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实习报告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11417215 上传时间:2023-07-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57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实习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实习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实习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实习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实习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实习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实习报告(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地球的奥秘展厅(一) .实习时间:2010年10月30日(星期六)(二) .实习地点: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三) .实习目的:对自然地理学中所涉及的相关概念有真实的认识了解(四) .实习单位: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地理信息系统专业(五) .实习安排:组队达到博物馆,在讲解员的讲解下进行参观最后进行自由参观(六) .实习内容及过程:太阳系是我们现在所在的包星系统。它是以太阳为中心,和所有受到太阳引力约束的大体的集合体:8颗行星、至少165颗已知的卫星,和数以亿计的太阳系小天体。这些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柯伊伯带的大体、彗星和星际尘埃。广义上,太阳系的领域包括太阳、4颗像地球的内行星、由许多小岩石

2、组成的小行星带、4颗充满气体的巨大外行星、充满冰冻小岩石、被称为柯伊伯带的第二个小天体区。在柯伊伯带之外还有黄道离散盘面、太阳圈和依然属于假设的奥尔特云太阳系八大星系位置:依照至太阳的距离,行星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地球内部结构:由内到外:地核-地幔-地壳。地壳与地幔之间由莫霍面界开,地幔于地核之间由古登堡面界开。六大板块:全球岩石圈可分成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只有太平洋板块几乎完全在海洋,其余板块均包括大陆和海洋,板块与板块之间的分界线是海岭、海沟、大的褶皱山脉和大断裂带。全球火山分布版图:1)西太

3、平洋火山活动区,主要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西方向的俯冲活动有关。环太平洋火山链集中了全球大部分火山,中国东部就被这条火山链包围着(2)东太平洋火山活动区,主要与太平洋东面的小板块(胡安德富卡板块、科科斯、纳斯卡板块)向美洲板块的俯冲有关(3)大西洋火山活动区,与大西洋和非洲的裂开,以及地中海带的活动有关,冰川地貌:由冰川作用塑造的地貌。属于气候地貌范畴。地球陆地表面有11%的面积为现代冰川覆盖,主要分布在极地、中低纬的高山和高原地区。第四纪冰期,欧、亚、北美的大陆冰盖连绵分布,曾波及比今日更为宽广的地域,给地表留下了大量冰川遗迹。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

4、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磁悬浮地球: 磁悬浮地球仪运用磁悬浮的科学原理,将地球仪在无任何支撑的及触点电的空中自转,展示地球的真实状态,具有独特的视觉效果,给人以奇特新颖的感觉和精神享受。 同时具有很高的欣赏和使用性,地球球面为标准的世界地图,七大洲,四大洋,世界各国疆域,版图及重要城市尽收眼底 ,寓教娱乐, 融知识与趣味于一体感受高科技产品的神气魅力。岩石裸露的地方,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物于该地而得名。2.生命起源与进化展厅生

5、命起源与进化:第一个过程是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发生在地球形成后的十多亿年之间),即由非生命物质经一系列复杂的变化,逐步变成原始生命的过程。第二个过程是生物进化过程(发生在三十亿年以前原始生命产生到现在),即由原始生命继续演化,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经过漫长的过程直到发展为现今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并且继续发展变化的过程。无机小分子物质一有机小分子物质一有机高分子物质一多分子体系一原始生命低等一高等水生一陆生雪球事件:新元古代是一个非常时代,大量的多细胞生物在此时产生,尤其是动物。人类的进化:早期猿人一晚期猿人一早期智人一晚期智人。进化主要表现下颌骨后退,脑容量上升。地质时代

6、:可分为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5个时期。太古代: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命。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这表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游离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到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发现。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

7、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其中分离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石,由于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开始发育有盖层沉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一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著名的后生动物群一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就出现这个时期。古生代:约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2.45亿年前。古生代共有6个纪(Perio

8、d),一般分为早、晚古生代。早古生代包括寒武纪(Cambrian5.4亿年前)、奥陶纪(Ordovician5亿年前)和志留纪(Silurian4.35亿年前),晚古生代包括泥盆纪(Devonian4.05亿年前卜石炭纪(Carboniferous3.55亿年前)和二叠纪(Permian2.95亿年前)。中生代:爬行动物(恐龙类、色龙类、翼龙类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动物时代之称,或称恐龙时代。中生代时出现鸟类和哺乳类动物。海生无脊椎动物以菊石类繁盛为特征,故也称菊石时代。淡水无脊椎动物,随着陆地的不断扩大,河湖遍布的有利条件,双壳类、腹足类、叶肢介、介形虫等大量发展,这些门类对陆相地层的划分、

9、对比非常重要。中生代植物,以真蕨类和裸子植物最繁盛。到中生代末,被子植物取代了裸子植物而居重要地位。中生代末发生著名的生物绝灭事件,特别是恐龙类绝灭,菊石类全部绝灭。有人认为生物绝灭事件与地外小天体撞击地球有关,但真正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确定。新生代(距今6500万年,CenozoicEra)是地球历史上最新的一个地质时代,它从6400万年前开始一直持续到今天。随着恐龙的灭绝,中生代结束,新生代开始。新生代被分为三个纪:古近纪和新近纪和第四纪。总共包括七个世: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古近纪占了前三个世,古新世、始新世和渐新世。时间大约是6500万年前2300万年前

10、。新近纪占了中间两个世,中新世和上新世。时间大约是2300万年前160万年前。第四纪占了最后两个世,更新世和全新世。时间大约是160万年前今天。所以,第四纪也叫做人类纪或灵生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称新生界。新生代以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的高度繁盛为特征,由于生物界逐渐呈现了现代的面貌,故名新生。化石:由于自然作用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史时期生物的遗体、遗迹,以及生物体分解后的有机物残余等统称为化石。分为实体化石、遗迹化石、模铸化石、化学化石、分子化石等不同的保存类型。梁氏关岭鱼龙化石:地大逸夫博物馆的梁氏关岭鱼龙属于大型鱼龙,体长8米多,形似鱼雷。该鱼龙化石产于我国贵州关岭,生活于2.2亿年前的三叠

11、纪晚期,其长度和完整程度在世界上位居第一。更为奇特的是,在这条鱼龙化石上还发现了它的皮肤化石,这在世界上极其罕见。黄果树安顺龙化石:黄果树安顺龙是海龙的一种,属于海洋爬行动物。该化石长5米左右,体态修长,当年的游泳姿势一目了然。化石产于我国贵州关岭,生活在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从化石的长度和完整程度来说,该海龙化石在世界上位居第一。海百合化石:海百合化石因其外形似“百合花”而得名,是棘皮动物大家庭中的一员。化石产自贵州关岭,距今2.3亿年,特征清晰,保存完整,面积达15平方米,为世界之最。而且整个造型如花似画,令人叹为观止。黑龙江满州龙化石:黑龙江满州龙是一类大型的鸭嘴龙,体长10.50m,体

12、高6.1m。该恐龙骨架产于黑龙江省嘉阴县,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因其含有50%的真化石,在世界恐龙化石中占有重要地位,构成了地大逸夫博物馆的显著标志。埃迪卡拉动物群:距今6亿5.43亿年期间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一个独特生物群,有关它们的分类位置争议颇多。通常保存于砂岩中,其中包括有真正的动物化石。3.珠宝玉石展厅争奇斗艳的名贵宝石五皇一后:在绚丽的天然宝石家族中,最为婀娜多姿、光彩夺目的是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绿、金绿宝石和珍珠,它们被誉为珠宝玉石界的五皇一后”。在地大逸夫博物馆的珠宝玉石展厅,以五皇一后”为代表的名贵宝石陈列,在国内处于一流水平,它们流光溢彩,争奇斗艳,令人流

13、连忘返。岩石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岩石是一定地质条件下,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合体。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1 .岩浆岩岩浆岩是岩浆在地下或地表冷凝后形成白岩石。岩浆岩占地壳总体积的89%岩浆岩根据岩浆的产状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火山岩)。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冷凝后形成的;在地下较浅处的侵入岩为浅成岩,如花岗斑岩;在地下较深处(一般指3km以下)的侵入岩为深成岩,如橄榄岩。岩浆岩根据其化学成分,特别是SiO2含量可将岩浆岩分为四类:超基性(SiO266%)。组成岩浆岩的主要矿物有: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和橄榄石。2 .沉积岩沉积岩是

14、在地表或接近地表条件下,由母岩(岩浆岩、变质岩和早期形成的沉积岩)风化剥蚀的产物,经外力地质作用(搬运、沉积、淋滤等)以及成岩作用而形成的岩石。沉积岩占地表面积的75%占地壳总体积的5%组成沉积岩的物质成分主要有:矿物、各类岩屑、化学沉淀物、生物碎屑、有机质、杂基和胶结物。3 .变质岩变质岩是原岩(岩浆岩、沉积岩或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新的特定环境中,由于高温、高压和化学流体作用,在固态状态下使原岩发生物理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变质岩占地壳总体积的6%如大理岩、蛇纹岩均为变质岩。4.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化:三大类岩石具有不同的形成条件和环境,而岩石形成所需的环境条件又会随着地质作用的进行不断地发

15、生变化。沉积岩和岩浆岩可以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在地表常温、常压条件下,岩浆岩和变质岩又可以通过母岩的风、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变质岩和沉积岩当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又会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因此,在地球的岩石圈内,三大岩类处于不断演化过程之中。矿物:矿物是地质作用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内部结构和物理性质。绝大多数矿物是固体,也有少数呈液态或气体状态,如石油、天然气等。固体矿物按其内部构造可分为结晶质矿物和非晶质矿物。结晶质矿物不仅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而且具有一定的结晶结构和一定的几何外形。如钻石。非晶质矿物没有一定的结晶构造和几何外形,如欧泊。自然界中绝大多数矿物是结晶质的。非晶质随着时间增长可自发转变为结晶质。辉睇矿晶簇;辉睇矿是一种金属硫化物矿物,是提炼睇的最重要的矿物原料,造型美观的辉睇矿晶簇可作观赏石。在地大逸夫博物馆的矿物岩石展厅,有一块产自我国江西德辉睇矿晶簇标本,造型优美,针状或柱状晶体长而完整,可谓神态天成,在世界上位居首位。孔雀石:孔雀石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