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11433786 上传时间:2023-03-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论文关键词:新媒介;文学创作;经典文学;网络文学论文摘要:以电视、电影、网络等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介对文学的开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新媒介以其自身的图像化、迅捷化、商业化的特性冲击消解了经典文学,但是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契杌和生长点。媒介是文学消费、传播、交流、消费的纽带,是整个文学消费流程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和载体。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文学消费的思维方式、传播方式和承受方式。回首历史。人类社会已走过了口说文化、文字文化阶段,现正跨入媒介文化时代。从媒介传播的角度看,口说文化时代人们以口耳相传的语词为主要交往媒介:文字文化时代以各种纸质印刷品是传媒的主要载体。当今的媒

2、介文化发生了视觉化、形象化的转型。这里所说的新媒介,指的是随着近代数字语言和技术的开展而产生的影视、网络媒介。媒介决定了文学存在的根本物化形态、文本形式及与此关联的文学观念和文学活动特点等。一、新媒介的特点与传统媒介相比,新媒介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首先是图像化特征突出。马歇尔麦克卢汉(arshallluhan,19111980)把电视的“马赛克图像看成是“印刷时代的对立面。他在著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中认为人体的延伸是指“我们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凭借各种媒介而得以延伸,同时他更强调这种延伸对人、对社会带来的影响,任何一种感觉的延伸都改变着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方式,即我们感知世界的方式。新媒介传

3、递信息快捷并且容量极大。早在20世纪60年代,麦克卢汉就断言,“经过了一个世纪的电子技术开展之后,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又得到了延伸以致于能拥抱地球。就我们这个行星而言,时间差异和空间差异已不复存在。电子的速度会取消人类意识中的时间和空间。即使事件一件接着一件也不存在任何延迟的效果。因此,电子媒介使大家更加互相依赖,重新塑造成一个“地球村。嘲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主任、?数字化生存?的作者尼古拉尼葛洛庞帝fnihlasnegrpnte)在兴起的媒介革命对文学艺术消费的影响给予高度积极的评价。与此同时新媒介产生的文化社会背景也决定了其商业化和市场化特征。现代传媒的勃兴,是时代开展的产物,是社会变

4、革的必然。法兰克福学派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群众文化提出了“文化产业的概念。其意义在于指出这种文化的创造目的和创造手段与工业消费方式相似,是一种标准化、复制性、大批量的消费,为的是创造消费使用价值,经济效益是其运作杠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群众文化的表现方式往往是与工业形态的消费运作形式及商业原那么联络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媒体可根据受众的需求影响消费者。市场经济下的媒体行为已经直接或间接影响企业经营,进而导致了文化的经济化与产业化结果。二、新媒介对文学的消解新媒介的图像化迅捷化、市场化的特点,动摇了传统经典文学的地位。当代著名文艺理论家希利斯-米勒曾言:“其他文艺形式会取代文学的位置,甚至可以说目

5、前就正在逐步取代小说、诗歌和戏剧等传统意义上的文学,在普通老百姓的文化生活中,文学已经明显今不如昔,至少在美国是这样,欧洲根本上也是如此。尽管人们仍然需要读很多书,但也需要去看电影、看电视以及登录因特网。131他甚至直言不讳地声称:“假如德里达是对的(而且我相信他是对的),那么,新的电信时代正在通过改变文学存在的前提和共生因素而把它引向终结。米勒的“文学总结论曾经在国内学术界引起过广泛而热烈的讨论。童庆炳的?全球化时代的文学和文学批评会消失吗?(?社会科学辑刊)2002年第1期)和?文学独特审美场域与文学入口?(?文艺争鸣)2022年第3期),金惠敏的?趋零间隔 与文学的当前危机?(?文学评论

6、)2022年第2期),赖大仁的?文学研究:终结还是再生?米勒文学研究“终结论解读?(?学习与探究)2022年第3期)等文章就这个问题展开过剧烈讨论。客观来看新媒介的产生和广泛应用对文学乃至文艺的消费有一定的解构性。首先,新媒介视觉的冲击消解了传统文学的想象力。视觉文化是“看的文化,它追求的是视觉的冲击,而不是隐含意义的解读。比方文学名著的电影、电视改编,图文图书的畅销,不少文学刊物刊发的身体写作、下半身写作等等。人们的审美意识不再限于高品位的审美追求,而是泛化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领域。崇高退出了审美的舞台,英雄主义成为过时的神话,经典艺术作品被宣判为过时的东西,取而代之的却是插科打诨的闹剧和

7、打情骂俏的小品。这样就大大地限制和阻碍了作家、读者本身的想象力的培养和发挥,其最终结果就是文学消费的萎缩。文学消费应该是最富于想象的事业,想象力的受阻和受挫。一定意义上讲是不利于文学消费的开展的。其次,新媒介任意复制消解了传统文学的经典性。群众传媒的开展为群众文化的广泛、快速传播提供了极为快捷的工具和载体,从播送、电影、录音、录像、电视,到因特网、微电子技术、卫星传送技术、光储存技术、数码成像技术。不仅为群众文化的广泛快速传播提供了现代化的工具,而且使群众文化产品实现大批量、产业化、规模化的复制、拷贝与流通成为可能。新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可任意复制性导致经典文学的瓦解。经典文学之所以具有经典性

8、就在于其很强的个性和先锋风格。在于其创造性创作过程和结果,但是电子媒介的可任意复制性却导致独特的文化产品变成了可供屡次重复的消费品,个性化的消费变成了大量复制化消费。最后,新媒介的商业化操作使文学创作庸俗化。影像、电子媒介从它诞生起,就扎根在市场的土壤上商业操作的结果固然给文学的开展带来了活力,但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略的负效应,它挤占着文学的生存空间,文学的超功利性被纯粹功利性所代替,提升精神品位被迎合受众所取代,追求审美愉悦被追求物质利益所置换。正是文学的市场化和媒介化的共同作用,文坛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现象图书的消费式工业化消费。我们在见证世纪末传播媒介高度兴旺的同时,也深入意识到,媒介或

9、说媒介系统已经成为社会构造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社会中的人和其他系统对它的依赖关系日益凸现。三、新媒介对文学创作的重构新媒介的开放性为作家的创作和文学消费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网络媒体的普及运用,引起世界传播方式的革命。它打破了时空的界限,以其直接性、平等性、开放性、及时性为各民族作家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与对话提供了现代化的最正确平台。在这种环境里,作家的话语权逐渐被网络消解,创作不再是少数文学精英垄断的市场,文学回归民间。在网络世界里逐步演绎成声势浩大的群众文化运动文学活动从创作到批评全方位地贴近群众。盛英认为“到了网络传播时代,网络技术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文学传播在台前幕后的绝对权威。使文学传播成

10、了一种物质层面的作者和读者之问的交流与沟通的渠道。传播者很难因为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政治要求而对文学活动进展过滤,文学传播的内部由传播媒介的根本变化最终使传播者进展了自我解构文学活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网络媒介和影视媒介的普及使得人们的思想很快得以表达,喜怒哀乐都可以任意表达,作为文学替代品的影视文化也可以满足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精神需要。新媒介使作家与读者互为主体成为现实。文学的作者和受众、文学的消费和消费规模与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新媒介使读者自由、平等地进入创作过程之中,直接对文本进展修改、补充并迅速地反应给创作者。新媒介在文学消费中呈现出多维性和主体化的特点。有益于各种艺术形式的交融和创新。传播媒介的变化,给传统文学带来宏大冲击的同时,也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契机和生长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