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42416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doc(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小学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反思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_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入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_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课文构造严谨,层次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在教学中我做到:、紧扣“中华不振”,整体解读文本:从内容上看,本文涉及很多方面,诸如:沈阳的繁华、热闹;街道上灯红酒绿;伯父的担忧与提醒;_的不解与困惑;中国妇女的悲惨遭遇;_的考虑;课堂上大家关于为什么而读书的讨论和_令魏校长为一振的胸

2、怀和报负。这些看似没有联络的场景与事件背后却有着一条内在的隐线,即:中华不振。这一切都是对“中华不振”的最好注解。因此,我设计让寻找文中哪些地方刺痛了你的心来反映中华不振。学生虽角度不一,答案多元,感悟也有不同,但对“中华不振”都有了较深入的考虑。、抓住重点内容,落实思维、语言、情感、价值观等教学目的:本文重点事件是一个中国妇女受到洋人欺凌却得不到中国巡警的保护。这件事充分地暴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人民生活的痛苦,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华不振”。_在目睹了这件事之后,方明白这一点,以致于才有了让中华崛起的志向。这一环节是让学生体会中华如何不振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的要点,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关键点。但由于课堂把握还不够成熟,感觉朗读还不够到位。、拓展文本,直面历史与现状,引导树立报国之志:课堂上为学生提供的一份租界背景资料,让孩子们直面历史,让孩子们心海难平,让孩子们心有所向,让孩子们从心底深处唤起民族意识,萌发初步的报国之情。并在行动中去努力落实。、本节课原准备把课文的第三局部也上进去的,但又担忧时间紧促,所以就舍去了,造成了本课时文本内容较少而课外知识穿插过多,人文性过强而工具性弱的感觉。在教学过程中,感觉老师、学生、文本三者之间的交流还可以更深入,课堂上没有到达想像的深度。有待考虑。课堂粗糙,应不断优化。请老师们指导。第 页 共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