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教育理论-118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11410126 上传时间:2023-08-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升本教育理论-118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专升本教育理论-118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专升本教育理论-118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专升本教育理论-118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专升本教育理论-118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升本教育理论-11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升本教育理论-11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升本教育理论-118(总分:150.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教育学部分(总题数:0,分数:0.00)二、选择题(总题数:12,分数:24.00)1.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 _。(分数:2.00 )A. 搞好教学 VB. 做好学生思想品德教育C. 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D. 搞好科研解析:2.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分数:2.00 )A.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VC. 做好个别教育工作D. 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解析: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一道重要简答题。它的答题要点有四个:第一,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第二,选择和培养班干部;第三,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第四,组织多样

2、的教育活动。在这部分还有两个小点易考:第一,有无正确的集体舆论,是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一个班的集体舆论持久地发生作用就形成一种风气,这就是班风。你要知道:衡量班集体是否形成的重要 标志之一是什么,还要熟悉班风的定义,如果要岀选择题的话,要能够选岀“班风”两字。3. 以跑、走、跳、投为主要内容的体育运动是_(分数:2.00 )A. 田径 VB. 体操C. 球类D. 武术解析:4. 德育的对象是受教育者,受教育者包括_(分数:2.00 )A. 个体学生B. 学生个体C. 学生群体D. 学生的个体和群体V解析:解析他们是教育的对象,同时也是自我教育的实施者。5. 建国以来,我国教

3、育目的的多次变化,说明了教育目的受 (分数:2.00 )A. 文化传统的制约B.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制约C. 社会生产方式的制约VD. 外国教育目的的制约解析:解析该题难度较大,要求考生理解“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有:马克 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社会生产方式、人的发展需要。根据这三点,再看四个选项,A D两项没有,可以不考虑,而B项“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不变的,C项“社会生产方式”是不断变化的,其变化就引起了教育目的的变化,所以正确答案应是Co6. 在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分数:2.00 )A. 班主任 VB. 任课教师C. 学校领

4、导D. 团队干部解析:7.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中,学校教育(分数:2.00 )A. 起主导作用VB. 起决定作用C. 不起主导作用D. 不起作用解析: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青少年一代的成长起_ o(分数:2.00 )A. 桥梁作用B. 关键作用 VC. 主导作用D. 决定作用解析:9. 教育部2003 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规定,农村成人教育的重点是(分数:2.00 )A. 扫除青壮年文盲和职业人才培训B. 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VC. 加强农业知识的教育和实用技术的培训D. 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解析:10. 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是 _(分数:2.00 )A

5、. 学校教育制度VB. 儿童教育机关C. 成人文化教育机关D. 国家教育领导体制解析:解析学校教育制度是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是 我国教育制度的核心。正确理解国民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的内涵,从二者的关系上区分这两个概念。11. 民主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 (分数:2.00 )A. 杜威B. 赞科夫C. 赫尔巴特 VD. 克鲁普斯卡娅解析:解析在教育学发展的独立形态阶段有许多影响后世的教育家和著作产生。对于其中几个主要教育家的著作及教育思想要熟记。12. 实行“自觉纪律”教育的社会是 (分数:2.00 )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C. 资本主义社会D.

6、社会主义社会V解析:解析 该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中的“自觉纪律教育”。考生要清楚在奴隶社 会、封建社会实行的是“棍棒纪律”,在资本主义社会实行的是“饥饿纪律”,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的是 “自觉纪律教育”。这几方面都可以作为选择题出。三、辨析题(总题数: 2,分数: 12.00)13. 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分数: 6.00 ) 正确答案: () 解析:错误。因为教师违反了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 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保护。14. 社会需要是制定教育目的的唯一依据。

7、(分数: 6.00 ) 正确答案: ()解析:错误 ( 不准确或不全面 ) 。除社会需要外,制定教育目的还应考虑人的兴趣、爱好、性格、才能等个 性发展的需要。 解析 有两大基本规律贯穿教育学的始终,即教育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以及教育和人的发展的关系,具体说来,教 育受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制约,同时教育对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又具有反作用;人的发展规 律制约教育,同时教育又要适应人的发展规律。因此,教育目的的确立要考虑社会的需要和人的需要,不 能只考虑某一方面的需要。如果在制定教育目的时只考虑社会的需要,就会导致社会本位论的错误观点; 如果只强调人的需要,就会导致个人本位论的错误观点。 错误防

8、范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在这一学说中,有一些内容容易考小题: (1) 社会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 (2)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是人的片面发展的主要特征; (3) 机 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四、简答题(总题数: 3,分数: 24.00)15. 简述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分数: 8.00 ) 正确答案: () 解析: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 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 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 整体设置九年

9、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 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 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 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 改变

10、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 适应性。16. 简述德育方法的改革分数: 8.00 ) 正确答案: ()解析: (1) 双导法 (2) 疏导法 (3) 对话法 (4) 感化法 (5) 交流法 (6) 心理咨询法17. 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分数: 8.00 ) 正确答案: () 解析: (1) 教材建设的突破。(2) 教学组织形式的突破。(3) 师生关系的突破。(4) 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5) 教学规模的扩大。五、论述题 (总题数: 1,分数: 15.00)18. 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特点。(分数: 15

11、.00 ) 正确答案: () 解析: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分科与综合课程相结合,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 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并作为必修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 信息技术教育、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 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 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 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

12、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 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 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 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 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六、心理学 (总题数: 0,分数: 0.00)七、选择题 (总题数: 12,分数: 24.00)19.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注意品质的范畴 (分数: 2.00 )A. 注意的广度B. 注意的敏捷性 VC. 注意的稳定性D. 注意的分配解析: 解

13、析 本题考查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20. 下面哪一种测验属于自陈式人格测验 (分数: 2.00 )A. 罗夏克墨迹测验B. 句子完成测验C. 主题统觉测验D. 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V解析:21. 情绪是以什么为中介的反映形式 (分数:2.00 )A. 需要 VB. 动机C. 态度D. 认识解析:22. 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_(分数:2.00 )A. 练习 VB. 感知C. 活动D. 思维解析:23. 用“一目十行”形容人的阅读速度,从注意的角度讲,主要表明他的注意_(分数:2.00 )A. 稳定性好B. 分配好C. 转移好D. 范围

14、广 V解析:解析A、B、C、D都属于注意的品质特征,D注意的范围(即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 清楚地把握对象数量多寡的注意特征。24. 个体内部的不平衡状态并成为活动积极性的内在源泉,称为_(分数:2.00 )A. 情绪B. 动机C. 需要 VD. 兴趣解析:25. 人的气质特征主要受什么因素制约?(分数:2.00 )A. 世界观B. 能力C. 社会环境D.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V解析:解析巴甫洛认为人的气质是由入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决定的。26. 个体对某态度对象的卷入水平,属于态度的 (分数:2.00 )A. 深刻纬度 VB. 强度纬度C. 中性纬度D. 外显纬度解析:27. 根据需要的起源不同,可分为 (分数:2.00 )A. 生理与社会需要VB. 物质与精神需要C. 爱与隶属需要D. 成就与交往需要解析:28.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是人际吸引中的 (分数:2.00)A. 能力吸引B. 性格吸引C. 相似吸引 VD. 互补吸引解析:考点人际吸引的因素解析人们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说的就是这种现象。29. 从心理学上讲。“一心”是可以“二用”的,这体现了注意的_(分数:2.00 )A. 稳定性B. 广度 VC. 分配D. 转移解析:解析“一心”可以“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