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11434848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培养W生学习兴趣之我见内容提要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一、仓假“悬”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二、体验喜悦,持续学习兴趣。三、三、注意仓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四、四、创设故事情境唤起学习兴趣。五、五、仓股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主题词: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宁车沽小学周宝民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是求知欲的源泉,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要想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的思维

2、进入最佳状态,必须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我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努力进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创设“矗”1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嫌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要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

3、,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二、体验喜悦,持续学习兴趣一、创设“悬念”情境,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说问题是探索的材料,那么悬念便是促使探索的动力与“调味剂”。教师不但要提出可供学生思考的问题,更应该在每节课的开始创设悬念情境,设置教学内容和学生内在需要的“不平衡,”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年、月、日”时,我是这样导课的:“同学们喜欢过生日吗?”学生们都高兴地回

4、答:“喜欢!”接着又提问了几个学生:“你几岁了?过了几个生日?”学生依次回答后,我说:“同学们,一般一个人有几岁,就会过几个生日,可是小强满12岁的时候,只过了3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们听了,个个情绪高涨,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油然而生。这时,老师抓住学生迫切求知的心情,及时地导入新课,学生的学习热情就会贯穿整节课的始终。三、注意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提高学生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创设条件。教学中,教师要着重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向,帮助学生自主探究知识,寻求问题答案。如,学习“连乘

5、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创设问题情境的:从“实际问题”引入一一自主探究、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一应用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你到商店买过东西吗?”(让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我们进行买卖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学习例1(出示图片“小熊到商店里买热水瓶,大脸猫告诉它,每箱12个,每个热水瓶35元,一共买了5箱。”教师:“通过观察图片,你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吗?(”学生提出很多问题)教师问:“小熊一共花了多少钱呢?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怎样算?”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由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境入手,引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的心理意向,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此同时,注重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还培养了学生自己探索、尝试、修正错误、总结规律、从而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下一步解决“实际问题”做好了铺垫。从我们生活中来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知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四、创设故事情境,唤起学习兴趣“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我们认为这正是教学的本质所在。我们在数学教学中适当地给学生营造一个故事情境,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例如,在教学“比的应用”一节内容时,在练习当中我为同学们讲了一个故事:中秋节,江西巡抚派人向乾隆皇帝送来贡品一一芋头,共3筐,每筐都装大小均匀的芋头18。个,乾隆皇帝很高兴,决定把其中的一筐赏赐给文武大

7、臣和后宫主管,并要求人均分配。军机大臣和绅听了马上讨好,忙出班跪倒“启奏陛下,臣认为此一筐芋头共18。个,先分别赐予文武大臣90个,后宫主管90个,然后在自行分配”还没等和绅说完宰相刘墉出班跪倒“启奏万岁,刚才和大人所说不妥。这在朝的文官武将56位,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两个,而后宫主管34人,分90个芋头,每人不足3个,这怎么能符合皇上的人均数一样多。”皇上听后点点头“刘爱卿说的有理,那依卿之见如何分好?”此时,学生都被故事内容所吸引,然后让学生替刘墉说出方法,这个故事把数学知识寓于故事情节之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五、创设操作性情境,调动学习兴趣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在小学数学课

8、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以学生活动为主,对一些实际问题通过自己动手测量、演示或操作,使学生通过动手动脑获得学习成效,既能巩固和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又能提高操作能力,培养创造精神。例如,在讲“轴对称图形”内容时,可以提前让学生准备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几种三角形的纸片。让学生试做每个图形的对折,使图形对折后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操作后发现有些图形能完全重合,有些图形不能完全重合。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而且有利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把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重要的运行机制,是完全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特征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使他们渝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完成学习任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