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以煤补农情况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11421572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区以煤补农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县区以煤补农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县区以煤补农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县区以煤补农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县区以煤补农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县区以煤补农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县区以煤补农情况(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县区以煤补农情况汇报 以煤补农-统筹城乡的支点 (提纲) “以煤补农”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实际,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是我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实践。 一、以煤补农是我省以工补农的具体实践 统筹城乡发展是在我国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全面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背景下提出来的。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做到城市、乡村一盘棋,把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互关系作为一个整体综合起来,统筹解决。其实质是通过创新改革和政策调整,消除城乡之间的体制障碍,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改变重工业、轻农业,重城市、轻农村的传统观念和体制。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两

2、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倾向。202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又明确提出:中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 1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以工补农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支点。 以工补农,就山西来说又具有特殊性。XX省煤炭储量丰富,开采历史悠久。一方面,煤炭及其延伸产业作为我省的支柱产业,在可以预期的将来仍将是我省经济建设的主发动机,并将长久影响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采煤形成的地质灾害十分频繁,受灾面也在不断增大,农业、农民

3、和农村是矿山地质灾害的最大、最直接的受害者,煤炭开采造成的负面影响主要在农村,主要留给了农民,农村、农民理应成为煤炭产业最直接的受益者。以煤补农,对统筹城乡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解决煤炭开采引发的社会矛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以工补农对山西来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煤补农。以煤补农,就是以工补农在山西的具体实践。 二、以煤补农的积极探索和有益尝试 近年来,全省各地特别是一些产煤大县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以煤补农的成功做法,取得了明显成效。不完全统计,近5年,全省煤炭等资源型企业累计支持“三农”投入200多亿元,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就达7多亿元。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中

4、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将各地的成功做法归纳为以下几类做一简单介绍: 第一类以X市、X市为代表的,统一征收“以煤补农”专项资金,由各县(市、区)财政统筹安排使用,主要用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发展、造林绿化、环境修复治理以及农村文教、卫生、社保等公共事业。在政策层面为“以煤补农”提供了资金保障。据相关部门测算,近两年市县级每年征收的“以煤补农”专项资金在50亿元左右,为我省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大量的资金。 第二类是村企结对,共同发展。各地按照“一企帮一村”、“一矿一事一业”等模式,鼓励企业结对帮扶新农村建设。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省煤炭企业帮建新农村数达到570多个,累计投入帮建

5、资金43.6亿元。为培育农村产业、发展农村公益事业、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构建和谐村企关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里我重点给大家介绍一下“柳林模式”。一种是“一矿一企开发治理一山一沟”的生态建设模式,治理了千沟万壑,使全县的造林面积达到6多万亩,占到全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他们还创造性地采用“一矿包扶一个村”的做法,8户企业长期结对帮扶40个新农村和28个贫困村的基础上,针对实际情况,灵活采取各种措施,多种形式推动企业帮扶新农村建设。如采取资源臵换方式,23个村腾出地下资源供企业开发,企业为这些村出资建设新村;对个涉及村实施整体移民搬迁,规划建设新农村;鼓励煤炭企业投资建设农

6、业龙头企业,凡属煤炭项目企业必须再新上一个非煤项目。这些办法既有效化解了村企矛盾,又推动了新农村建设。 第三类则是依托煤炭产业实现集体经济多元发展,带动群众共同富裕。这类一个明显的特点拥有村办煤矿。发展起来的集体煤矿利用自身在资源、资金、管理等方面的优势,通过多元化产业发展,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增强集体内生发展活力,带动农民共同富裕。县区东四义村依托煤炭企业,相继兴办了机砖厂、服装厂、预制板厂、伊健乳业、彩色印 制厂、编织袋厂等10多个集体企业,集体固定资产达9000余万元,年社会总产值50万元,早在上世纪就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小康村。XX县区荆圪道村在不断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累计投入12亿元

7、新修了学校、村委办公楼、文体中心、村民活动广场、社区服务中心,全村所有男、女劳动力都在煤矿及其他产业得到安臵,村民享受多项福利待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00元,90%的农户住上了别墅。 第四类为引导煤炭企业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推动煤炭企业转型发展。在全省实施资源整合、兼并重组的形势下,一些地方通过企业用地、用工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引导资源型企业转产投资农业产业化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全省目前已有6多个煤焦铁企业转产和兼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投资总额达到68亿元,其中,25家企业投资达到了上亿元。 第五类动员煤炭企业参与农业融资。近年来,各地煤炭企业在直接出资参与“以煤补农”的同时,积极投

8、身于农村金融服务,通过提供资金担保和小额贷款等形式,有效解决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群众贷款难的问题,为加快龙头企业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晋源泰、日升隆作为我省最早的两家小额贷款公司,其发起人正是依托煤炭发家并实现了从煤老板到金融家完美转身的韩士恭、王治信。此后,煤老板们纷纷加入小额贷款公司阵 营。据不完全统计,全省目前有小额贷款公司70多家,其中60以上为煤老板出资创建。 第六类也是最原始、最直接的。即煤炭企业向周边村农民提供福利补偿,让农民直接享受煤炭资源带来的实惠。多年来,一些地方煤矿让利于民,通过与企业所在村签订合同,以各种方式向农民提供福利补偿。比如,一些煤矿

9、向所在村农民定期发放生活用品、生活补助或发放年节福利、燃煤补助等,一些煤矿资助当地农民子女上学或对考上大学的学生实行升学奖励,一些煤矿允许当地农民入股煤矿参与分红。在此基础上,一些县(市、区)统一出台政策,扩大福利补偿范围,使更多的群众直接得到了煤炭资源带来的实惠。如低价供给生活用煤等。 纵观上述六类做法, 三、建立和完善“以煤补农”长效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提高地方政府“以煤补农”资金统筹能力。 进一步优化调整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的分配比例,真正保护地方利益和农民利益。 在基金的使用上,要优先用于所在地农村产业培育、农村公共事业建设、环境修复治理,向农业项目倾斜。 (二)统一征收“以煤补农”财

10、政专项资金。 统一征收“以煤补农”专项资金,把临时性的支农措施完善为长效性的惠农政策,走出一条煤炭大省“以煤补农”的新路子。(具体措施) (三)大力支持和引导煤炭企业转产农业。 如果从煤炭领域退出来的300亿元左右资金有一部分能投入农业产业化项目,就能大幅度提高我省农业生产的水平,而且会把工业生产的理念带入农业领域,极大地推动我省现代农业发展。 省委、省政府要鼓励和支持被兼并和关闭的煤炭企业实现就地转型发展并及时研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从税收、工商、土地、贷款、审批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具体优惠办法) (四)建立资源整合后村企结对帮建新机制。 制定煤炭资源整合的相关补充政策,实现有效衔接,建立村企结对帮建新机制。内容总结(1)XX县区以煤补农情况汇报 以煤补农-统筹城乡的支点 (提纲) “以煤补农”是省委、省政府立足山西实际,提出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决策,是我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发展的具体实践()此后,煤老板们纷纷加入小额贷款公司阵 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