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初二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11426636 上传时间:2022-10-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初二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初二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初二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初二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部编版]语文初二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初二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初二下学期 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2分)A.元霄大抵宽慰嘱咐 B.松懈过隐懒惰回驳C.撺掇糜子慨叹蓦然 D.褪色朦胧躁热斡旋2.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

2、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D.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在中考励志大会上,校长那激情四射、惟妙惟肖的演讲让同学们夺取中考胜利的信心更足了。B.班主任虽然是个老师,但却是个极细心的人,全班五十个学生的各种信息他都了如指掌。C.壮族人民的好儿子黄大年为了祖国快速移动平台探测技术装备研发鞠躬尽瘁

3、、死而后已。D.春日的柳州,和风佛面,细雨如丝,紫荆花含苞欲放,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林书豪在NBA的职业生涯正在刚刚开始,就以神奇的表现征服了亿万观众。(删除“正在”)B.在上海家电博览会上,海尔推出了全球可去除PM2.5的首台空调。(应把“首台”移到“可去除”之前)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把“成为”改为“是”)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几率有效降低。(删除“通过”)5.根据下面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1)月还没有落,仿佛看戏也并不是很久

4、似的,而一离赵庄,月光又显得格外jio ji( )。(2)耳畔是一声mio yun( )的鸡啼。(3)当它 ji rn r zh( )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6.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每空1分,共10分)(1)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 。(郑风子衿)(1分)(2)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 !(诗经国风邶风)(1分)(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分)(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中表达诗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是 , 。(2分)(5)默写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颔联和颈联。(4分)_,_。_,_。7.仿照画线

5、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一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浩浩长江,巍巍长城,山川形胜,风俗人文中华之美,异彩纷呈:美在武术,武出雄健风姿;美在音乐,演奏美妙旋律; , 。二、阅读理解(45分)(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社戏(节选)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

6、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1.如

7、果给所选文字拟一个四字短语作标题,你认为最恰当的是什么?(3分)2.“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一句中的“点”“磕”用得好,好在哪里?(3分)3.“渐望见依稀的赵庄”,其实并不是赵庄,而是什么?写“我”这种错觉有什么作用?(3分)4.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轻松”和“舒展”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2分)(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为什么说山“踊跃”?)(3分)(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乡宴停刀落箸,乡宴至美。在我

8、的老家,管做乡宴的厨师叫“大师傅”。只见“大师傅”马步扎得稳当,一只炒锅在手,翻炒之间尽显如虹气势,“砧板”和“传菜”臂助左右,不敢怠慢。不论是批切锲斩,还是煎妙烹炸,全靠代代传续,耳濡目染,他们用娴熟的烹饪技艺制作出富有地方风味的菜肴,灵趣中透出憨鲁,粗粝中带着精细,一如他们的性情。几乎每个村子里都有一名做乡宴的“大师傅”,我们村也有,是我的伯祖父,也就是我的大爷。二堂哥建春结婚的时候,那十六桌酒席宴就出自他老人家之手。他是长辈,本应到外村请“大师傅”来问厨的,他不允,说还是由自己做才放心。家人拗不过他,只好答应。随着建春哥婚期的临近,我似乎闻到了那股浓浓的菜香。大爷常说,做宴席讲究五个字质

9、、色、香、味、器,缺一不可。对于食材的质,大爷向来很在意。俗话说,一方水土一方人,一方人做一方宴,要想做出亲近唇齿的味道,就不能忽视本地食材,因为它们接了我们脚下的地气,还有渗入我们肌体的水气。炉灶锅台,杯碟碗筷,刷得纤尘不染,干货菜蔬,鸡鸭鱼肉,逐一备齐。大爷并不急于过油、走红,而是先吊了一锅清汤。照他的话说,这叫“唱戏的腔,厨师的汤”。厨师没了清汤,做出的菜肴就没有底味,不论是烧、扒,还是炖、焖、煨、汆、涮、烩、熬,味道再好,终究是浮着的。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炉膛中,松柴毕毕剥剥地燃烧着,酱锅里的汤汁上下翻涌,锅底箅丝上的肉慢慢红润起来。大爷一

10、声令下,大家抖擞起精神,火速“备宴”。搅动鸡蛋的得得声,切姜末发出的唰唰声,“粗斩细剁”肋条肉形成的马蹄声,给鲤鱼、光鸡过油响起的噼里啪啦声各种声音融汇在一起,抑扬顿挫,和谐悦耳。小院子的花花草草也被这气氛所感染,欢快地摇曳着。薄暮时分,“备宴”收尾,建春哥和伯父送来糖茶,表示感谢。大家围坐在八仙桌旁,讲古说今,大爷语不多,深邃的眼神让人捉摸不透。第二天,阳光灿烂,天气晴好。唢呐声声,鞭炮齐鸣。建春哥迎来了堂嫂。他们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空气中弥漫着鞭炮炸开花的呛味,非常好闻。另一头,大爷将两碗宽心面下好了,由本家嫂子用红漆木盘端给两位新人。宽心面,嫩香腆润,每碗一整根,代表一心一意,蕴含

11、美好的寄托。这时,“传菜”的伙计捎话过来,客人已经入座,大爷将勺一挥,宣布开席!宴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从天刚破晓到日上中天,大爷在“砧板”的配合下,忙而不乱,一口炒锅在手,或翻或转,动作流畅自然。做完最后一道“四喜丸子”,他长舒一口气,额头沁出细密的汗珠,脸膛泛红,让人感觉很温暖。 送走宾客,伯父安排大家会餐,再次表示感谢。我又尝到了大爷的手艺。大爷多喝了两盅,他说,他记不清做过多少次乡宴了,但这次喜宴是他做得最满意的一次。大家打趣他,说他之前故意留了一手。他摆摆手说,每次都很用心,但这次感觉不一样,至于啥感觉,一时半会说不清。许多年过后,我结婚了,“大师傅”是从外庄请来的,因为大爷再也不能做

12、喜宴了,或者说,我永远没有机会品尝他做的菜了。我陪客人入座,一道道菜端上餐桌,客人推杯换盏,赞不绝口,我却停了一下筷子,忆起大爷,还有他做的乡宴。那滋味,那么美,是浓浓的亲情,是家的味道。(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5.文章第段有什么作用?说说你的看法。(3分)6.理解第段“为人处世亦是如此,没了人味,表面功夫做得再好,也只不过是浮夸之辈”这句话的含义。(3分)7.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4分)8.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描写人物的方法及作用。(3分)9.文章的题目是“乡宴”,开篇却从做乡宴的“大师傅”写起,这离题吗?请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4分)(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4分)关

13、于“移动互联时代年味”的主题阅读移动互联时代,年味在哪过年“抢红包”让春节这个传统味十足的节日,添上了几分移动互联的现代色彩,也引来大家的思考:进入移动互联时代,年该怎么过?传统的年味儿,会不会被“抢红包”冲淡?“数字年味”会成为新的“年俗”吗?别让手机阻断亲情数字时代,也不会改变回家过年这一永恒的主题。可是,不少人回家后,却是与手机“所厮守”。一位妈妈看到回家的儿子不停翻手机,写下一封我们只想你能陪我们说说话的信,让人感慨:“手机连通了世界,但阻隔了亲情。”多陪父母说说话,是所有父母们最渴望得到的“礼物”。子女陪伴在老人身边,其乐融融,是最大的年味。有人认为诸如“抢红包”是年味的“与时俱进”

14、。但当老人看到子女为“抢红包”而冷落了自己,子女固然尽兴,老人们倍感失落,如果这是年味,那么也会因为亲情的流失而变味。“数字年味”一片新数字时代,年俗和文化也在发展和变化。以“抢红包”为例,这种移动互联时代的新兴拜年方式,把传统年俗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起来,刷新升级乃至颠覆了传统的“红包文化”,给过年文化增添了“新鲜血液”。但也引发與论质疑。有的人被“抢红包”绑架,银行卡瞬间“被绑定”;有人抢到“波音代金券”,引发“吐槽”。最受诟病的当数有的人专注于“抢红包”而冷落了亲人,妨碍了亲情交流。对于这些问题,也是“数字年味”要成为一种新传统,必须迈过的坎。不变的年味是憧憬没有过年的时候大家都想着、盼着过年,可一过完年,不少人又感叹,年味寡淡,一年不如一年。年味都去哪儿了?其实,年味就在你我身边,就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就在不经意的期盼里。年味既是一种体验,也是一种心态。时代在变,移动互联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从走家串户到微信拜年,从线下相聚到线上沟通,彼此祝福的方式或许改变了,有些年俗或许消失了,但对亲人的团聚、对来年的憧憬,却从未改变。这种心态,不也是年的味道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