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结构技巧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424221 上传时间:2024-02-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结构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的结构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的结构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歌的结构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歌的结构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的结构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结构技巧(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 年有四个省考了结构,古代诗词鉴赏一般考四个方面:表现手法、内容,思想感情、赏析诗句,但考结构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理解整首诗,并为学生写作,提供借鉴。湖北卷:14.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登城 刘敞 雨映寒空半有无, 重楼闲上倚城隅。 浅深山色高低树, 一片江南水墨图。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 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 电光时掣紫金蛇。2)两诗第三句都(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分别说是它们在原诗结构画中的作用。(2 分)2)刘诗第三句承接前两句,并与蒙蒙细雨叠加,以形成下句江南水墨图意境;苏诗第三句从横风吹雨转入 “雨过潮平 ”,为描写雷电蓄势 .

2、承上启下。江苏卷:9.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17. 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3 分) 【答案】立足于诗,怀念李白:从赞扬李白的诗歌开始,转为对李白的思念,最后以渴望相见、切磋诗艺作 结。3. 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21-22 题。( 7 分)蝶恋花出塞清 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拒,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 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21.这首词开篇有何特点?( 3 分) 【答案】总领全词,

3、点明主旨;议论开篇;奠定感情基调。四. (天津)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8 分)骤雨【宋】华岳牛尾乌云泼浓墨,牛头风雨翩车轴。怒涛顷刻卷沙滩,十万军声吼鸣瀑。牧童家住溪西曲,侵早骑牛牧溪北。慌忙冒雨急渡溪,雨势骤晴山又绿。( 3)有人说,本诗第五、六句可以放在开头,你认为好还是不好,为什么?(3 分)不好,开篇写骤雨至,先声夺人,和结尾雨的骤然停止形成呼应,体现出作者谋篇布局的艺术匠心。如果把 第五六句放在开头,牧童就成了描写的重心,冲淡了艺术效果。好。先写牧童悠然自得的情状,衬托出骤雨初至的紧张场面,给读者提供了一个阅读视角,增强了身临其境 的艺术效果。而按现在的顺序,在表达上略显突兀。

4、二、诗歌专题(篇章结构)(一)篇章结构总括古诗词通常的结构形式是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写景叙事为议论抒情作铺垫,而观点态度、思想感情也一 定在写景叙事的基础上阐发。诗歌的结构还是为诗歌的内容和情感服务的,重要分为三种类型:1. 先景后情 以景结情2. 重章叠句 铺垫 照应 过渡3. 开篇点题 卒章显志 以小见大(二)技巧方法寻找诗词中的标志性语言如在以时空为序的诗词中要注意寻找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句子;写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诗词中要注意末 尾卒章显志的抒情议论句。(三)技法分解:古诗词形象与情感的关系: 其中心是景(事、物)情(或主旨)的关系 按照景与情的先后顺序: a 先景(事)后情(大多如此

5、)b 先情后景 c 以景结情1、先景后情 诗歌多先写景造境,而后再在此基础上抒怀。2、先情后景 下笔即写情,对诗歌而言,有点类似开门见山。李煜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 王昌龄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缭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古诗词的结构特点其内容是前句(联)与后句(联)的关系a 重章叠句 b 铺垫 照应、层层深入 c 抑扬1、重章叠句 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的一种表现手法。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6、。上片写的是年轻时候无所事事,无病呻吟的 “闲愁 ”,下片写的是而今关怀国事报国无门的 “哀愁 ”。上下两片 采用了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在反复咏唱中,既使语言具有音乐美,又在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2、铺垫即以前面一系列非主要情节做后面主要情节的准备或高潮到来前的气氛酝酿。山行 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另外,在写景抒情 诗中,我们也可以说,诗歌中的写景是为抒情作铺垫。3、过渡(即承上启下)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

7、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4、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应。恰当运用这种方法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楚江微雨里 , 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 , 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 , 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 , 沾襟比散丝。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 ”,又照应了诗题中的 “送字5、层层深入 就是指诗歌在内容由浅入深,环环相扣的结构形式,使全诗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8、。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本诗采用了层层深入的结构方式,表达织女隔着银河遥思牵牛的愁苦心情,表现了爱情受折磨时的痛苦。 诗歌从遥望中的牵牛星、织女星写起,由远及近,视线移到织女星,织女织成布才能与牛郎相会,可是终日 织不成,急得泪如雨下。相隔浅浅的一道银河,就是不能相会。诗歌由事而人,再到人的感情。情景交融, 声情并茂,哀怨动人。古诗词主旨的体现其内容是如何体现主旨的a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 b 卒章显志 c 以小见大 d 对照1. 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开宗明义,直接点题。这个 “目”就是诗歌的主题,运用这种方法开头,就

9、为全文指明了 “航标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唐杜审言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苹。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襟。开门见山,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慨:只有离别家乡、奔走仕途的游子,才会对异乡的节物气候感到新奇而大 惊小怪。在这 “独有 ”、 “偏惊”的强调语气中,生动表现出诗人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2. 卒章显志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例一:梦游天姥吟留别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句,表达诗人要自由自在,驰骋闲放,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心志。例二:行路难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在狱咏蝉 骆宾王西陆

10、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注:这首诗是骆宾王任侍御史时,因上书纵论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则天,蒙冤下狱后作。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明确表达希望得到援救、昭雪冤狱的愿望,点明主旨。3. 以小见大在表现大题材时,诗人不是叙述描写大事件、大场面,而是着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过 “小事”小“物 ”小“景 来反映大境界、大主题,这种手法叫做以小见大。过华清宫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暴露唐玄宗杨贵妃的腐化生活,杜牧仅摄取 “妃子笑 ”入诗,一切便尽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马飞驰,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

11、,不知内情的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4. 对比 对比手法在诗歌中运用较多,因其具有层次性的特点,结构性较强。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 雷惊天地龙蛇蛰 人乞祭余骄妾妇 贤愚千载知谁是野田荒冢只生愁。 雨足郊原草木柔。 士甘焚死不公侯。 满眼蓬蒿共一丘。用 “乞祭余 ”却还向妻妾炫耀的齐人和甘愿在绵山中烧死也不愿出山的介之推相比,讽刺了向权贵谄媚,追 名逐利的小人,同时,赞扬了受迫害也不改变操守的有气节之士。(四)高考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 (07 山东卷 ) 出关 徐兰 凭山俯海古边州,旆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 ?注关,指居庸关。旆(P吕),旌旗。( 1

12、 )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 “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与本诗相比你更喜欢哪一种?请简要说明 理由。更喜欢本诗。本诗前两句点出居庸关的雄壮气势,景物描写鲜明生动,为后面抒情作了铺垫。“将军 ”两句缺乏形象感,并且与全诗思乡的情感内容不相称。( 2 ) “马后桃花马前雪 ”一句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五)巩固练习1、越 中 览 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注:这是诗人游览越中,有感而发写下的。春秋时,吴越两国争霸。越王勾践于公元前494 年,被吴王夫差打败,回到国内,卧薪尝胆,誓报此仇。公元前 473 年,他果然把吴国灭了。诗写的

13、就是这件事。这首诗歌在结构上有鲜明的特色,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诗歌前三句极写越王战胜后的盛况,而第四句却笔锋一转,极写眼前的衰败和凄凉;这样,在结构上, 前后对比鲜明(由古及今),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人事变化,盛衰无常的慨叹。2、舟中晓望孟浩然挂席东南望,青山水国遥。舳胪争利涉,来往接风潮。问我今何适?天台访石桥。坐看霞色晓,疑是赤城标。注:这首舟中晓望,记录了诗人约在开元十五年自越州水程往游天台山的旅况。舳胪,一种方长船。利涉”出自易经 利涉大川”意思是,卦象显吉,宜于远航。天台山是东南名山,石桥尤为胜迹。 赤诚”山在天台县北,属于天台山的一部分,山中石色皆赤,状如云霞。标,山顶。这首诗

14、在结构上很有特点,既开门见山,又首尾呼应,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案:首联开篇就点出 望”字,紧扣诗题,且表现了诗人急于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心情,是全篇的精神之所在,因此说是开门见山;而尾联又写诗人坐在船上看见朝霞映红的天际,是那样璀璨美丽,于是想那大约就是赤城山的尖顶所在吧。坐看”照应 望”字,霞色晓”与诗题中的 晓”和次句中的 遥”相呼应,表明是同一个早晨,而所表达的都是诗人急切的心情。因此说,全诗开门见山,首尾呼应,结构圆合。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

15、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注:黄:黄犬。苍:苍鹰。围猎时用以追捕猎物。锦帽貂裘:汉羽林军戴锦蒙帽,穿貂鼠裘。这里与下句 千骑”均指苏轼的随从。节:符节。汉时冯唐曾奉文帝之命持节复用尚为云中太守。这里以冯唐自比,有不服老与赴边的两层意思。天狼:古时以天狼星主侵掠,这里以天狼喻当时常侵入宋边境的西夏。这首词的上片主要记叙了什么事情?下片主要抒发了什么感情?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上片以描述为主,主要描写了一幅热烈、豪壮的出猎场面;下片重在抒情,尤其后三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抒发了自己杀敌报国的愿望。上片的记叙为下片的抒情做了充分地铺垫。4、陇西行陈陶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整首诗中最震撼心灵的诗句是哪几句?说说它为什么震撼心灵?答案:全诗的跌宕处全在三四句:可怜句紧承前句,本是题中之义;犹是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无定河边骨和春闺梦里人,一边是现实,一边是梦境;一边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