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433785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产业转型升级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大家好。今天绵竹市政府、经信局搭建这样一个平台、提供一个政府主管部门与辖区企业共话绵竹产业转型升级的机会。我作为绵竹本地企业结合我自己公司发展中的转型升级与大家分享和探讨。我所理解的产业转型升级,是从低附加值转向高附加值升级,从高能耗高污染转向低能耗低污染升级,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升级,从生产制造向研发设计升级。 201年之前我的企业与当时绵竹大部分的企业一样,都是以机械加工为主。当时千方百计的想办法、找关系都以能够获得东汽的合格供方为企业发展目标,获得合格供方后就是想办法获得订单。与此类似,我公司还争取到了中国电力、等单位的合格供方,为这

2、些企业提供外包加工服务,赚别人赚剩下的钱。因为技术含量低、门槛低、争竞激烈、利润薄、而且订单不稳定。当时我自己都不能给员工们描绘一个可持续的光明的企业发展前景,企业团队也不稳定,人心比较散、队伍不好带啊。 02年因为特殊的原因当时外委加工的高峰期,订单多利润丰厚。我公司果断的决定开始走自主创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将当时企业的利润包括部分流动资金都 全部投入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研发的方向确定为现代高科技技术改造传统行业领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注定是坎坷的、产业转型的阵痛来得是那样的迅猛和剧烈。研发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十分巨大,从一开始的抽调部分技术人员、部分企业利润、部分物资,到后来全

3、部的技术骨干全部投入大量的聘请外部专家技术人员;压缩企业的其他产业将利润流动资金、甚至挪用部分项目款项全部用于研究开发、实验试制。由于过度抽血企业也一度处于倒闭的边缘。在市委市政府、经济、科技等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及时雨般的专项资金扶持下,在员工们坚持与努力下、在上天眷顾下总算是挺过来了,企业第一代设备研发成功并获专利授权,其他相关技术也陆续转化为产品,截止202年底我公司储备的专利技术已经突破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企业的前期投入也开始慢慢的获得回报。我公司的专利产品技术含量高、节能环保、减排低碳。产品一经上市就对传统的设备造生产商成极大的冲击。原来的设备虽然价格低廉但是技术落后、能耗高

4、、安全隐患大。我公司采取全国统一售价,价格附加值高,但是用户企业大部分仍然选择我公司的专利产品,企业发展也蒸蒸日上。与此相对应的是大部分的机械加工企业尤其是依赖与三大厂的外委订单的企业哀鸿遍野,幸存者也要么转行转型、要么苟延残喘举步维艰。回望转型期的阵痛我认为是值得的。 我是切身体会到自主创新的好处,在将来企业的发展中我们已将继续坚持科技创新、自主研发的道路。技术研发一代、转化一代、储备一代。始终以市场为导向,以创新为立业之本。以我的实际案例,我认为,企业转型升级就是要自主创新,就是要有自主知识产权,以我为主,创造和生产在市场上有定价权的产品。产行的转型升级需要企业和企业家能够忍受阵痛并坚持挺

5、过来,政府也要给予企业政策和资金上的扶持。相信多方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使绵竹的产业转型升级,使绵竹经济健康、较快、可持续发展。 谢谢。 第二篇:转型升级路径座谈会发言加强资源整合 加快科技创新为xx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 20xx年x月x日 实施经济转型升级战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需要,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之策。经济转型升级无论是宏观层面上经济发展方式与发展动力的转变、中观层面上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微观层面上企业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能力提升,都是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市经济和产业结构已得到很大改变,海工设备、电

6、子信息、复合材料、和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市委xx届x次全会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提出了“争创全省转型升级先行市”的奋斗目标,这是科学研判,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顺应潮流而作出的正确决策,是努力打造“创新xx”、建设“幸福xx”、加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举措。 但客观地讲,全市原有经济基础和传统产业的特点决定了我市转型升级任务艰巨,任重道远:全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 要进一步加快推进,新兴产业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培育和引导,相关部门需要更大力度做好支持和服务工作。具体而言,我市目前转型升级过程中主要存在如下制约因素: 一是传统产业层次低附加值低的制约。如我市发展多年的机械加工产业

7、,虽然具有一定规模,但并未能完全走出产品档次低、行业集中度低、市场竞争激烈的困扰,多数企业因为不具备核心竞争力,一旦遭遇金融危机等外部环境的影响就难以从容应对,致使整个行业受到巨大冲击。这种矛盾不会以投资规模或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改变,实现传统产业改变并提升只能依靠科技创新。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结构性矛盾的制约。全市02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0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30%;2021年底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统计企业8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比例为18;全市新标准实施以来的高新技术企业共有3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数仅.4。可见,虽然大企业占我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权重较大,但高新技术企业数仍然偏少,覆

8、盖面不够广,未能形成铺天盖地之势。 三是新兴产业链条短粗脱节的制约。“新兴产业”在我市具有一定基础,是我市着力发展的优势产业,但“四新产业”中,有些产业规模偏小,产业特色不够鲜明,整体市场竞争优势不突出;有些产业产品分布广且集中在中低端节点,尚未形成技术上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有些产业产品生产上下游和 2外围服务配套不紧密,产业链衔接能力不强,需要补齐填平,以获得更大发展空间。 四是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的制约。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也是产业结构自我调整的主体,企业建立开放的研发机构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决定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欠缺。我市目前已建成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企业研

9、究院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26家大中型企业分别建有各类研发机构,但相对全市xx家规模企业而言仍然不多,创新能力还不够强。 五是高层次人才队伍的制约。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高素质管理人才和高技能应用人才是支撑转型升级的重要因素。作为年轻的地级市主城市,缺少集聚众多创新资源的高校院所的支持,缺少精通产业政策、擅长各项管理的高级经理人才的加盟,加之企业科技研发人员不足的制约,决定了我市需要进一步改善集聚各类高层次人才的大环境。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经济的长期发展,引起了产业结构的改进,促使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充分显示了其对社会文明,特别是经济发展

10、的巨大推动作用。科技工作是重要的经济工作,是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点。我们在推动转型升级、争创全市转型升级先行市的过程中,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度挖潜,更加重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重视瞄准科技抓经济,加强各类资源的整合,实现科技与产业、科技与 3人才、科技与金融的多方联动,为加快转型升级充分发挥引领和支撑作用。 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市本级财政经费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引导企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技术成果转化资金,为新兴产业技术产业化提供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和风险投资。相关部门深入研究国家和省、市产业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在产业扶持、财政资助、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企业重视研发创

11、新和转型升级。设立市科技创业投资基金,重点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及其园市建设,通过政府示范性投入拉动社会资金设立风险投资机构,扩大风险投资的资金来源,引导风险投资参与新兴产业培育和企业转型升级。加强银企对接,创新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制,拓宽融资渠道,助推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上市融资。 二是大力招商引资。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和转型升级目标定位,从产业链的延伸和填平角度进行“补链式”招商,以引进技术、引进人才、引进项目为目标,收集研究机构的新兴产业化项目信息,举办技术与项目对接会,积极引导市内实力企业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转移,加快实现转型升级。深入研究新

12、兴产业发展方向和重点市域资本转移趋向,精选招商人员,加大招商培训,适应当今日趋激烈的市域竞争形势,努力打造一支“会交朋友、会抓信息、会 4谈项目、会搞服务”的专业招商队伍,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专业化、组织化、高效化运作,以专业的人员、专业的手段、专业的方法,确保专业招商取得实效。 三是发展高新技术。着眼科技前沿,发展转型升级绕不开的高新技术产业。大力组织开展新兴产业关键技术攻关和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认真发动并指导相关企业申报承担国家、省、市新产品试制、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支撑、双创人才等各有关部门的资金引导计划和重大科技专项,通过课题计划实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对我市转型升级的扶持和资助,弥补企业研

13、发经费不足,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加快实现转型升级。加强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指导,深入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抵扣等税收优惠和其他产业扶持政策,以各类科技项目实施为载体,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企业为目标,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加快全市转型升级步伐。 四是推进产学研合作。通过深入企业调研,扎实做好企业项目需求和技术难题征集等基础性工作,对口组织开展各类产学研合作,突破一批传统产业改造、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技术,获取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品;同时通过实施开放式创新,弥补创新资源不足的短板,促进优质创新资源引进和创新成果转化,力

14、推转型升级。改变企业与高校院所简单项目合作的单一模式,深入 5引导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各类研发机构,实现规模以上企业科技研发平台全覆盖;在微电子器件、海工设备、功能复合材料、数控机床、现代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领域,引导建设一批科技孵化器、产业化基地、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跨领域集成创新,增强市域创新活力。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境外研发合作和技术转移,利用全球资源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五是用好各类人才。围绕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关键技术难题攻关需要,按照“引进高端人才带来创新产品,引进创业团队催生新兴产业”的思路,加快转型升级关键因素创业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的招引,重点引进

15、拥有创新成果、通晓国际先进管理、善于运作创新资源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和企业家,切实增强技术全市创新的能力和转型升级的活力。深化用人机制,坚持“用培并重”,把本土人才培养作为重要目标,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等各类计划项目,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以项目的实施来锻炼和凝聚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做到既出成果又出人才,既扩充人才资源又推进转型升级。 六是加强创新平台建设。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分类指导,广泛构建企业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企业创新平台,支持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研究院,利用其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引导企业实施原始创新,加快转 6型升级。在产业集中的特色园市,面向中小企

16、业,建设科技公共服务、知识产权中介、标准化信息咨询及产品质量公共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项目包装、技术咨询、专利代理等服务,帮助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转型升级。推进新能源产业园专业孵化器建设,吸引更多高层次企业和研发机构入驻,实现以研发优势带动产业创新,以龙头产品带动纵向产业链发展。加快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加大高科技项目和高科技企业招引力度,加快入驻企业孵化速度,加速成熟企业毕业和项目产业化进程,为我市新兴产业发展输送优质资源。 七是完善相关协调机制。建立健全新兴产业重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切实加快项目规划、立项等办理速度,重点加强土地、电力等紧缺要素资源的协调,为新企业进驻提供优良的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