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11426199 上传时间:2024-01-1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利用外资的现状与东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3.1 我国现阶段利用外资现状3.1.1 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深远,宏观上,主要包括改变我国内部的生产资源察赋状况、提高市场竞争度、增加就业总量和改善国际收支平衡等方面;微观上,通过技术和管理经验的输出,提高国内企业竞争力等。1980年外商投资企业的工业产值占我国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0.5%,到1990年时上升到2.28%,而2002年2003年则分别达到33.370&和35.87%。FD工对中国经济己经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计量经济分析表明,FDI与中国经济呈正相关关系,上一年度FDI增长106,下一年度的G

2、DP就会增长0.6350/0。而成功的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产生明显的示范效应并推动我国经济进一步向市场经济过渡,也有助于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企业管理的促进作用非常显著;FD工对我国产生了明显的就业效应,也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积极的作用。(1)、弥补资金缺口,拉动国内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建设资金短缺一直是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因此,除了充分利用好区内的资金外,还要积极地利用外资,以弥补我国建设资金的不足。从1979年到2006年,中国已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超过7000亿美元,外商对华直接投资已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GDP高速增长的主要牵动力

3、之一。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形式,是在国际范围内优化配置、促进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渠道之一。自九十年代以来,FDI对我国CDP增长的直接贡献持续上升,尤其是对工业增加值的贡献极其显著。(见表2).表2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次次次FDI占占FDI占全社社外资占工业业外资占工业业GGGGGDP比重重会固定资产产总产值比重重增加值比重重(%)投资比重重重重数据来源:国际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外商对外投资研究,陈继勇(2)、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对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起着重要作用。技术能通过提高各种有形生产要素(如资本和劳动力)和无形生产要素(如

4、管理)的潜在生产效率来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近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技术流动,愈来愈依靠跨国投资作为载体,跨国公司掌握着先进技术和跨国转让的主要份额。吸引跨国公司投资,是发展中国家加快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的必然选择。通过创办外商投资企业,既可以达到利用外资的目的,又可以在创办和经营管理中学习和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外商投资企业尤其是大型跨国公司在华从事研究和开发活动,有利于提高中国的研究能力与培养研发人才。截至2003年底,外商己经在华设立研发机构600多家。不仅学习了国外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也造就了一批新型的企业管理人才,这对提高中国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有直接的推动作用。在推动技术进步的同时

5、,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工业结构调整起到了带动作用。外资企业着眼于国际和国内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这不仅增加了市场上的有效供给,也对我国整个工业体系打破先前的重工业自我循环模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上个世纪最后五年中,我国高新技术制造业迅猛发展,年均增长率为21.206,而同期全部工业产值的增长率为11%,而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统计,2000至2001年,外商投资企业占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利润和出口总额的比重分别为65%、79%和82%。(3)、强化市场竞争,提升企业竞争力改革开放20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我国企业的整体竞争力得到增

6、强,核心竞争力也初具雏形,外资和外资企业对此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我国利用外资直接补充了国内资金的稀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些都对提升我国企业国际竞争力起着积极的作用。通过利用外资不仅增加了资金总量,扩大投资规模,使企业在总量和规模上得到发展和扩张,也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外资企业,促使企业结构多元化,促进了国内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换代,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竞争力。内、外资企业互相补充并互相竞争,在竞争中得到发展,间接地帮助内资企业形成其核心竞争力的雏型,外资企业对行业、企业的激励竞争作用迫使内资企业深化改革并提高技术水平。引进和利用外资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有利于市场经济制度的建设,构

7、建公平竞争的市场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二十年多年来,内资企业的竞争力得到了提高,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最积极的因一素之一。外资企业是利用外资的直接产物,随着利用外资的增长,外资企业迅猛发展。据有关实证研究,外资企业无论是在产值、增加值、劳动生产率、销售收入、财务状况还是设备技术水平等方面都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内资企业在外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推动下,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4)、扩大了社会就业,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截至2003年底,在现存注册运营的23万家外商投资企业中从业人员超过2350万人,约占全国城镇劳动结业人口的11%,平均每一家外资企业吸收100人就业。外商投资企业的建立和投产开业为我国提供

8、了大量新的就业机会。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引进,扩大了国家财政收入的来源。2003年以外商投资税收为主(占96%以上)的涉外税收收入达4268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土地.费),占当年全国工商税收总额20461.6亿元的20.86%。(5)、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迅速的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03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占世界第4位。在对外贸易发展的过程中外商投资企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尤其是近几年来,外商投资企业已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一支生力军,其进出口总额达4722.5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进出口总额的55.480k,比重日趋扩大。2003年,外商投资企

9、业在促进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同时,也提升了中国的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力,使中国更广泛地参加国际分工,参加到跨国公司的全球分工与生产环节之中,享受了进入全球分工体系的益处。3.1.2 现阶段我国利用外资所存在的问题(l)“超国民待遇”加剧了内外资企业竞争的不公平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吸引外资,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弥补外商来华投资所面临的较大风险确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深化,以及全方位改革开放格局的形成,尤其是1994年以后,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国有企业、金融、投资和社会保险等诸项改革顺利进行,市场一体化改革模式逐步确立,外商投资企业所享有的种种优惠

10、政策在整个改革开放格局中就显得格格不入了。民族企业和民族产业相对于外商企业而言,无论是在政策还是在其他社会环境方面,都处于相对劣势。另外许多地方求资心切,对外商更是提供了“让市场让股权让利益”等特惠政策。国企在与外企竞争中处于劣势,固然有我国企业自身基础较为薄弱等原因,但是也与国有企业缺乏相应的外部政策支持有关。(2)引资政策的普惠制,造成我国产业结构新的不平衡1992年以后,我国利用外资的形式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借款为主转向以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为主。但是,如前所述,我国引进外资所实行优惠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地域差异,而不是产业差异,再加上各地为更多地引进外资,又相继出台了各种不同的优惠政策,这样

11、对不同产业普遍优惠的特征就更加突出。无疑,外商来华投资首先是从自身利益考虑,在不同产业普遍优惠之下,外商当然会选择一些投资量小、资金回收期短且见效快的项目,以求能够在一个相对不确定的情况下获得较稳定的投资收益,而这些项目大多是集中在加工工业、轻工业和第三产业的一些部门。目前,在我国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外资金额占首位的是工业,达到65.4%,其次是房地产和公共事业,合计占24%,而农业、交通运输、科研和技术服务业外资比较少,仅占4.5%。再从外资集中的工业领域来看,外资企业又主要集中于一般加工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就我国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来讲,过分地发展加工工业则会进一步加剧能源、原材料的供应紧

12、张。而且,随着我国企业自身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已经有能力生产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品,如果不能对外资进行合理的导向,势必使这些行业中的国有企业受到多方面冲击。结果就可能引进一批外资企业,跨掉一批国有企业,加大国企改革的难度。这种普遍优惠也不利于我国引进高技术项目,相反,对一些一般性的项目,甚至是要限制的项目却有一个鼓励作用。这样,重复建设、高污染、低档次的外资项目的出现也就不足为奇了,引入的外资不仅不能有效地为我所用,反而会加剧国内产业结构的不合理状况,违背我们引资的初衷。由此可见,引资政策在不同产业上实行普遍优惠,不利于把外资引导到国内优先发展的产业中去,不利于引进高技术项目,造成我国产业结构

13、新的不平衡,增加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3)优惠政策拉大了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我国吸引外资政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地域差异,即对不同的地域,实行程度不同的优惠政策,改革开放20多年,这一政策对引进外资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其消极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长期以来,中西部地区由于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经济发展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存在差距。而在对外开放以来,我们采取的是使沿海地区率先发展,然后带动内陆地区发展的基本模式,即对不同的地域实行程度不同的优惠政策。在这种区域发展政策的导向作用下,具有发展外向经济有利条件的东部沿海地区,首先获得了利用地区优势发展对外经贸的机会。初期外商投资

14、就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从而拉大了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之间已有的差距。以1994年为例,我国直接利用外商投资额为432.13亿美元,其中东部地区为271亿美元,约占70%,而中西部18个省、自治区在19791994年间实际利用外资额仅104.21亿美元,只占全国的10.09%,再从1996年外商实际投资的地区来看,东部地区达到365亿美元,占当年全国外商投资总额的88%,中西部地区分别为39亿美元和10亿美元,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9%和2%,仅相当于东部地区的1/9/和1/36,二者相加也仅为东部地区的1/7左右。在1996年外商投资新签协议中,东部地区的项目平均规模为330万美元,中西部

15、地区分别为185万美元和117万美元,尚不到东部地区的1/2和1/3,于1994年、1995年的情况相比,差距扩大了100k左右。可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西部外商投资项目的技术、资金集约程度大大低于沿海地区。因此,对外商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本身所具有的地区差异特点,加剧了外商投资地区分布失衡,进一步拉大了中西部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3.2西部地区利用外资差距及反思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差距随着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开放领域持续扩大。2006年,中国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630亿美元,已经连续三年保持在600亿美元以上,这些资金近七成投入到了制造业中。从地域分布看,外商直接投资集中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

16、区。以2005年上半年为例,沿海地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占全国的比重达到900k;而中西部地区面积占全国的830k,人口占全国的近6090,实际利用外资仅占10%。而西部利用外资的总额占到全国利用外资的总额只有3%左右,今后西部大开发能不能够持续、快速地向前推进,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对外开放水平的提高。资金短缺是落后地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普遍现象,资金短缺的“瓶颈效应”在西部显得尤为突出。据联合国贸发组织估计,仅陕西省未来15年内要完成其启动大开发的基础建设项目就需要2700亿元人民币,这样大的资金需求显然不能仅依靠国内资金,更不可能完全依靠中央政府来帮助解决。从2000年以来,中央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西部地区外商投资虽在总额上有所增长,但在全国所占比重没有大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