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史料集锦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438465 上传时间:2023-02-06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9.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戊戌变法》史料集锦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戊戌变法》史料集锦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戊戌变法》史料集锦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戊戌变法》史料集锦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戊戌变法》史料集锦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史料集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戊戌变法》史料集锦(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戊戌变法教学资源资料与注释鸦片战争后到戊戌变法前要求改革的呼声及建议材料一泰西人士尝阅中国史籍,以为五千年来未之或变也。夫中国亦何尝不变哉? 巢、燧、羲、轩,开辟草昧,则为创制之天下;唐、虞继统,号曰中天,则为 文明之天下。三代以来,至秦而一变;汉、唐以来,至今日而又一变。西人动 讥儒者墨守孔子之道而不变,不知孔子而处于今日,亦不得不一变。不知 天时有寒暑而不能骤更,火炭有冷暖而不能立异,则变亦非一时之所能也,要 之在人而已矣。尽人事以听天心,则请决之以百年。王韬:变法上,弢园文录外编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9、11页。材料二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知天下事未有久而不变者也。不知 道贵

2、乎因时制宜而已,即使孔子而生乎今日,其断不拘泥古昔,而不为变通, 有可知也。王韬:变法中,弢园文录外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1页。材料三世变小,则治世法因之小变;世变大,则治世法因之大变。薛福成:筹洋刍议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一) 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59页。【解读】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开始开眼看世界,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主动 了解并吸收西方的文化。在中国几经战败,被逼迫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的情况 下,为了挽救中国颓败的局势,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实行政治变革的主张。变法前对改革措施的建议材料一变之之道奈何?其一曰取士之法宜变也。 其一曰练兵之法宜变也。

3、 其一曰学校之虚文宜变也。 其一曰律例之繁文宜变也。王韬:变法中,弢园文录外编 上海书店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材料二夫亚洲各国贫弱者无论矣,其最大者惟中国,次则日本。夫以日本之 小,且交受其益;以中国之大,乃重受其害者何哉?病在讲求商务之无人耳。 推原其故,上在官而下在商。官不能护商,而反能病商,其视商人之贏绌也, 如秦人视越人之肥瘠欲求利国,先祛二弊;欲祛二弊,先自上始。必于六部之 外,特设一商部,兼辖南、北洋通商事宜。郑观应:盛世危言商务三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615-616页。材料三故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势;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

4、要 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盛世危言议院上夏东元编:郑观应集(上册) 上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314页。【解读】在变法呼声日益高涨的情况下,有些知识分子提出了自己的变法 建议,例如建议政府改变选官、练兵的方法,改革学校制度,改变律法等;也 有人提出要设置商部同其他国家在商业上展开竞争;还有人提出要改革中国政 治体制,设置议院。甲午战后中国人的惊呼材料一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则一经庚申圆明园 之变,再经甲申马江之变,而十八行省之民,犹不知痛痒,未尝稍改其顽固嚣 张之习,直待台湾既割,二百兆之偿款既输,而鼾睡之声,乃渐惊起,此亦事 之无如何者也。梁启超

5、:改革起原,戊戌政变记(外一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107页。材料二 本一弹丸岛国耳,自明治维新以来,力行西法,亦仅仅三十余年,而其工 作之巧,出产之多,矿政、邮政、商政之兴旺,国家岁入租赋共约八千余万元, 此以西法致富之明效也。其征兵宪兵预备后备之军,尽计不过十数万人,快船 雷艇总计不过二十余号,而水路各军,皆能同心齐力,晓畅戎机,此又以西法 致强之明效也。反镜以观,得失利钝之故,亦可知矣。今士大夫莫不以割地赔 费,种种要挟为可耻,然今时势所逼无可如何,则惟有急求雪耻之方,以坐致 自强之效耳。胡燏棻:变法自强疏 中国史学会主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二) 上海人民出版社1

6、957年版,第279页。材料三俄北瞰,英西睒,法南瞵,日东眈,处四强邻之中而为中国,岌岌哉! 况磨牙涎舌,思分其余者,尚十余国。辽台茫茫,回变扰扰,人心皇皇,事势 儳儳,不可终昔印度,亚洲之名国也,而守旧不变,乾隆时英人以十二万金之 公司,通商而墟五印矣。昔土耳其,回部之大国也,疆土跨亚欧非三洲,而守 旧不变,为六国执其政,剖其地,废其君矣。其余若安南,若缅甸,若高丽, 若琉球,若逻罗,若波斯,若阿富汗,若俾路芝,及国于太平洋群岛、非洲者, 凡千数百计,今或削或亡,举地球守旧之国,盖已无一瓦全者矣。康有为:强学会序 康有为选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8页。【注释】瞰(kan):俯视。

7、睒(shan):窥视。瞵(Iin):注视。 眈(dan):注视。岌岌:危险。儳儳(chdn):杂乱不齐。五印:印 度分为东、西、南、北、中五大部分,故称为“五印度”,或简称“五印”。【解读】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给国人带来的刺激比以前历次战争都要大。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影响,是因为中国历来将日本视为弹丸岛国,不甚重视。但 就是这样一个中国人不屑一顾的岛国居然打败了中国,使得国人大感震惊。日 本还提出了割占台湾、辽东半岛的要求,这让时人产生了非常紧迫的亡国感, 觉得如果再不奋起,亡国灭种之祸就在眼前了。光绪帝对缔结马关条约的解释材料近自和约定议,廷臣交章论奏,谓地不可弃,费不可偿,仍应废约决战, 以期

8、维系人心,支撑危局。其言固皆发于忠愤,而于朕办理此事,兼权审处, 万不获已之苦衷,有未能深悉者。自去岁仓猝开衅,征兵调饷,不遗余力;而 将少宿选,兵非素练,紛纭召集,不殊乌合,以致水陆交綏,战无一胜。至今 日,而关内外情势更迫,北则近逼辽沈,南则直犯京畿,皆现前意中之事。陪 都为陵寝重地,京师则宗社攸关。况廿年来,慈闱颐养,备极尊崇,设一朝徒 御有惊,则藐躬何堪自问?加以夭心示警,海啸成灾,沿海防营多被冲没,战 守更难措手。用是宵旰彷徨,临朝痛哭,将一和一战两害熟权,而后幡然定计。 此中万分为难情事,乃言者章奏所未详,而天下臣民皆应共谅者也。兹当批准 定约,特将前后办理缘由,明白宣示。嗣后我君

9、臣上下,惟当坚苦一心,痛除 积弊,于练兵、筹饷两大端,尽力研求,详筹兴革,勿存懈志,勿骛虚名,勿 忽远图,勿沿故习,务期事事覈实,以收自强之效。朕于中外臣工有厚望焉! 一清实录(第56册) 中华书局1987年版,第780-781页。【注释】宵旰(gdn):宵衣旰食的略语,意为天不亮就穿衣起床,天晚 了才吃饭歇息。覈 (he):即“核”。【解读】面对反对签约的舆论浪潮,光绪帝在这道上谕中解释了为何签订 马关条约,同时表示决心变革,以求自强。他号召臣子为破除各项弊端, 提出建议,以备朝廷选择采用。光绪帝发布令各省举办新政的上谕及臣子的回应材料一自来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尤应上下一心

10、,图自强而 弭隐患。朕宵旰忧勤,惩前毖后,惟以蠲除痼习,力行实政为先。叠据中外臣 工条陈时务,详加披览,采择施行,如修铁路、铸钞币、造杋器、开矿产、折 南漕、减兵颕、创邮政、练陆军、整海军、立学堂,大抵以筹饷练兵为急务, 以恤商惠工为本源,皆应及时举办。至整顿厘金、严核关税、稽查荒田、汰除 冗员各节,但能破除情面,实力讲求,必于国计民生两有裨益。著各直省将军、 督抚,将以上诸条,各就本省情形,与藩、臬两司及各地方官悉心筹划,酌度 办法,限文到一月内,分晰复奏。当此创巨痛深之日,正我君臣卧薪尝胆之时, 各将军、督抚,受恩深重,具有天良,谅不至畏难苟安,空言塞责。上谕(1895年7月19日) 章开

11、沅主编:清实录:同治朝光绪朝宣统朝 岳麓书社2000年版,第729页。材料二 奏为江南现拟创设储才学堂,分立交涉、农政、工艺、商务四门,并将向 有之同文馆归并推行,俾育人才而济实用,筹备经费,不动正款,恭折奏明立 案,仰祈圣鉴事。窃维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方今时局孔亟,事 事需材,若不广为培养,材自何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二十八日奉上谕:自来 求治之道,必当因时制宜,皆应及时举办等因,钦此。是设立学堂,即今 日亟应举办之一端。古者四民并重,各有相传学业。晚近来惟士有学,若农若 工若商,无专门之学,遂无专门之材,不如西洋各国之事事设学,处处设学。 臣今拟就江宁省城创设储才学堂一区,分立交

12、涉、农政、工艺、商务四大纲。张之洞:创设江南储才学堂折(1896年2月1日) 汤志钧、陈祖恩编:中国近代教育史资料汇编:戊戌时期教育 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202页。材料三 奏为遵旨议复,恭折由驿驰陈,仰祈圣鉴事:窃臣于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初 四日,承准军机大臣字寄:“闰五月二十七日奉上谕:自来求治之道,必当 因时制宜,况当国事艰难将此由四百里各谕令知之。钦此。”跪诵之下, 仰见我皇上廑念时艰,励精图治之至意,下怀莫名钦佩。臣赋性迂疏,志存谨 守;第际此事势,默察中倭得失之由,深有契于穷变通久之道,诚如圣谕, 不可不因时制宜以图补救。兹复汇核各条,谨就管见所及,分别缓急,参 酌异同,缕晰为

13、皇上陈之。一、铁路与矿务相需而成。一、枪炮子药宜自 行推广制造。一、练陆军必须力除旧习。一、海军宜从缓设复。 一、绿营与漕河各标宜分别裁留。 一、中学宜兼西学以育人才。 刘坤一:遵议廷臣条陈时务折 丁守和等主编:中国历代奏议大典(第4册) 哈尔滨出版社1994年版,第4册,第572-573页。【注释】蠲(judn)除痼习:革除弊端。厘金:对生产运销过程中的 商品征收的捐税。藩、臬两司:藩司系明清布政使司的别称;臬司系明清按 察使司的别称。廑念:殷切关注。中倭得失:指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的经验教训。穷变通久之道:语出易经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 久”,意为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发生变

14、化。【解读】对于如何变革,光绪帝提出了多个需要改革的方面,令督抚提出 相关建议。各省督抚对于这些方面是否都需改革的态度不尽相同,但都提出了自己在 某个或某几个方面的建议。例如,张之洞提出建立江南储才学堂,刘坤一则提 出了铁路和矿务同时办理自行自造炮弹、革除陆军旧习等建议。维新派创办万国公报材料 自上书不达之后,日以开会之义号之于同志。陈次亮谓办事有先后,当以 报先通其耳目而后可举会。报开两月,輿论渐明,初则骇之,继亦渐知新法之 益。吾复挟书游说,日出与士大夫讲辩,并告以开会之故,明者日众,乃频集 通才游宴以鼓励之。清华大学历史系编:戊戌变法文献资料系日 上海书店出版社1998年版,第4册,第1

15、30页。【解读】公车上书后,维新派见上书没有效果,于是想以集会的方式进行 活动,而集会之前先办报刊,即万国公报。此报后改为中外纪闻,不 久被迫停刊。它的出版发行,为后来的办报高潮拉开了序幕。维新派组织学会材料一 中国风气,向来散漫,士夫戒于明世社会之禁,不敢相聚讲求,故转移极 难。思开风气,开知识,非合大群不可,且必合大群而后力厚也。合群非开会 不可,在外省开会,则一地方官足以制之,非合士夫开之于京师不可,既得登 高呼远之势,可令四方响应,而举之于辇毂众著之地,尤可自白嫌疑。康有为:我史,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27-28页。 材料二昔曾文正与倭文端诸贤,讲学于京师,与江忠烈、罗忠节诸公,讲练 于湖湘,卒定拨乱之功。普鲁士有强国之会,遂报法仇;日本有尊攘之徒, 用成维新。盖学业以讲求而成,人才以摩厉而出,合众人之才力,则图书易庀; 合众人之心思,则闻见易通。康有为:强学会序,康有为诗文选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23页。材料三时在乙未之岁,鄙人与诸先辈,感国事之危殆,非兴学不足以救亡,乃共 谋设立学校,以输入欧美之学术于国中。惟当时社会嫉新学如仇,一言办学, 即视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