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11409390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8.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3年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023年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023年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023年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工作要点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进一步发挥*市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根据*都市圈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都市圈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圈办(2023)1号)要求,结合省市政府年度重点工作部署,制定我市推进都市圈一体化建设2023年工作要点。一、推进规划统筹一体化1.加快规划报批实施。*都市圈发展规划报经省政府同意后,配合省发改委按程序上报国家发改委,争取早日获批实施。2 .深化重大课题研究。结合圈内城市产业和要素禀赋的差异性、互补性,开展圈内城市互补合作专项课题研究。围绕都市圈重点发展方向,完成合六同

2、城化发展顶层设计前期研究。3 .推进合作专题落实。围绕工业、交通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等11个合作专题,各牵头责任单位组织至少1次圈内城市对口部门联席会,开展23次合作交流活动。完善信息报送制度,牵头责任单位每月向都市圈办公室报送1次合作专题推进情况。二、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4 .优化轨道交通布局。加快*等项目建设,推动*前期规划研究。5 .织密高速通道网络。加快*等工程建设,开工建设*等前期工作。6 .完善航空枢纽功能。加快*新桥机场航站楼改扩建工程建设,推进飞行区改扩建工程前期工作。正式运营*通用机场,加快*等通用机场前期工作。推进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加密开通至日韩、欧美、东盟等重点方向的

3、国际货运航线,优化拓展航空货运网络,加大与航空货运龙头企业合作,完善全球重要航点网络布局。7 .提高水运通江能力。协助推进*改造工程建设,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前期工作,与*市开展“飞地”港口合作。推进*联运中心建设,提升江河海联运中转功能。推进*通江一级航道前期工作,开展*通江一级航道入*公河线路比选方案专题研究。完成*口引水工程和*长江供水工程建设。三、推进产业协同一体化8 .推动重点产业协同发展。围绕都市圈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深入开展“强链、补链、延链”行动,引导圈内各市产业功能互补、联动发展。发挥都市圈产业(链)联盟作用,举办都市圈重点产业链供应链对

4、接交流活动,邀请都市圈其他城市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加。发挥*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作用,常态化开展都市圈场景对接活动,为都市圈城市提供场景应用资源。加强都市圈投资促进机构合作,依托现有的招商网络和平台,共享招商信息,围绕重点产业链开展联合招商活动,联合打造都市圈投资推广品牌。9,推动现代农业合作共建。提升都市圈供*蔬菜基地合作共建水平,增强和改善都市圈“菜篮子”产品综合保障、均衡供给和季节调剂能力。邀请圈内企业、合作社参加中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及*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宣传展示合作共建县特色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合作共建,探索*市和周边城市建立现代农业产业联合体等抱团发展模式,提升我市农业生产、

5、加工能力。10.推动现代服务业协同联动。实施服务业锻长补短行动,聚焦十大重点行业,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都市圈服务业协同联动。发挥市大物流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统筹作用,以国家物流枢纽和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为引领,密切与都市圈城市综合立体物流通道网络联系。争创国家现代流通战略支点城市、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城市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推进*数字经济和线上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加快发展数据要素市场。鼓励我市品牌连锁商贸流通企业在圈内城市连锁发展。四、推进科创协同一体化IL促进创新资源辐射带动。充分发挥*创新资源辐射带动作用,深度挖掘激活圈内创新资源,聚焦发力、共同打造世界科技创新策源地。强化*

6、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引领作用,支持大科学装置等创新资源对接圈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联合提升都市圈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前沿科技研发在都市圈内“沿途下蛋”。加强原创性引领型科技攻关,采用“揭榜挂帅”方式,支持圈内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在应用基础研究、产业链“卡脖子技术、关键共性技术领域取得一批突破。12 .建设高水平创新平台。强化圈内高校、科研院所创新能力带动,支持*等在*高校、科研院所与圈内城市开展合作,共建一批科创平台。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市关键共性技术研发项目,引导促进企业主导的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发展,发挥圈内科技型骨干企业的引领支撑作用,推进共性技术研发。13 .推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加快合

7、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设,深化市科技成果转化专班工作实效,扩展对接高校、科研院所范围,挖掘一批都市圈城市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依托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集聚全球优秀人才和创新资源,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都市圈应用转化。重构*创新馆功能,打造技术开发、转化交易、项目孵化、展示推广“四位一体”的项目源平台,加快*科技大市场*都市圈内各分市场建设。组织圈内企业参加中国(*)科交会、*科技大市场月度交易会等成果交易转化活动,推动国内外科技成果就地转化交易应用。五、推进生态治理一体化14 .强化区域水污染治理协作。发挥好*总湖(河)长制作用,深入推进*流域水体联防联控和水环境综合治理,强化*

8、蓝藻应急防控调度。会同*等都市圈城市推进*河等跨界河流水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工作,开展跨界水体加密监测和现场巡查。健全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区水环境生态补偿。协调推动*3个子项目建设工作。15 .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治。落实都市圈大气联防联控机制,健全区域大气污染预警预报体系,推动大气污染跨界治理。开展PM2.5和03协同治理,巩固区域空气质量稳定向好态势。16 .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有计划分步骤推动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体现控制在先。推动企业对标行业能效标杆水平实施节能改造升级,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进煤炭消费有序减量替代。六、推进开放合作一体化17 .深化区域合

9、作平台建设。加快推动*同城化发展,制定年度重点项目及合作事项计划。全力推动*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合作区)建设,在利益共享、跨行政区域规划管理、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等方面开展改革试点。提升*等合作园区共建水平,探索开展*市际园区合作。聚焦辐射带动*县等毗邻县域共同发展,重点围绕园区合作共建、产业协同协作、基础设施互联、公共服务共享等领域协调联动。18 .统筹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加强*自贸试验区*片区与*片区及都市圈各类产业园区协同联动,力争形成更多制度创新成果,推进*联动创新区申建工作。推行“*中欧班列+”共享发展模式,持续为圈内城市和企业开行定向班列和定制班列服务。加快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

10、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七、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19 .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开展都市圈教育教学观摩活动,定期举办基础教育学术年会。做好*教育教学合作交流工作。20 .深化医疗资源联动。深化与圈内城市公共卫生合作,健全完善疫情防控、急救、疾病预防控制、地方病防治、血液安全等领域合作机制、细化合作举措。推进*市第一人民医院对口帮扶*市第四人民医院。加强医保目录、医保报销政策和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衔接,优化都市圈异地就医医保直接结算经办服务,取消参保户籍限制。21 .开展文化旅游互动。共同编制都市圈精品旅游线路,联合圈内城市赴外地重点客源城市开展文旅推介会,推动都市圈客源互送、

11、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传播*都市圈文化品牌。推动圈内城市持续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相互刊发文旅资源产品资讯,为圈内城市在*举办文旅推介会做好协助服务。高起点规划建设*运河百里画廊,加快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风景画廊、生态绿廊、经济走廊。22 .加强人力资源合作。加强都市圈干部、人才资源交流。与都市圈城市建立长期稳定的劳务协作机制,开展“招工引匠”劳务对接活动,搭建人力资源交流合作、就业互助平台。完善都市圈城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信息共享发布联动机制,推进异地发布重点企业用工需求信息。23 .推进“一码(卡)通”应用。加快构建都市圈“一码(卡)通”服务体系,推进都市圈城市在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

12、域开展“一码(卡)通”应用场景对接,探索“同城待遇”。依托“一码(卡)通”服务网,建设医疗服务一卡通,逐步实现圈内居民跨市享受就医服务等“一站式”便捷服务。八、推进市场体系一体化24 .建立区域信用联动机制。聚焦食品药品等领域,强化区域信息共享,拓展信用评价和应用场景。在“信易贷”等方面进一步强化共建共享,共同探索跨区域、跨领域信用联合奖惩。支持驻*金融机构在“信易贷”平台上线各类金融产品,为圈内企业提供线上融资服务。25 .推进市场监管区域联动。持续推进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安全追溯信息互联共享试点工作,参与长三角区域食品安全追溯信息“一张网”建设。26 .推动要素资源有序流动。申建*都市圈要素市

13、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圈内城市土地、能耗、人力等要素保障互补机制。持续推进都市圈公共资源交易区域协同与一体化发展,在市场主体信息、专家资源及平台场地等方面共享共用,常态化开展圈内城市多地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同志们:今天,县政府召开二季度重点项目建设暨经济运行分析会,主要是分析二季度重点项目进展及经济运行情况,研究推进举措,进一步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奋力推动经济社会追赶超越、加速发展,确保上半年实现“双过半”目标。刚才,*县长传达了全市二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精神,领学了*市长讲话的主要内容;县发改、统计、招商3个部门通报了二季度经济运行相关情况,底子清楚,分析透彻,对下一步工作建议

14、重点突出,措施得力。后面,赵县长还要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认真抓好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先讲三点:一、精准研判当前经济形势今年以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打造*副中心、建设幸福新*”总目标,积极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聚焦四大增长点,经济发展开局总体良好。发展态势总体平稳。一是主要经济指标较快增长。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同比增长*%,列全市第三;预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增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增长*%,列全市第二;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亿元,增长*%,列全市第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列全市第六。二是项目建设加力提速。集中开

15、工了一批重点项目,*个县级重点项目开工*个、开工率*%,完成投资*亿元、占年度计划的*%,其中市级项目*个、开工*个。通过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包装项目240个、总投资*亿元。策划包装争取专项建设基金项目*个、总投资*亿元,其中*个经市发改委审核通过,申请专项建设基金*亿元。策划包装PPP招商项目*个、总投资*亿元。三是工业经济加快发展。“双千”活动深入开展,华凯建材、窑岭子光伏等重大产业项目进展良好。全县规上工业实现产值*亿元、增长*%,其中:秦源煤业实现产值*亿元,占规上工业产值的*%;。四是重点工作高点突破。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完成旧城改造提升方案,联通综合楼建成投用,南岸新城开发、主城区

16、改造加快推进,城市管理更加精细;乡村振兴推进有力,精准识别任务全面完成,干部驻村脱贫扎实推进,结对帮扶责任全面落实,大力开展精准施策、精准帮扶;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草原建设成效显现,游客接待中心、风情小镇、旅游环线等工程加快推进,全县二季度接待游客*人次,综合收入*亿元;农业生产高点起步,果园春管、畜禽防疫、烤烟育苗等工作全面展开。民生保障不断改善,*大地园林化持续推进,生态雅村创建深入开展,取得积极成效。面临形势比较严峻。一是财政收入增速下滑。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财政收入增长乏力,收入结构不够合理,非税收入占比较高,致使财政收入较上年同期欠收*万元。二是项目建设整体推进较慢。*个重点项目中还有*个项目未开工,*个项目未达到时序进度。三是固定资产投资入库不及时。主要问题是投资结构不合理、大项目偏少、资料不齐。二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库中有*个项目,其中:一产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