历史感慨。D、改革开放30年来,南通解放思想,抢抓机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人民生活安居乐业。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B、“神七”发射的圆满成功,复活了一个古老民族关于“飞天梦”的记忆。C、怎样提高教学质量?如何挖掘学校的潜力?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D、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6、下面语段的空白处,应依次填入的一组句子是( )(2分)映日荷花,接天莲叶,亭亭莲蓬,柔嫩玉

4、藕,无不牵惹诗情,引人遐想。让我们学习做莲叶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 ;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 。把寂寞留给自己 把芬芳献给他人 以苦心孕育未来 以宽阔拥抱生活A、 B、 C、 D、7、下面语文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按照不同的标准,戏剧可分为不同种类。日出是话剧、多幕剧、历史剧。B、南京大屠杀是温书林所写的一篇事件通讯。C、大堰河我的保姆这首叙事长诗,所写的是诗人的真实经历和真切感受。D、十五从军征通过一个老兵的遭遇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混乱,战争频繁以及给老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8、根据要求,仿写句子。(3分)其实天不暗,阴云终要散;其实海

5、不宽, ; , ;其实路不远,一切会如愿。艰难困苦的日子里我为你祈祷,请你保重每一天。9、上课铃声响了,某位同学还慢吞吞地往教室走,进教室之后,依然不紧不慢地走到座位上,此时老师笑着对大家说:“同学真是一个听话的好学生,上次他在楼道里乱追乱窜,老师批评了他,你看他现在稳重多了,连打了上课铃,依旧沉得住气,都不快走两步。”教室里爆发出大声哄笑。读了这段文字,你认为老师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会怎么说?(2分)(1)言外之意: (2)你说的话: 10、认真观察右边的漫画,给它拟一个标题(5个字以内)。(1分)标题 11、阅读下面小诗,补写第二小节空缺内容,使与一、三小节保持连贯。(3分)小时

6、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 上学后,母爱 , , 。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12、根据下面作品的主要情节,完成填空。(2分)他从破败的农村来到城里以拉洋车为生。有一天,他为了多挣两块钱,抱着侥幸心理拉客出城。不料走到半路,连人带车被十来个兵捉去。他在兵营里只好每天给大兵们扛行李,挑水烧水喂牲口,汗水从头上一直流到脚后跟,他恨透了那些乱兵。答:这部作品是 ,作家是 。13、古诗文默写。(5分,每个空格1分)(1)俗子胸襟谁识我, 。 (2) ,坐断东南战未休。(3)当年万里觅封侯, 。(4)十五从军征中描写归乡老兵孤独凄凉心情的句子是 , 。二、阅读理解题(30分)(

7、一)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8、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 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1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期年(满一年)之后 B、孰(通“熟”,仔细)视之,自以为不如C、群臣吏民能面刺(当面指责)寡人之过者 D、吾妻之美(漂亮)我者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忌不自信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B、朝服衣冠 有时朝发白帝C、闻寡人之耳

9、者 不闻天子之诏D、时时而间进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敢于直言进谏,这是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根本原因。B、由于齐威王能虚心纳谏,所以齐国不战而胜,燕、赵、韩、魏都纷纷主动前往齐国拜见齐王。C、文章中的“三问”、“三答”、“三比”在表述上各不相同,虽未写人物的心理、神态,却很切合人物的身份和所处的环境,增强了文章的故事性。D、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启示我们说话要达到最佳效果,就要注意对象,尊重对方,用语委婉,还要用对方可接受的方式。1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二)做一个汉

10、字传人(10分)世界上有四大古文字,唯有汉字硕果仅存,至今不衰。虽然汉字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它曾面临“拉丁化”的挑战,计算机的挑战可事实告诉我们,承载着几千年人类文明的汉字,是有着顽强的生命力的。但,当下,汉字依然面临着挑战。作为人类的智慧成果,汉字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敬重;作为文化传承的工具,汉字也没有得到精心的维护。在汉字教育和汉字运用方面,有不少问题是值得关注的。比如字理的模糊。和拼音文字不同,每一个方块字都有着独特的字理,研究字理成了一门学问,这就是“小学”,即文字学。我们的前辈文化人,几乎都曾受到文字学的熏陶。陈独秀曾在狱中编写小学识字读本;鲁迅听章太炎讲解说文解字,写过别具慧眼的门外

11、文谈;郭沫若更是甲骨文方面的研究专家。可是,今天的识字教育似乎无“理”可言,文字学早被驱逐出课堂,学生只知点横撇捺,不知造字理据。所以才会有人经常把“天翻地覆”写成“天翻地覆”,把“不胫而走”写成“不径而走”,把“草菅人命”写成“草管人命”。又如读音的紊乱。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准确的读音,是掌握汉字的基本要求。有些人却视读音为儿戏,秀才识字读半边,古已有之,于今为烈。于是,“龋齿”成了“y齿”,“濒临”成了“pn临”。“说服”的“说”字,字典里注音为“shu”,口语里读音为“shu”,却被不少电视台的主持人刻意改读成“shu”。再如形体的失范。汉字的字形有一个演变过程,到了汉代经历“隶变”以

12、后基本成熟,从笔画到结构,形成了社会共识。新中国建立以后,通过自觉的文字改革,书写有了明确的规范要求,可这些规范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遵循。“世博会”的“博”左边常被写成了“忄”,“康师傅”的“康”下边写成了“水”。甚至电脑字库里的有些字,一打出来就是错的,比如“假”字的右上角误成了“几何”的“几”,“肺”字的右半边误成了“城市”的“市”。当年铅排时代,印刷厂的字模要经过专家严格审核。如今电脑字库各行其是,错了也无人过问,出现了文化管理上的盲区。还有书写的退化。世界上有近两千种文字,唯有汉字形成了一门独特的书写艺术书法。写字,历来是文化人的基本功。看看“五四”以来的作家手稿,哪一个不是写得一手好字?“墨宝”,曾经是一个十分流行的词语。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汉字书写被边缘化了。当年教育部长蒋南翔曾经说过:“我最怕两样东西:一是北京售货员的脸,二是中国大学生的字。”汉字,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能有今天,是和一代又一代汉字传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今汉字的接力棒已经到了我们手里,作为一个汉字的传人,如何正视汉字的生存现状,提高汉字的文化地位,让汉字绽放出更为灿烂的花朵,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整理:秦 光,有删改)18、 说出本文的结构方式。(1分) 19、第2段举陈独秀、鲁迅、郭沫若的事例,想表达什么样的观点?(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