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11408324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第四中学八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案:24送东阳马生序第一课时(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课题:送东阳马生序 备课日期:学习目标1、了解实词“嗜、趋、俟、穷、被、臭、遗、馁、书”和虚词“以”等,了解名词用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等词类活用现象,了解宾语前置句、省略句、固定句等句式现象。2、理解文章的内容层次和正反对比的手法。3、疏通文句,掌握课文文意。熟读进而背诵课文。重点1、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2、理解作者如何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后生勤奋学习的。难点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教学资源与本文相关资料、课文朗读音频资料、图片板书设计导学过程学习过程一、导入:1、刻苦求学的成语故事大比拼。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囊萤映雪:囊萤,以囊盛

2、萤。晋书东胤传:“(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尚友录卷四:“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孙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常言道:“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孟子

3、也说:“夫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这些都说明了苦难并非全是坏事。只要我们善于化苦难为动力,则苦难就会成为成功的垫脚石。今天我们来学习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板书课文标题)二、解题: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作为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这是作者写给他的同乡后生马君则的一篇

4、文章,节选自宋学士文集里的朝京稿。这是一篇“赠序”,它不同于一般印在书前评介作品或说明写作目的的“序”。赠序是古代文体之一,有临别赠言的性质。本文的重点是叙述自己的力学苦学的情况,以激励对方努力学习为目的。“生”是对晚辈的称呼,也有亲密的意思。东阳马生:东阳的马君则。三、作者简介:(课文P179)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人(浙江义乌县一带),明初著名文学家。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

5、国家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ku州(四川奉节)。生平著述很多,有宋学士文集75卷。他的散文成就尤高,立意精深,语言生动畅达。这篇课文是他散文中影响最大的一篇。“宋濂、刘基、高启”明初诗文三大家。四、朗读课文,理解文句,疏通课文内容(一)诵读训练1、教师范读,要求听读,注意字音和停顿。2、学生自由分组诵读,并互相指出对方读书过程中的不足(字音、停顿、重音、语速、语气等)。3、指名学生朗读。 4、齐读。 (二)再读课文,学生分组讨论翻译文句。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1段。(1) 指名学生朗读第1段,然后要求学生圈注本段中自己难以把握的

6、字词。(2)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行翻译第1段。(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的掌握。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2段。(1)学生齐读第2段,然后标注出其中的重点字词。(2)学生结合注释自读第2段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词句。(3)指名学生翻译全段。3、指名学生朗读课文第3段。(1)要求学生笔译第3段。(2)学生相互检查,讨论对方翻译中的不足之处。(3)指名学生朗读自己翻译的内容。教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按照“信”、“达”的标准修改自己的译文。(4)学生齐读第3段。学生齐读全文。五、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教师提示:以“宋濂求学记”为题。可以完全用自己的话来复述,合理概括其求学经历,抓住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以及他能这么做的原因。根据课文内容,利用想象,合理补充一些细节。教师根据学生讲的情况,帮助学生理清行文思路,指导学生背诵。 教师明确:作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叙述他的学习条件、学习态度、学习的毅力。据此可知,在艰苦的条件下,作者勤奋学习,意志坚定,毅力非几,只因“中有足乐者”。 六、齐读课文 学生积累相关知识学生结合配套介绍了解掌握作者学生按要求听读学生按要求用各种形式诵读以四人为一小组,按“读文释词译句”步骤释疑解难学生齐读加深理解学生默读课文准备复述。学生复述学生齐读课文 、复述课文,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札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