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风险评价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11417272 上传时间:2023-11-18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6.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风险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环境风险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环境风险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环境风险评价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环境风险评价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环境风险评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风险评价(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环境 风险评 价11.1 评价原则11.1.1 评价目的1. 结合本工程主要建设内容,分析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及 有害因素,判别本项目火灾、爆炸、泄漏等风险的种类、发生原因及 几率。2. 根据本项目所采用生产工艺,涉及物料的性质及成份,以及产 品特点等因素,识别本项目风险评价重点和主要风险评价因子。3. 计算主要事故污染物排放量,预测环境风险的影响程度和范围。4. 针对本工程总图布置及生产操作情况和周边环境概况,特别是 敏感因素分布情况,提出相应可行的风险防范、应急和减缓措施。11.1.2 评价重点本次风险评价重点关注工程潜在风险事故的出现对厂址周围厂界 外环境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

2、并与正常生产相比,说明环境影响的 变化程度,提出可行的防护措施。11.2 风险识别11.2.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本次评价风险识别范围主要从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和生产过程所涉 及的物质风险识别两方面着手。其中生产设施风险识别包括主要生产 装置和贮运系统两部分。其中,主要生产装置包括液化天然气的脱碳 单元、脱水脱汞单元、液化单元以及冷剂循环系统,以及加气站的 LNG 潜液泵撬装置、加气机。贮运系统包括原料和产品两方面。物质风险 识别着重于原料煤层气、冷剂 (乙烯、丙烷、异戊烷)、产品液化天 然气(LNG)和重烃。通过对主要生产装置、生产过程的分析,结合原料、中间产品、最 终产品的物性及特点,本项目

3、常见的风险类型主要包括火灾、爆炸和 泄漏三种类型。生产设施物质风险识别的具体分析结果详见表 11.2-111.2.2 物质危险性识别根据风险评价导则,综合考虑本项目涉及物质特性, 最终确定本项 目环境风险评价因子为 LNG 和异戊烷。本项目主要物料的性质与火灾危险性类别见表 11.2-2, 主要物料的 理化性质、毒性及危害性见表 11.2-3 。表 11.2-1 风险识别范围及类型分析表序 号生产设施风险 识别范围物质风险识别范围风险类别1脱碳单元CH,、Hg、重烃爆炸、火灾、泄漏2生液化脱水脱汞单兀CH、Hg爆炸、火灾、泄漏3天然气液化单元CH,、C及以上重烃爆炸、火灾、泄漏4产 装 置冷剂

4、循环系统45LNG、乙烯、丙烷、异戊烷爆炸、火灾、泄漏5加气站LNG潜液泵撬装 置LNG爆炸、火灾、泄漏6加气机LNG爆炸、火灾、泄漏7LNG储罐LNG爆炸、火灾、泄漏8贮 运液化乙烯储罐乙烯爆炸、火灾、泄漏9天然气丙烷储罐丙烷爆炸、火灾、泄漏10异戊烷储罐异戊烷爆炸、火灾、泄漏11糸 统加气站LNG储罐LNG爆炸、火灾、泄漏12原料气输送管线直径300,长度1.5km煤层气爆炸、火灾、泄漏表 11.2-2 主要物料燃烧性质与火灾危险性物质名称爆炸极限(%)爆炸危险度自燃点(C)火灾危险性分类下限上限甲烷5.014.82.0538甲类乙烯2.736.09.6425甲类丙烷2.19.53.545

5、0甲类异戊烷1.47.64.6420甲类表 11.2-3 主要物质的物化性质、毒性及危害性物料 名称理化性质毒性及危害性甲烷无色无臭气体, 蒸汽压: 53.32kPa/-168.8 C ,闪点: -188 C,沸点: -161.5 C,?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甲烷对人基本无毒,但浓度过髙时,使空气中氧 含量明显降低,使人窒息。急性毒性:小鼠吸入42%浓度X60分钟,麻醉作用;兔吸入 42%浓度X60分钟,麻醉作用。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源 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五氧化溴、氯气、次氯酸、三 氟化氮、液氧、二氟化氧及其它强氧化剂接触剧烈反应。爆 炸上限为15.0

6、%,爆炸下限为5.0%。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丙烷无色气体,纯品 无臭,蒸汽 压:,53.32kPa/-55.6 C,闪 点:-104 C,沸 点:-42.1 C,: 0.5853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健康危害:本品有单纯性窒息及麻醉作用。人短暂接触1% 丙烷,不引起症状;10%以下的浓度,只引起轻度头晕; 接触髙浓度时可出现麻醉状态、意识丧失;极髙浓度时 可致窒息。危险特性:易燃气体。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热源和明火有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 应。气体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 遇火源会着火回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

7、碳。异戊 烷无色透明的易 挥发液体,相对密度(水 =1): 0.62 蒸汽 压:79.31kPa/21.1 C,闪点:-56C, 沸点:27.8 C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主要有麻醉及轻度刺激作用。可引起眼和呼吸道 的刺激症状,重者有麻醉症状,甚至意识丧失。慢性影响: 眼和呼吸道的轻度刺激。皮肤长期接触可发生轻度皮炎 危险特性:极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 明火、髙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强烈反应,甚 至引起燃烧。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 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髙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 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乙烯无色

8、稍有气味 的气体, 相对密度:(水=1 ): 0.91 蒸汽压: 4083.4kPa/0 C, 沸点:-103.9 C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具有较强的麻醉作用。急性毒性:吸入髙乙烯可立即引起意识丧失,无明显的兴 奋期,但吸入新鲜空气后,可很快苏醒。对眼及呼吸道 粘膜有轻微刺激性。液态乙烯可致皮肤冻伤。危险特性:易燃,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遇明火、髙 热或与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与氟、氯等接触 会发生剧烈的。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汞常温下为银白色,-38.8 C 356.7C 13.6g/cm 3水银是常温下惟一呈液态的金属,含有它的用品一旦被 打碎,水银就会蒸发。而且,它的吸附

9、性特别好。水银 蒸气易被墙壁和衣物等吸附,成为不断污染空气的源头。虽然少量吸入它不会对身体造成太大的危害,但长期大 量吸入,则会造成汞中毒。汞中毒分急性和慢性两种: 有腹痛、腹泻、等症状;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口腔发炎、 和精神失常等。11.2.3 生产设施风险识别11.2.3.1 爆炸事故风险识别爆炸事故多发生在贮存或运输高压高温物料的设备,因爆炸后设 备中贮存的物料将在短时间内释放,会形成瞬间高浓度区,对周围环 境和人群健康威胁较大;就排放量而言,爆炸后外排污染物数量和组 成视发生爆炸设备的部位不同而不同,即使是同一设备事故,也可因 不同的操作状况而产生不同的影响。爆炸事故发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

10、 几个方面:1. 由于生产过程中可燃物料在操作不当混入空气后,造成可燃物 料在设备或管道内的爆炸事故;2. 可燃物料泄漏时与空气混合发生爆炸或因气体高速喷出摩擦产 生静电而导致火灾或爆炸发生;3. 设备老化、维修不善和违章操作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4. 生产过程中反应器操作温度控制不当,设备超压后卸压不及时 也会引起生产装置的爆炸事故发生。根据国外对化工生产事故的多年统计资料分析,化工生产中极端 事故发生概率相对较小,极端事故概况统计见表 11.2-4 。表 11.2-4 极端事故概率表事故原因事故级别事故概率持续时间(min)次/30年次/年设备及操作不正 当大80.26735国内企业爆炸

11、事故统计结果见表 11.2-5 。表 11.2-5 着火爆炸事故分析表火源种类产生原因发生率(%)合计(%)明火火电焊22.5047.50加热用火18.75机械火星6.25咼温表面及咼热物赤露髙压蒸汽5.0030.00自身温度髙22.50静电火花电收尘静电火花8.7510.00摇表静电火花2.25摩擦盲板与法兰摩擦2.505.00钻头钻眼2.50电气火花电机不防爆1.255.00灯泡不防爆1.25起火雷电起火2.502.2511.2.3.2 物料泄漏风险识别根据生产物质危险性分析和以往事故调查,物料输送管路系统及贮运系统是最有可能发生泄漏的地方。物料泄漏产生的直接后果为泄 漏物料通过蒸发扩散至

12、外环境,处理事故时泄漏的液体进入水体等, 这些情况都可能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危害,甚至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安 全。1. 煤层气输送管路系统事故煤层气送管道与设备相连接的法兰、接头、弯头产生松动、脱落 或管口焊缝开裂造成的泄漏。2. 储运系统事故主要包括贮存容器破裂造成的泄漏,各类接头破裂产生的泄漏。 罐体和罐区是重点防范的主要区域。罐体发生泄漏、爆炸的原因有以 下几个方面:罐体较大泄漏、爆炸:由于罐体锈蚀、地震或其它自然原因造成 罐体变形泄漏,有可能造成对周围环境的严重污染,危及当地人畜的 健康和安全,甚至可能发生爆炸和火灾,造成重大损失。当人为管理 不当或疏忽时也可能造成上述后果。发生此类事故持续

13、时间较短、源 强较大。类比国内外其他生产厂家,该种事故发生概率极小。罐体较小泄漏:贮存过程造成的污染,主要为贮罐破损或装罐过 程产生的污染。在加强管理和定期检查的情况下,贮罐破损事故可基 本消除,但装罐过程泄漏现象不可避免。因此装罐过程中的泄漏是主 要的泄漏源,主要产生于管理不当或罐体老化在管道接口处有较小泄 漏,会对生产工人造成危害,严重者中毒。罐区事故风险:生产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善、设备失修、意外跳闸 仪表失灵、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可能有个别处发生跑冒滴漏现象,会 对工人有不利影响,甚至引发中毒,也可能在某死角集聚发生火灾或 爆炸。11.2.3.3 废水事故排放废水事故排放主要表现在 3 个方

14、面:1.废水处理装置故障无法处理生产废水,导致污水超标排放;2.初期雨水未经收集处理便直接外排;3. 发生火灾时大量消防废水外排。11.3 重大危险源判定根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18218-2009 )和建设项 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附录A1表2、表3、表4,对本工程潜在的 危险单元进行判断,确定 LNG 储罐和异戊烷储罐为重大危险单元,分 析内容见表 11.3-1 。表 11.3-1 重大危险源分析表单元设备物质名称临界量t本工程用量t结论储运 系统液化天 然气LNG储罐LNG504370重大危险源异戊烷储罐异戊烷1012.4重大危险源乙烯储罐乙烯5045.5一般危险源丙烷储罐丙烷5011.7一般危险源加气站LNG储罐LNG5026.22一般危险源煤层气输送管道天然气505.19一般危险源11.4 区域环境敏感特征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有关环境敏感地区的特征描述,结合本工程环境风险评价区域范围的环境特征,对区域环境敏感因素特征进行分析并予以识别。识别结果见表 11.4-1。表 11.4-1 区域环境敏感特征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