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七上古诗词复习教师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11409519 上传时间:2023-05-2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七上古诗词复习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七上古诗词复习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七上古诗词复习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七上古诗词复习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七上古诗词复习教师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七年级(上)古诗词赏析(教师版)一、次北固山下(P21)1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潮水上涨,江水浩渺与岸齐平,江面显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一叶白帆好像悬挂在高远的江天。2“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诗句对偶工整,形象生动,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暗示着时光的流逝,蕴含着一种自然理趣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给人以积极乐观的鼓舞力量。 “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赋予它们人的意志和情思,给人以乐观向上的力量。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表现了诗人 思念故乡 的思想感情。下面诗句中用到“

2、雁”的意象,表达情感与本诗不同的一项是 ( D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B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C白首思归归不得,空山闻雁雁声哀 郎士元空山闻雁雁声哀D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二、赤壁(P23)1这是一首与三国的故事有关的诗,“东风”,指的是历史上的“火烧赤壁”一事,诗中以“东风”比喻“机遇”。2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这件古物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抑郁之情。 3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不好。原诗句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二乔”

3、这两位美女被“锁”的命运来写国家的命运,反映出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的重大影响,形象而深刻。改后的诗句过于直白,缺乏诗味。三、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P111)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 又恐 、一个是 何似 。2.完成下面题目。“此事古难全”中“此事”指代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分析“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4、;“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 四、早春(P140)1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所展示的画面。 长安街上,绵绵细雨滋润着大地。远远望去,朦朦胧胧,仿佛有一片青青草色,走近了,却极淡极少、似有似无。2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以下题目。【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乙】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

5、1两首都是写春景的诗,在写景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抓住早春富有特色的景物来写,甲诗抓住了小雨中的小草,乙诗抓住了新柳,都突出了早春的生机勃勃的特点。2两首写景的诗都蕴含着哲理,请你结合相关语句说说有何不同。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文学创作必须感受敏锐,努力发现新的东西,要有创新,写出新的境界,不能人云亦云。五、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P210)1“左迁”一词的意思是:贬官、降职或远调。2“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中,诗人撷取“杨花落尽”“子规哀啼”这两种景物加以描

6、写,既点明了暮春季节,又采用了寓情于景 手法,抒发了对朋友离别的忧伤的情感。3.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诗句通过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的修辞,将月亮人格化,让月亮成为善解人意的知心人,带去对朋友的同情和思念,意境浪漫新颖,令人回味。4阅读李白的两首诗,完成后面两小题。甲: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乙: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1)“杨花”与”烟花”都与杨柳有关,“杨花”能唤起读者对王昌龄被贬远行的联想;“烟花”能表现扬州阳

7、春三月的 柳絮如烟,繁花似景 情景。 ( 2)甲诗结尾两句大胆想像,乙诗结尾两句借景抒情。请任选其一具体解说。甲诗见第3题。 乙诗结尾:作者通过目送友从行船的孤帆渐行渐远直到消失在碧水蓝天的尽头,仍眺望天水相接处的情景,寄托了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以下内容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理解记忆)六、浣溪沙 山下兰芽短浸溪(P24) 1“唱黄鸡”的本意是黄鸡报晓,诗中是指:时间,时光流逝。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3词的上阕描绘了三幅画面: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规啼4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作者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句意:谁

8、说人生只会变老,不能再变得年轻?你看门前的溪水不是也能向西奔流吗!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自伤衰老。哲理: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情感: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5从所积累的古诗曲的名句中(课内外不限),找出与“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一句语意相反的诗句: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七、十五夜望月(P109)1诗中写了哪些景物?有何作用?庭院中被月光照得发白的地面,栖息在树上的鸦雀、冷露、桂花等景物,渲染了中秋望月环境的凄清、孤寂,加重了思乡怀人的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意长的意境。2全唐诗录此诗,“不知秋思落谁家”之“落”字作“在”,你

9、认为哪个字更好?为什么?我认为“落”字好。一个“落”字,新颖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 “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了。八、西江月(P142)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2)描写这些声音的作用: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以动衬静,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2“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表现夏夜特征,给人印象深刻,流露出词人热爱乡村的思想感情。3.“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中“忽见”很传神,请你分析其妙处。陆游有一句

10、诗,写的也是这种意境,这一句是什么? (1)“忽见”二字很传神,它把夜行人急寻不着而突然见到的惊喜神态全部表现出来。表达出词人对农村生活的爱好和对农事丰收的喜悦。(2)陆游的诗句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九、秋词(P143)1.本诗作者借助“排云之鹤”,来表达对秋的迥异态度。请写出你对本诗中“鹤”的形象和体现的人生态度的简要理解。(50字左右) 诗中的“鹤”,在秋日晴空中,振翅高飞,排云直上,矫健凌厉,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人生态度。2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 (1)表现了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2)诗人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十、迢迢牵牛星(P208)1这首诗借天上神话,表达人间悲情,写尽了天上多少痴情男女的离情与相思。2“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句形象地表现了有情人被分融两地,隔河相望,难以相会的痛苦之情。3诗中运用的叠词,使诗读来琅琅上口,情调缠绵。 袁灶初中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2014春初三语文学案作业第3页(共3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