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进洞方案设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11409034 上传时间:2023-03-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1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隧道进洞方案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隧道进洞方案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隧道进洞方案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隧道进洞方案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隧道进洞方案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隧道进洞方案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隧道进洞方案设计(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隧道进洞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黄家湾隧道进口DK593+486DK 593+531段45米,邱家梁隧道进口DK596+765DK596+797段32米均为级围岩,岩性为砂岩及泥岩夹砂岩,局部呈互层状,节理发育。此类地质状况的围岩极不稳定,在进洞口处埋深很浅,施工开挖过程中如果方法不当极易造成塌方。二施工方法及工艺为确保施工安全,在黄家湾隧道进口、邱家梁隧道进口的施工中采用中壁法开挖施工方案,采取拱墙格栅钢架及拱部小导管注浆超前支护的施工方案,现对施工方案阐述如下。1 中壁法开挖施工1)施工方法及顺序(见下图)。1020m2中壁法分部施工间隔示意510m42030m1020m1中壁法施工步骤示意10

2、20m32143中壁法施工步骤示意图35m35m65采用中壁法施工,在开挖断面中部设置临时隔墙实现化大为小,分步开挖,步步封闭成环,以环环相套形成初期支护。采用网喷砼、锚杆、钢架、临时仰供、超前导管(锚杆)等五种组合形式的初期支护为主要的承载体系,在施工中加强监控量测,以量测信息反馈指导施工。中壁法施工上部台阶高度黄家湾隧道进口控制在3.0米左右,邱家梁隧道进口控制在4.5米左右。2)中壁法施工的工艺要点超前支护:级围岩采用管超前严注浆,用钢架为支点,使用超前注浆小导管防护,小导管采用42 mm钢管,管上钻梅花型注浆孔,小导管布于隧道拱部,环向间距0.4m,长3.5M,外插角510o ,每2榀

3、钢架(钢架间距0.81.0m)打设一次。早成环、环套环:及时进行初期支护,开挖后立即初喷混凝土,打锚杆挂网,架立钢架,从开挖到施喷混凝土的时间不应超过围岩的自稳时间;每一步开挖后初期支护都必须成环,设临时仰拱。为确保钢架整体受力,在施工时设纵向连接筋,将每榀钢架连成一体,在钢架底下垫砼预制块,以增大基底承压面积;在拱脚加设锁脚锚杆,一般在拱脚处布置二排锁脚锚杆。控制台阶段长度:分部施工的断面循环进尺宜为0.81m,上下台阶长度35m,不宜过长。及时施作仰拱及填充:形成封闭受力结构,全断面初期支护完成810m后,每次拆除中隔墙45m(拆除中隔墙受力状态发生变化,每次拆除不能过长),一次性施作仰拱

4、砼45 m。重视监控量测:利用微机对现场量测结果进行计算分析,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处理,指导施工。3)中壁法施工作业循环时间、循环进尺安排一侧的超前导坑与另一侧的后续导坑拉开距离后(不小于15m)两侧可平行作业,每循环进尺0.81m。每一侧各主要工序的作业时间为:超前支护3h、导坑上部开挖与初期支护4.5h、导坑下部开挖与初期支护4.5h,共计12h;每天可完成2个循环,进尺1.62m;每月可完成4860m。4)中壁法施工开挖方式中部根据地质情况采用机械开挖或人工钻爆,爆破采用短循环、弱爆破,严格控制单孔装药量,周边轮廓用风镐人工开挖修凿。2 超前小导管超前支护1)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框图及文字

5、说明小导管施工采用风钻钻孔,将小导管沿孔打入或用风钻顶入。小导管在洞外焊接加工,管头3.3m以外加工成花管。为减少拱架超挖量及加强小导管尾端支撑,在拱架工字钢腹部钻孔,以便小导管从中穿过。开挖周边放样布孔YT-28凿岩机钻孔清孔插入小导管小导管加工封闭掌子面、注浆浆液准备隧道开挖超前小导管施工工艺框图小导管采用外径42mm,壁厚3.5mm,长3.5m的热轧无缝钢管,钢管前端呈尖锥状,尾部焊接加劲箍筋,管壁钻8mm压浆孔,尾部1m内不设压浆孔。成孔较容易时,选用麻花钻钻孔,后顶进管,此时孔深较设计长1m;成孔较难时,改为装扩孔偏心钻头,套管跟进。初钻用低压顶进,以保持方向,防止孔位偏斜。采用注单

6、液水泥浆进行围岩加固,注浆压力0.51.0Mpa。并可掺入BR型等类增强防水剂,提高防水效果。止浆墙用喷射混凝土形成,喷射范围是整个掌子面和掌子面退后3m范围环向开挖面。注浆管的止浆和固定:在注浆管预定的位置,用沾有CS胶泥的麻丝缠绕成不小于钻孔直径的柱塞,把管子插入孔内,再用台车把管顶入孔内。使麻丝柱塞与孔壁充分挤压紧,然后在麻丝与孔口空余部分填充CS胶泥。2)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1)施工方法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小导管环向布置在拱部开挖轮廓线,采用台车配合风钻钻孔,沿孔打入注浆小导管(42钢管、管壁交错钻渗浆孔),注浆前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拌合机拌制水泥砂浆,水泥砂浆配合比经现场试验确定,

7、采用注浆泵注浆。注浆选定参数:浆液:采用纯水泥浆液;水灰比:1:11:1.5;注浆压力:0.51.0MPa;单孔进浆量:0.1m3。注:上述注浆参数均为暂定,施工时再根据现场试验注浆效果进行调整。首先施工1#、3#、5#等奇数号孔,再施工2#、4#、6#等偶数号孔,同时利用偶数号检查注浆效果及补充注浆。注浆前先喷混凝土封闭掌子面以防漏浆,注浆顺序由下向上,注浆时选取最佳注浆压力和注浆量,注浆压力为0.51.0MPa,必要时可在孔口处设置止浆塞。止浆塞应能承受规定的最大注浆压力。注完浆的钢管要立即堵塞孔口,防止浆液外流。小导管注浆示意图如下页图。(2)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喷射早强混凝土封闭掌子面

8、施作超前小导管注浆掘进。3初期支护锚杆采用风钻钻眼,在作业平台车上进行钢架、锚杆及挂网等的安装及湿喷砼。初期支护必须紧跟开挖面,以控制围岩变形和减少围岩暴露时间;初期支护形式包括锚杆、钢筋网、工字钢架及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对于新奥法施工作为永久衬砌的一部分。1)锚杆施工锚杆材料的品种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进行以下检验:外观质量检验:杆体直径要均匀、一致,无严重锈蚀、弯折;抗拉强度试验应满足工程要求;加工后的锚杆的杆体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车丝部分无偏心,有焊接件时焊缝表面不得有裂纹、焊瘤等缺陷;锚杆须具备防腐蚀性能,加工时必须浸锌处理(光亮型热浸锌),厚度大于80m;锚杆使用前,应在现场进行工艺、

9、力学试验。(1)中空注浆锚杆 中空注浆锚杆采用组合式中空注浆锚杆,由中空锚杆杆体、硬质塑料锚头、止浆塞、垫板螺母组成。中空注浆锚杆采用YT28气腿式风钻钻孔,将锚杆用风钻顶入。用YZB-80注浆泵压注水泥砂浆,注浆压力0.30.8Mpa,水灰比控制在0.450.5:1,压力控制在0.30.8Mpa。在安装锚杆垫板时应确保垫板与锚杆垂直,并与初喷混凝土面密贴紧压。2)钢筋网安设单层钢筋网在锚杆及初喷混凝土后施作,随被支护岩体的实际起伏状铺设,并与被支护岩面留出3cm保护层,可设置混凝土垫块。钢筋网与钢筋网连接处、钢筋网与锚杆连接处点焊在一起,使钢筋网在喷射时不易晃动。双层钢筋网在单层钢筋网的基础

10、上,在工字钢架架立完毕后再在工字钢架上铺设一层钢筋网,并与工字钢架焊接为整体。喷射混凝土时将其覆盖。钢筋网在加工厂加工成片,钢筋类型及网格间距按设计要求施作,在洞内再焊接起来形成整体。3)钢架支护工字钢架和格栅钢架在洞外按设计加工成型,现场拼装联结,工字钢架采用冷弯机冷弯加工。钢架洞内安装在初喷3cm砼之后进行,与定位筋焊接。钢架间用22纵向连接筋连接成整体,并尽可能多的与锚杆、钢筋网及其他支护焊接,保证支护的整体性。钢架拱脚必须放在牢固的基础上,纵向设置槽钢或垫钢板,架立时垂直隧道中线,钢架架立尽量紧靠围岩,保护层不小于2cm,并在钢架与初喷砼之间空隙处设置混凝土垫块。为防止钢架喷砼不密实,

11、可预埋注浆管,在挂防水板之前进行回填注浆。其施工顺序为:施工准备钢架制作试拼测量定位现场准备安装复喷混凝土。4)砼湿喷喷射砼采用砼湿喷机进行喷射作业。在洞外集中拌制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运至作业点,由湿式喷射机喷射,喷头处加入速凝剂。初期支护紧跟开挖面及时施作,以减少围岩暴露时间,抑制围岩变位,防止围岩在短期内松弛剥落。初期支护形式主要有注浆锚杆、钢筋网、格栅(型钢)钢架和喷射混凝土。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一般分初喷和复喷二次进行。开挖(或分部开挖)后,立即进行初喷35cm厚混凝土。复喷混凝土在锚杆、挂网安装后进行,尽快形成初期支护整体受力,以抑制围岩变位。砼的喷射工艺,要求自下而上,分片、分层进

12、行,喷嘴作小螺旋形运动,使喷层一层压一层,层层压实,在有出水点时,先喷射出水点周围,最后再喷出点,出水量较大时,应采取相应的排水措施。4 隧道施工监控量测隧道施工中及时、准确地掌握围岩变形情况和支护动态,了解围岩和支护应力、应变及其发展趋势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还可以及时调整预留沉降量。因此,施工中必须进行监控量测,并可根据量测数据对支护体系及施工方法作出正确评价,并及时采取措施以保证施工和结构安全。监控量测分为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两类,必测项目包括1、洞内外观察;2、水平相对净空变化值的量测;3、拱顶下沉量测;4、浅埋隧道地表下沉量测。选测项目包括:1、地表下沉量测;2、围岩内部变形量测;3、锚杆

13、轴力量测;4、围岩压力量测;5、初期支护喷砼及二次衬砌砼应力应变量测;6、钢架内力及所承受的荷载量测;7、围岩弹性波速度的测试。净空变形量测断面的间距一般为1015m,在、围岩的隧道中可根据需要酌情设置测点。量测在每次开挖后尽早进行,初读数在开挖后12h读取,最迟不得大于24h。5施工注意事项1、隧道施工应按“弱爆破、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早成环、环套环”的原则组织施工。禁止隧道坍塌事故的发生。2、严格按照施工图设计方案、有关规范标准及技术措施要求组织施工。3、钢架之间应及时施作纵向连接钢筋,钢架接头应连接牢固,且各部开挖底部之钢架(或临时钢架)应设锁脚锚杆,以确保钢架体系的稳定。4、作好监控量测并对监测信息及时分析,以确定临时支护拆除和二次衬砌的时机,必要时调整施工工序及支护参数。5、严格控制单循环进尺,控制单孔装药量,尽量减少爆破对围岩的扰动。6、作好超前地质预报,通过对掌子面围岩和临近掌子面5m范围内暴露岩面的观测、素描及地质作图,来分析判断掌子面前方10m范围内的围岩情况。通过地质钻机钻孔探测,根据钻孔围岩情况,清楚地了解前方50m范围内的围岩地质情况。通过地质预测、数据分析,及时提出预报资料,做好应急措施,保证施工顺利进行。7、随时检查隧道掌子面工作面是否处于安全状态,如支护、顶板及两帮是否牢固,如有松动的岩石,立即加以支护或处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