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1143363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培训摘要:现如今对中小学老师进展信息技术培训是实现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对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培训的现状进展分析,提出了从老师培训观念的转变到培训形式的创新再到“整合培训和培训评价四个环节的建议与措施,希望对现如今老师信息技术培训有所帮助。关键词: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培训建议将来社会是一个信息社会,所以要赢得将来,必须先赢得信息。教育部早年就提出用510年时间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努力实现我国根底教育跨越式开展。而教育的关键又在老师,无论是网络资源还是多媒体信息,它们都不能自动转化为优良的教学效果,都不能缺少老师的桥梁与催化作用。显

2、然,要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离不开一支数量充足、质量合格、具备良好信息素养的师资队伍。因此,对在职中小学老师进展信息技术培训就显得尤为迫切。一、抓培训,先抓观念转变与兴趣培养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老师培训是关键,而老师观念的转变和兴趣培养又是老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关键。老师要结实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主动适应教育信息化的时代需求。在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的今天,一个人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不可能受用终身,今天所学的知识可能明天就会过时,所以我们必须及时充电以满足时代的要求。老师更应如此,现代的老师应该可以把握时代开展的脉搏,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意识。应该使老师通过学习、讨论、听专家讲座等接触新的观点、看法,使

3、之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要激发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目前,很多老师在课堂中使用信息技术是被动的,是出于学校组织教学竞赛或优质课竞赛不得不用,这不利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使老师积极主动的使用信息技术教学,必须激发老师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激发老师的兴趣,最主要的是创设一种计算机文化气氛。可以通过请专家来学校讲课,观看成功使用信息技术老师的录像等方式,使老师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的宏大作用,从而扩大自己的眼界,充分认识到一支粉笔、一本教材、一张嘴的传统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应信息时代的高速开展。在此根底上,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电脑备课比赛、课件制作大赛或网页制作大赛等,鼓励每位老师积极参加,让参加的老

4、师有成就感,并通过成功作品展示来感染、熏陶其他老师,使广阔老师从不会到愿意参与。二、抓培训,要优化培训形式从以往培训来看,现有老师信息技术培训收效并不明显。其原因主要在于培训形式陈旧,不合适广阔中小学老师的实际需要。因此,当前迫切需要从教育改革开展的实际出发,采用灵敏多样、实际实效的形式方法来施行培训。现有老师信息技术培训主要是“讲解-演示-练习的方式,很少有学员的参与,这种传统的授课方式不利于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为了充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培训老师应发挥组织者的作用,使培训的组织更加灵敏。比方,在讲到某一问题时,假如有哪位学员在这方面有理论经历,可以让他来和大家共享资源。他所讲到的例子对于其他学

5、员来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发生在身边的教学案例,这样会更有说服力。还可以经常组织一些讨论活动,为学员们提供互相传授经历的时机。老老师可以把丰富的教学经历传授给青年老师,青年老师又可以把计算机技术教给老老师,互相取长补短,这样老师信息技术程度与教学经历参差不齐的矛盾也会迎刃而解。三、抓培训,要重点突出“整合培训如今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完全是操作系统、文字处理、因特网基储文稿演示、电子表格、网页制作、课件制作等方面,并没有教学理论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的内容。因此,老师参加培训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信息技术根本操作,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自己所学会的信息技术操作如何在教学中使用。?根底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6、试行?中指出: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老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继续教育中要全方位浸透信息技术,真正促成受训老师观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转变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假如培训仅为了获取一个“证书,那就有可能游离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宗旨和目的。因此,培训的重点不应在“操作,而应在“应用。要培养老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最好是以案例为主要内容,讲授不同的内容时选择恰当的案例,而且案例最好以相应学科教材为基矗四、抓培训,要重视评价评价对培训的施行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视作用。目前老师培训的评价只是在培训完毕时对老师的信息技术程度进展考核,这样的评价方式完

7、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评价应从下面三点予以加强:1、评价要贯穿培训始终。从培训的第一天到最后一天,从每天的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时时穿插着对学员的评价。这样的评价方式深化到学员的开展进程中,及时理解学员在开展中遇到的问题,所付出的努力以及获得的进步,也就有可能对学员的持续开展进展有效的指导,保证培训的实效性。2、评价的涵盖要全面。老师的信息素养包括多方面,有信息意识、信息技术程度、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等。目前老师信息技术培训仅仅使用上机考核的方式,这样只能理解到老师的信息技术程度,而不能检测到其他方面的程度。因此必须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全面的理解老师的信息素养以及培训效果。对于老师信息技术程度的评价可以使用现有的评价方式即通过上机考核的方式,而对于老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才能的评价,可以要求学员设计有关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教案,也可以通过听课理解老师的程度。3、评价要实行追踪。对受训后老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才能、“整合才能、教学实际效果,要建立档案,实行追踪评价,总结经历,发现问题,为下一轮的信息技术培训提供决策根据。总之,中小学老师信息技术培训是事关中小学推广信息技术的大事,要本着因地制宜、学以致用的原那么,讲究实效,防止走过场,真正使信息技术应用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