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11423059 上传时间:2023-01-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语文上册 第八单元教案 (新版)鄂教版课题识字四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其中“重”为多音字。能力目标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德育情意目标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俗和一些基本的民俗知识,从而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课后田字格中的6个生字,会认3个生字。其中“重”为多音字。难点通过学习本课,初步了解我国的一些民俗和一些基本的民俗知识,从而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看图导入。1、出示教学挂图,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今天我们学习的识字四就告诉了我们很多我国的传统节日。二

2、、初读诗歌。1、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做上记号。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3、记忆生字,全班齐读。三、学习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116页,小组内读熟词语。2、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3、将词语和对应的图画连起来。4、集体订正。四、学写生字。1、观察,读记生字。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3、范写“搬”。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五、作业设计。熟读课文。板书设计:识字四耍狮子舞龙灯踩高跷赛龙舟唱大戏猜灯谜 预 设生 成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巩固。1、开火车读词语。2、听写生字。二、学习课文。1、自由朗读课文116页,小组内读熟词语

3、。2、小老师带读,全班齐读。3、将词语和对应的图画连起来。4、集体订正。5、想想:在这些节日中,你和你的全家是如何度过的?6、指名在全班说。7、评说。三、学写生字。1、观察,读记生字。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3、范写“砖”。4、学生临写,注意强调握笔姿势和写字姿势。5、对比观察,品字。要求学生写完后仔细端详,与田宇格中的字比较,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品味字的笔画美,结构美。6、评析。你的哪一个字写得最好?好在哪里?四、作业设计。1、朗读课文。2、预习24课文。板书设计识字四元宵观灯清明远足端午吃棕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团圆教学反思课题苏姗的帽子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4、认识本课9个生字,培养学生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能力目标提高观察能力和写字水平,根据上下问理解词语的意思。德育情意目标激发学生善于关心身边的人和事物,树立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和谐共处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重点词句,体会课文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难点学生懂得尊重别人,在生活中要关心、爱护别人。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激情导入:1、出示插图。画面上有谁?在做什么? 2、有一位小朋友的戴帽子的原因和其他同学不一样,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得就是这个小朋友故事。(板书课题:苏珊的帽子)二、初读课文,感知识字1、自由读课文。 2、学生纠正字音。三、理解课文1、默读课文,思考

5、:小苏珊遇到了什么事?她有些什么变化?2、出有关句子读一读,指名起来读。在小组中读。3、相机读词和句子:投影出示:词:渴望、蓬勃、残酷4、再读课文,想一想,自己通过读课文有什么感受?(指名发言。其他学生好好听随时给予补充。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小苏珊当时的心情。)5、老师为什么会让每位同学都戴一顶帽子?真正的原因是什么?6、“自如”是什么意思?苏珊为什么能自如地到学校去上课?7、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总结作业设计:1、课文,把课文中画出来的句子多读几遍。基础作业2、仔细体会苏珊的心情。实践作业 预 设生 成第 二 课 时一、复习巩固1、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读课文,回忆课文内容。2、开火车读

6、词。二、学写生字1、指导书写生字2、出示生字学生写的时候注意结构特点。另外的字学生可以借助已有的写字经验,独立书写,有问题可以通过小组交流解决。3、同位互相评议同位交换作业本,认为写得好就奖给对方一个小五星。学生作业展示,同学互评。(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4、请几位同学上来板书生字,同学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选出“写字小能手”。三、谈谈自己的经历,你为同学们做过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小组中找出一个说得好的同学进行全班交流。四、课堂总结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作业设计:1、写生字和在课堂上画的词语。2、抄写课文中的好句子。(有能力的同学可以把自己的

7、感受写在本子上。)板书设计苏珊的帽子担心自如 (尊重)-犹豫笑教学反思课题小蝌蚪找妈妈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会生字词,会用“快活地”造句;进行“感叹句”和“疑问句”句式的训练。能力目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德育情意目标使学生了解青蛙在生长过程中形体上的几次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我们每一个人都要爱护它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教学重难点重点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简要复述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启发谈话,引入课题。同学们,小蝌蚪又是怎样变成青蛙的呢?学了今天这一篇课文大家就知道了。(板书课题)二、初识图意。

8、1、提出看图要求,引导学生观察小蝌蚪在身体上有什么变化?再连续播放四幅图,让学生说说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揭示这也就是小青蛙成长的过程。三、借助拼音,初读课文。、自轻声朗读课文。思考:小蝌蚪找妈妈找了几次才找到?它都遇到了谁?、纠正读音(群、捕、迎、裳等)、回答思考问题,师生初步分角色朗读课文。(师:叙述部分;小蝌蚪、鲤鱼、乌龟及青蛙妈妈由四组学生分别扮演。)四、讲读第一自然段。、讲读第一自然段,看第一幅图。提问:课文中是怎样写小蝌蚪的样子的?找出相关词句,说一说,并用笔划出来。提问:我们池塘里的小蝌蚪有几只?(生:有一群。)师讲解“一群”的意思,然后再指导生给“群”组词。指导学

9、生看图,体会小蝌蚪心情如何?问:从图上小蝌蚪的什么动作可以看出?自然段中哪一些词语描写了小蝌蚪很“快活”呢?(师指导生联系小蝌蚪甩尾巴的情景回答。)、指导学生看图,师复述小蝌蚪外表。、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蝌蚪有趣、快活的神情。预 设生 成第 二 课 时一、图文对照,讲读第二段。1、看第二幅图,说说蝌蚪有什么变化。 2、看图,讲述小蝌蚪是为什么会游向鲤鱼妈妈?理解“迎上去”意思。述:正面向前叫“迎”。在这里既表示礼貌,也为了让鲤鱼妈妈能发现自己小蝌蚪。二、看图,学习第三、四、五自然段。1、看图,提问: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2、小蝌蚪为什么会把乌龟错认为是自己的妈妈呢?课文中为

10、什么要用“追上去”,而不用“迎上去”呢?3、乌龟妈妈告诉小蝌蚪,它们妈妈的特点是什么?4、指导朗读第三段。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这一句,要读出急于找到妈妈的迫切心情。1) 小蝌蚪过了几天,身体上又起了什么变化?(板书)“小蝌蚪已经是青蛙了”,为什么加上个“已经”?小蝌蚪是怎样跳到荷叶上去的呢?(蹬、蹦、跳)8、小青蛙跟着妈妈干什么?这说明了什么?(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怎样对等青蛙呢?(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好朋友青蛙) 9、引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小蝌蚪是怎样长大的。(大脑袋、长尾巴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板书设计小蝌蚪找妈妈青蛙长尾巴两条后腿披碧绿的两条前腿露雪白的尾巴

11、变短鼓尾巴不见了。蹲教学反思课题夸父追日课时两课时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 会复述这个故事。德育情意目标能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会复述这个故事。难点感受夸父的执著、奉献精神。教 学 过 程第 一 课 时预 设生 成一、谈话导入1、小朋友们,你们看过哪些有关太阳的神话呢?2、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夸父追日图,引入课题,齐读。3、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二、初读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带着刚才的问题思考。三、感悟课文1、全班交流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顺序相机指导。2、“夸父为什么要追日?”:(1)找到句子,读出来再用自己的话回答。(2)出示句子:“夸父心想:每天夜里,太阳躲到哪里去了呢?我不喜欢黑暗,我喜欢光明!我要去追赶太阳,把它抓住,叫它固定在天上,让大地永远充满光明。”3、“夸父怎样追日?”:(1)根据学生回答出示句子:“于是夸父拿着手杖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一团又红又亮的火球,照着他的全身,他无比欢喜地举起两条巨大的手臂,想把这团火球抓住。”2)抓住关键词“拿着、提起、迈开、像风奔跑、无比欢喜”板书。同时体会神话的神奇。(3)出示句子:“夸父伏下身子,去喝黄河、渭河里的水。可是还没止住口渴。”体会神话的神奇。 3、夸父没有追到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