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武汉卷06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1141502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武汉卷06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湖北武汉卷06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湖北武汉卷06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湖北武汉卷06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湖北武汉卷06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北武汉卷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武汉卷06(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北武汉卷 06第 I 卷(选择题 共 30 分)一、(共 9分,每小题3 分)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 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_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有了。A.岿然不动温暖含情依靠着落B安静不动暖和含笑着落依靠C.安静不动温暖含笑依靠着落D.岿然不动暖和含情着落依靠【答案】B【解析】岿然不动:像高山一样挺立着一动不动,形容高大坚固、不能动摇;安静不动:安安静静一动不 动。根据“低声地说”的提示,第一空选“安静不动”

2、恰当;“温暖”是书面语,“暖和”是口语,第二 空选“暖和”恰当;含情:意思是怀着感情、怀着深情;含笑:面露微笑;根据“面上”的提示,第三空 选“含笑”恰当;着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依靠:可以作为依托或指望得到其帮助的人或物;二者 隐含递进关系,故第四空选“着落”,最后一空,选“依靠”。故选:B。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要用全面、长远的眼光看待形势变化,科学分析形势,把握发展大势。B. 我们必须创新方法,开拓市场化岗位,坚持能用尽用,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创造条件。C. 一轮中秋圆月,宛若一个心灵容器,盛满了华夏儿女从古至今触景生怀的遐思。D. 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科研人员减

3、负松绑,其目的是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潜能。【答案】 B【解析】B.成分残缺,在“坚持能用尽用”后边加上“原则”。故选B。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有的一声长叫,包括着六七个音阶;有的只是一个声音,圆润而不觉其单调;有时是独唱而有时是 合唱:简直就是一派和谐的交响乐。B.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 于我。c.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D.“那正是理想的衣服! ”皇帝心里想,“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和

4、自己的职位不相称;我就可以辨别出哪些人是聪明人,哪些人是傻子。”【答案】B【解析】B.“小路有意思”应该是句号,不是分号。因为前面两句是分句的关系,前两句和第三句不是分句的关系,且至“小路有意思”处前一句语意表述已经完整,所以不能用分号,应用句号。故选B。二、(共 9分,每小题3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 题。儿童的想象力 相信每一个人都曾有过白日做梦、幻想世界的经历,那些意趣横生、显得不切实际的想象一定为你 的童年甚至青年时代带来无尽的美好体验。 我们那代人,童年时流行看“科学幻想小说”,一本好书能看得废寝忘食。1960年,我小学四年级 时,读了儒勒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神秘岛等书,作者描

5、述的世界魅力无穷,令人心驰神往。当得 知儒勒凡尔纳等科幻先驱想象的事物在20世纪成为现实时。这些书仿佛在召唤儿童:幻想可以照进现实。 重视儿童想象力的培养,尊重他们自由思想的权利,关系到人的一生。儿童时期是精神的播种期, 在这一时期不重视培育想象力,长成之后未免“先天不足”。儿童的想象力起于观察、交流和阅读。文字 表达的形象,图画展示的情境,戏剧或故事的演绎过程等等,对培育儿童的想象力至为重要。 儿童一般能直言内心所想,在得到鼓励时更是不会担心说错,在交流活动中他会逐渐意识到“多种 多样”“意料之外”带来的启示。文字表达的形象可能与想象不同,图画展示的情境有了不同的解说,戏 剧故事的结局留下了

6、一些空白,事物的答案竟然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他会有“参与”的愿 望。儿童在阅读时可能“带入”自己,他可能会在绘画时把自己画进去,他也可能在戏剧中根据自己的理 解“进入角色”。 我们那代人童年时,资讯远没有现在这样发达。我看连环画或插图,很注意图中的建筑及人物服饰, 那是我所不知道的世界。多年之后,看到巴尔扎克笔下的巴黎和狄更斯笔下的伦敦,才明白那些图画是十 九世纪的欧洲,一个时代的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各有特征。“经验”就这样出现,而此后的阅读,随着 作者的叙述或描绘,我能感受到“形象”,甚至具体的场景。 在儿童接触世界并开始无尽的想象时,要尽可能地肯定他的想象的合理性,老师或者家长

7、每说出一 个“不对”或“错了”,都有可能堵住自由思想,让他误认为每个问题必须有“答案”,“答案”必须“准 确无误”“尽善尽美”“无懈可击”,于是他会认为个人见解无足轻重。 儿童从小学就知道“标准答案”的存在,知道“胡思乱想”会遭到嘲笑,他会认为自己的想象没有 价值,那他有什么必要自由地想象和言说呢?不如等待教师提供的“精准答案”。会有一天,豁然开朗的 人们终于明白事物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故事的发展可能有无数种结局,自然界的万紫千红奥秘无穷。这 时,从小学开始被灌输的“标准答案”就显出了无比的荒谬,阻滞人想象的正是童年时那些没有必要的 规训。(原文/吴非,基于命题需要改写) 4下面有关儿童想象力

8、的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尊重儿童自由思想的权利,重视儿童想象力培养,这关系到孩子一生。B. 儿童时期是想象力的播种期,多让儿童观察、交流和阅读。C. 文字、图画、故事等阅读材料与儿童的想象有关,它们可以激发儿童的想象力。D. 儿童在阅读时,得到了正确答案,就乐于将自己融入阅读材料,这样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 5下面各项关于阅读对儿童想象力培养的作用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A. 阅读文字表达的形象,图画展示的情景,戏剧或故事的演绎过程都可以激发儿童想象力。B. 儿童在阅读文字、图画、戏剧故事时,读出事物的答案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C. 儿童只有在阅读时“带入”自己,在绘画时把自己

9、画进去,在戏剧中“进入角色”,才可激发想象力。D. 儿童在阅读时直言内心所想,在交流活动中会逐渐意识到想象带来的启示。 6下列对培养儿童想象力方法表述,不符合的原文的一项是A. 让儿童多观察、交流和阅读。B. 鼓励儿童在课堂上大胆提问及直言内心所想。C. 肯定儿童接触世界的想象的合理性。D. 去掉“标准答案”及没有必要的规训。【答案】4. D5. C6. B【解析】4. D.有误,文章第四段中“事物的答案竟然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他会有参与的愿望”, 答案先出乎意料,才能激发儿童想象,继而才会“参与”。所以题干表述错误。故选D。5. C.“只有”说法太绝对,与文章第四段“事物的答案竟

10、然出乎意料,这就激发了儿童的想象儿童 在阅读时可能带入自己,他可能会在绘画时把自己画进去,他也可能在戏剧中根据自己的理解进入 角色不符。故选Co6.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与原文“儿童的想象力起于观察、交流和阅读”对应;B.有误,通读全 文可知,文中没有涉及到此方法,文中表达的意思是:儿童在阅读时直言内心所想,在交流活动中会逐渐 意识到想象带来的启示;C.与原文“在儿童接触世界并开始无尽的想象时,要尽可能地肯定他的想象的合 理性”对应;D.与原文“豁然开朗的人们终于明白事物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故事的发展可能有无数种结 局,自然界的万紫千红奥秘无穷阻滞人想象的正是童年时那些没有必要的规训”

11、对应;故选Bo三、(共 12分,每小题3 分)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第7题。过故友旧居(唐)许浑往年公子宅,夜宴乐难忘。高竹动疏翠,早莲飘暗香。珠盘凝宝瑟,练席递华觞。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7. 下列对本诗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句的“公子宅”即题中的“故友旧居”,点明了往年宴会举行的地点。B. 从“夜宴” “疏翠”“早莲”等词语可以看出,宴会举行于初夏的夜晚。C. 本诗领联描绘了夜宴环境的优雅,颈联则突出了夜宴陈设的华贵。D. 往年夜宴快乐难忘,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答案】D【解析】这道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D.错在“今日春草生机勃勃,全诗表达了诗人

12、对生活的热爱”。 从“今日皆何处,闭门春草长”可以看出,作者对今日故友旧居门庭紧闭,荒草丛生的伤感失落。故选Do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0题。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 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 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求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 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若果行此,必有所害。”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辩于其大

13、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于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 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注:侨:子产名侨。四国之为:四周邻国所作的事。诸侯之事:诸侯之间的重大政治活动。8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子皮欲使尹何为邑B. 不吾叛也C. 择能而使之D. 身之所庇也使:让叛:背叛能:有才能,有才干庇:保护9. 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A. 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

14、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B. 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C. 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D. 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10. 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封地。子产说尹何太年轻,不一定行。B. 子产认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C. 子产听说过学好了然后才去管理政事,没听说过用治理政事的方式来让他学习的。D. 子产任用冯简子、子太叔、公孙挥、裨谌、子羽

15、等人都是发挥他们的优势,体现了子产知人善任的 特点。【答案】8. C9. B 10. D【解析】8. 本题考查对实词的理解能力。C.句意:选择贤能的人来任用他。能:贤能的人。故选Co9.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句意为: 子产便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的情况,并且让他跟他们多做一些外交辞令。之后便与裨谌驾车来到野外,让 他看谋划计略是否可行。等到回去再告诉冯简子,让他来作出决断。故断句为: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 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故选B。10. 本题考查内容理解。结合原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又善于辞令”可知,公孙挥能够知道四周 邻国诸侯的行动,并且还善于做外交辞令;结合“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可知,子产 是向子羽询问四周邻国的情况,并且让他跟他们多做一些外交辞令。由此可判断公孙挥与子羽是同一个人。 公孙挥,春秋时郑国人,字子羽。故选Do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90 分)四、(6 分)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